上药、拜耳、诺华高管团队变动,百济增员成万人大厂!港股回春,科创板会否跟上?

上一周,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争相发布财报。我们观察到,生物科技公司的分化进一步加深。多数药企的重心都更为明晰和聚焦,且做了相应的人员匹配。

上一周,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争相发布财报。我们观察到,生物科技公司的分化进一步加深。多数药企的重心都更为明晰和聚焦,且做了相应的人员匹配。

有些企业在创新药出海、新品上市方面连连告捷,走得愈发稳健,甚至有了同MNC“掰手腕”的能力;有的企业因产品授权交易大额首付款到账,业绩明显提振;也有的企业出现了现金流告急的危机,亟需在战略和经营等多方面做出调整。

跨国药企则在调整的大框架下持续优化自己的架构。

港交所正在回春,多家Biotech冲击上市;科创板形势则相对严峻。本周还有哪些大事发生?

政策动态

探索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3月19日,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带队赴辽宁调研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实地调研定点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施子海强调,要进一步探索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总结完善沈阳市、大连市探索通过线上的方式,对定点零售药店线下价格进行比价的实践,方便患者选择经济性更优的药店,推进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公示、监测与治理。

18省明确药事会召开时间。近日,业内传出一份济南市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国谈药品合理使用的紧急通知》,其要求自新版国家目录正式公布后三个月内,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及时统筹召开药事会,做到“应配尽配”。目前的情况是,

(1)1个月内建议启动药事会的有5个省份:上海、江苏、河北、广西、甘肃;

(2)2个月内建议启动药事会的有3个省份:福建、内蒙古、吉林;

(3)3个月内建议启动药事会的有9个省份:陕西、海南、山东、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浙江,广东;

(4)及时召开:山西。

大型医院巡查,5省推进。近日,山东省卫健委印发《山东省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4—2026年度)》,对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展开巡查,本轮巡查计划于2026年10月底前完成。去年1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到今年,四川、河北、天津、上海等地跟进,先后发布省级巡查方案/在2024年相关工作安排中对大型医院巡查提出具体要求。

大型制药

上海医药迎新董事长。3月19日晚间,上海医药披露两则高层人事变动的信息,新推选杨秋华为上海医药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日,原来代为履职的姚嘉勇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全部职务,辞任后不在上海医药及下属企业担任任何职务。杨秋华曾任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香港天厨有限公司董事长,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诺和诺德投资40亿扩建在华工厂。3月19日,诺和诺德中国宣布,将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该计划预计于2027年完成。天津生产厂于1994年建立,目前在职员工约1700人,主要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产品。这并非近年来天津生产厂首次扩建。2023年初,诺和诺德曾向天津工厂投资11.8亿元,扩建其成品车间,并引进了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诺和诺德并未披露扩建后开展什么业务,但为了增加司美格鲁肽产能该公司近年一直在全球扩建工厂。

拜耳调整制药业务管理团队。3月20日,拜耳宣布其制药业务部即将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其执行领导团队将进行重组。据多家外媒报道,拜耳的制药领导团队规模“基本上减半”,高管人数将从14人减少至8人,其中全球营销主管Anne-Grethe Mortensen、放射学主管Gerd Kruger和消费者健康部门负责人Heiko Schipper将离开公司。此外,拜耳还新成立了一个新的“全球商业化”部门。

诺华高管跳槽mRNA巨头。3月20日,mRNA巨头BioNTech聘请了诺华放射治疗领域的高管Annemarie Hanekamp担任新的首席商务官,Hanekamp将于7月1日上任,原高管Sean Marett即将退休。Hanekamp将专注于建立BioNTech的全球商业团队,为其预计于2026年推出的首个肿瘤产品做准备。

Lonza收购罗氏生物制品工厂。3月20日,全球CDMO巨头Lonza宣布,已签署了一项协议,以12亿美元的现金从罗氏收购位于美国瓦卡维尔的大型生物制剂工厂。

默沙东一项PD-1联用试验失败。3月21日,默沙东宣布其PD-1疗法Keytruda联合维持性PARP抑制剂Lynparza(奥拉帕利)一线治疗某些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I期KEYLYNK-006试验未达到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双重主要终点。这已经不是Keytruda+奥拉帕利联合疗法失败的首个III期研究了,去年12月7日,默沙东宣布终止Keytruda与Lynparza(奥拉帕利)联合治疗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KEYLYNK-008试验,原因是研究没有显示出OS的改善。

生物科技

多家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发布财报:百济员工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和黄新药出海月入1亿!信达康方君实……创新七君争交2023成绩单!

信达实现减亏。3月21日,信达生物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全年总收入62.06亿元,同比增长36.2%。年内亏损10.28亿元,相较于2022年减亏超50%。该公司已有10款商业化产品,同时还有8个产品在上市申请或关键注册临床阶段,18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在今年1月的JPM上,信达释放了未来5年信达生物国内产品的收入有望达到200亿元的积极信号。

康方首次扭亏转盈。3月18日晚,康方生物交出了首次扭亏转盈的答卷。2023年,康方生物营业收入45.26亿元,较上年增长440%;净利润从上年亏损转为年度盈利19.42亿元。盈利的关键,是一笔来自Summit的29.22亿元的授权收入。

复宏汉霖2023年盈利5.46亿元。3月21日,复宏汉霖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总收入约人民币53.95亿元,同比增长约67.8%;盈利总额人民币5.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药明巨诺CAR-T产品去年卖了近1.74亿元。作为药明巨诺的首款产品,倍诺达此前已于2021年9月获批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成人患者的 r/r 大 B 细胞淋巴瘤,2023年共开具了184张倍诺达处方,完成了168例的回输。

传奇生物CAR-T疗法获FDA咨询委员会支持。强生近日宣布,美国FDA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一致投票推荐(11:0)其与传奇生物联合开发的CAR-T疗法Carvykti,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年患者。目前,该适应证正在接受FDA审评,PDUFA目标日期为2024年4月5日。

圣诺医药执行董事被强制出售股份。3月18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表示,执行董事戴晓畅因质押股份未能缴足保证金缘故,9.95万股已被强制出售。若后续戴晓畅未能按时还款,还将有664万股份将被强制出售。

百奥泰2款生物类似药授权海外。3月18日,百奥泰生物公告表示,将其在研生物类似药BAT2506(戈利木单抗)注射液和BAT2606(美泊利珠单抗)注射液在巴西以及其余拉丁美洲地区市场独占的产品商业化权益有偿许可给Stein。

资本市场

自免第一股诞生!3月20日,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荃信生物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目前,荃信生物已在自免及过敏慢病赛道建立起涵盖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四个主要疾病领域的全面产品管线,包含九种候选药物,其中六种处于临床阶段。根据相关报告,截至2024年3月2日,荃信生物是国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领域获得IND许可最多的医药公司之一。

维昇药业港交所第三次递表。3月22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维昇药业第三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此前,维昇药业分别于2022年11月17日和2023年8月1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自成立以来,维昇药业已建立包含三款候选药物的产品管线,均针对有尚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特定内分泌疾病,该等候选药物均自维昇药业的合作伙伴Ascendis Pharma授权引入。维昇药业的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有潜力成为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同类最佳候选药物,经已完成的中国3期关键性试验所验证,隆培促生长素为唯一一款在与短效(每日注射)人生长激素的阳性药物对照及平行组试验比较中显示出优效性及同等安全性的长效生长激素。

翌圣生物终止科创板IPO。3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翌圣生物科创板IPO终止。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翌圣生物在2020年至2021年完成A轮、B轮、B+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6亿元,投资方包括安徽探针、泰礼创业、君联资本、惠每资本、弘蓝控股、CPE源峰等。

阿斯利康重仓核药!3月19日,阿斯利康宣布将收购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Fusion Pharmaceuticals,这也是本月阿斯利康的第二笔收购。在本次收购中,阿斯利康将向Fusion预付20亿美元现金,如果达到某些监管里程碑,阿斯利康将另外支付每股3美元,即大约4亿美元,收购总价高达24亿美元。本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Fusion的核心产品为FPI-2265,这是一款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疗法,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目前处于II期临床开发阶段。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