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何启示?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海策略胡国鹏,作者:胡国鹏、崔莹

下阶段地方债务问题解决、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政策的优先级或更高

投资要点

1、“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中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自1997年以来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内容主要为点明当前金融发展形势,并为下阶段金融工作做中长期的部署

2、从内容主线来看,前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聚焦三条主线,1997年及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聚焦金融体系完善及国有银行改革,2007年及2012年金融会议强调金融创新及金融开放,而2017年金融会议更聚焦加强金融监管。

3、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级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主要源于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落地,突出了当前党对金融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

4、结构安排来看,党领导金融工作是根本,金融服务实体是首位,加强金融监管是重点相较于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本次对金融服务实体的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立意更高;金融监管方面重点突出了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问题。

5、根据以往金融工作会议后政策部署经验,1-2年内是后续政策出台的高峰期,解决紧迫问题更重要。回顾过去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的政策部署,会议结束后的1-2年均会对会议提出的重点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政策部署,对应到当前形势,下阶段地方债务问题解决、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政策的优先级或更高。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历史数据不能反映未来政策变化趋势

报告正文


01

1997年至2002年:金融体系改革与完善


1.1、1997年:揭开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在前期经济增长及通胀高企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攀升,叠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放大银行管理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1997年11月我国首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投资需求旺盛,1992-1995年M2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银行体系留存资金较少。国家统计局在1992-1995年的统计公报中连续4年提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以及市场价格涨幅过高,1994年至1995年我国CPI始终保持在10%以上。不断攀升的物价和过猛的货币投放最终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1996年6月底,我国四家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已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5%,多数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全国城市信用社亏损面占20%,农村信用社亏损面占44.7%,导致多地金融机构发生“挤提”事件,其中广东省由于加工工业景气全面萎缩,经济泡沫被戳破,在1996年至1998年期间先后发生大规模挤提事件60余次。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管理,央行先后于1996年6月和8月发布通知,分别要求各级银行加强资金管理、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并推动农村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从海外来看,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国内金融体系敲响警钟,央行于1997年9月发布《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其中明确提及部分国家银行系统的弱点已经威胁到各国和全世界的金融稳定,我国应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在国内外环境双重压力之下,我国于1997年11月召开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1997年11月17日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围绕深化金融改革、防范以及化解金融风险两个工作原则思路展开。在机构体系改革方面,会议强调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强化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并健全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体系。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会议强调要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为金融良性循环创造好的经济环境,特别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政企分开的投资体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坚决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环境比较宽松的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加快改革,正是加快和深化金融改革、解决金融领域中问题的好时机。在金融法制建设方面,会议提出要依法治理金融,规范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秩序,大力整章建制,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活动,把一切金融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金融业经营方面,会议提出金融系统要更好地为经济改革和发展服务,端正经营思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事项,后续工作部署可分为改革人民银行结构、整顿金融秩序并化解金融风险、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三个方面。第一,1998年10月,撤销原有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9个中心城市设立分行,确保金融调控全集中在中央,摆脱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第二,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对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坚决实行清盘关闭。1998年7月13日,国务院发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对从事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机构进行了取缔。经过几年的整顿,关闭了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过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海南发展银行、广东省国际信托公司、中国新技术投资公司等,关闭城信社137家,关闭中国农村信托等信托投资公司111家。截至2001年底,取缔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实现了会议要求的三年时间内完成金融相关体系结构改善得目标。第三,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剥离不良贷款,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1998年8月,财政部发行期限30年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拨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以期提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1999年组建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建行、工行、农行、中行四家国家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共计13939亿元,进一步支持改善商业银行资本不足和不良贷款的问题。截至2001年底,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999年的39%下降到25.4%,大幅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不良贷款率在之后逐年降低。

1997年科技浪潮及国企改革为市场两大主线,金融体系改革刚刚起步,相关主题尚未引领市场。尽管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已逐步蔓延为亚洲金融危机,但彼时A股走势并未过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宽基指数表现来看,1997年四季度A股市场维持震荡走势,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周万得全A微幅下跌0.32%,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万得全A下跌3.60%。随着1997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国企改革的主线、1998年年初基金市场发展提速以及1998年3月央行确认“双降”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下,1998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震荡上行,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半年内万得全A上涨15.79%。从个股表现来看,本次会议召开后一年内涨幅居前的个股,主要和资产重组以及科技浪潮相关。

1.2、 2002年:金融体系改革进入加速期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金融监管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速。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后,出口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亮点。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履行入世承诺,有序开放金融行业,促进金融人才、金融服务、金融管理与国际接轨。此时的中国一方面需要加快金融开放的脚步,进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达到国际银行业的监管标准;另一方面,国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金融监管薄弱和金融企业管理不善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中国的金融业改革进入加速期。200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银行业信贷管理的关注,也为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行银行业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2年2月5日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重点是加强金融监管、推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在监管方面,会议提出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要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指出了不同行业的监管重点,反映出国家对金融监管问题的重视。在改革方面,会议强调,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是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会议还提出,稳步推进证券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国有独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会议召开之时正值中国刚刚加入WTO,扩大金融开放是必然要求,此次会议重点提出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正是想要逐渐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此外,会议指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突出强调社会信用的重要性,这也与2001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支持遥相呼应。

根据会议要求,会议后的工作部署主要集中在完善银行业管理体系、推动银行股份制改革以及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三方面。在银行业的监管与改革方面,会议后,央行密集出台各项指引,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与信息披露,健全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推动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2003年3月24日和4月25日,中央先后决定撤销金融工委,成立中国银监会,代替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大部分银行业监管职能,金融监管不断深化,“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逐渐成形,金融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同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企业开展的股份制改革等工作。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正式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多种业务的联网互通,有利于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指导意见》的陆续推出,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信贷服务体系,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推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旨在解决产权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恰逢我国扩内需政策落地、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时期,会议召开后市场震荡上行,中长期维度下银行、非银表现占优。2002年开年市场延续下探趋势,上证指数在1月29日触及1339.2点的阶段性低点后进入反弹阶段,会议召开前两周上证指数、万得全A分别上涨11.1%、13.6%。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场在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举措落地下震荡上行。短期来看,受益于2月央行实施降息、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会议召开后一个月内房地产以13.5%的涨幅领跑市场,非银金融表现居前,上涨9.7%,而银行则尚未有突出表现。中长期来看,在5月证券交易佣金实现浮动制、5月证监会恢复和完善二级市场配售新股方式以及6月停止减持国有股的系列事件催化下,市场震荡上行,会议召开后半年内万得全A、上证指数分别上涨12.4%、10.0%,银行和非银金融涨幅均位居行业前三,其分别上涨28.5%、21.5%。


02

2007年至2012年:金融创新与开放


2.1、2007年:金融创新与开放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如火如荼,叠加人民币汇率改革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背景下,2007年11月我国第三次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时期正逢我国金融业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期和发展期,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以及金融对外开放都处于关键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但仍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有银行在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的改革成果,也亟待确认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制方向。金融对外开放上,我国顺应全球化趋势,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在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这次汇改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巨额外汇储备会导致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过于被动。

2007年1月19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延承了上一阶段国有银行改革的要求,同时也为下一阶段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对外开放奠定基调。会议延续了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原有议题,如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等,明确了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强调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同时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前瞻性地增加了发展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强调外汇储备管理以及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监管等新要求。在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上面,会议提出要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支持金融市场发展,对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以及保险服务领域拓宽均作了要求。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上,配合汇率市场化改革,今后将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着力优化金融业开放结构。在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上,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上,将强化金融监管手段,重视潜在的对外开放风险隐患。

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方向,后续在银行改革、农村金融、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均有相应的工作部署。后续工作的落实对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国有银行改革上,借鉴已改制的三家国有银行的经验,2007年3月,人民银行总行部署对农业银行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方面的19项准备工作;12月31日,中央汇金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200亿美元,标志着开发银行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农村金融上,除了农行开展“三农”试点外,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数量也有所增加,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支持对象扩大至更广泛的农村经济领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取得突破,生猪和能繁母猪保险发展迅速。在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建设上,2007年1月、3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先后回归A股成功上市;8月启动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同月,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总体方案获批,为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奠定了基础;12月25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成功在A股上市,进一步增强了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在对外开放上,2007年9月,设立中国版的主权投资基金中投公司,以管理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稳步推进,参与QDII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多,筹集资金规模与日俱增;“引进来”上,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将外资会员牌照发放给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与外资机构的合作日益密切。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市场在经济高位运行及资本市场开放利好下加速上行,房地产、有色等顺周期行业表现更为突出。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市场正处于加速上涨阶段,会议召开前两周万得全A、上证指数分别上涨18.1%、4.3%,行业层面美容护理、国防军工及医药生物领涨。会议召开后市场在经济指标维持高位、高层发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利好下加速上行,会议召开后半年内万得全A、上证指数分别上涨66.3%、42.5%;从行业表现来看,本阶段受益于经济高位运行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涨幅突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顺周期板块,会议结束半年内房地产、煤炭涨幅均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阶段银行、非银在普涨行情下表现并不突出,但受益于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利好举措下,会议召开后半年内申万二级行业多元金融涨幅达到166%。

2.2、2012年: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欧债危机发酵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以及四万亿投资计划步入中后期的背景下,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6日至1月7日召开。从宏观经济背景看,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在欧债危机发酵下面临二次探底。我国经济于2011年前三季度经历了通胀持续上行,经济增速下行的滞胀局面,我国GDP同比增速从2007年6月份的15%下降到2011年12月份的8.8%,2011年CPI同比增速一度高达6.5%。此外,欧债危机不断升级的同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也存在着“四万亿”投资计划进入后期的风险,城投激进融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2011年审计署第35号公告称地方政府债务超过10万亿,并提出地方政府举债及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并要求整改,2011年云投集团重组、上海申虹债务逾期事件的催化下爆发城投债务危机,在此背景下无风险利率快速上行,信用利差显著走扩。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也存在一定脱实向虚问题,国内民间借贷和融资银行不断膨胀,影子银行野蛮生长;在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吸引大量游资进入中国,资金蜂拥投向虚拟经济领域。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稳中求进为主基调,着重强调了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从会议级别来看,本次会议级别不如1997年与2017年会议的级别,本次由总理作重要讲话,从参会人员规格范围较小。从具体内容看,会议主要围绕“五个坚持”和“八大任务”展开。与前三次会议不同的是,本次会议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了首位,会议明确金融业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这主要针对的是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控制地方债务风险被作为此次会议的全新议题,是防范内部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会议提出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其次,延续第三次会议精神,再次强调了推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以及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要求。

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后,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性文件明显增多,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迅速展开,保险市场监管制度逐渐完善。在金融服务实体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小,2012年至2016年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多个文件明确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频繁部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工作,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对于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均有显著的政策倾斜。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方面,此次会议后,全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日俱增,国家针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和指导意见,财政部于2012年底发布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行为,在2015年3月和6月下发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处理得到了有效推进。在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改革方面,银行业的改革继续深入推进,非银金融业尤其是保险市场的监管制度逐渐完善,2012年3月原保监会印发《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旨在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提升监管水平;2012年7月原保监会正式发布《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对保险资管产品业务进行了全面规范。

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向市场传递了明显的积极信号,市场迎来阶段性的超跌反弹,金融行情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会议召开前两周,市场依旧延续2011年以来下探态势,仅银行和钢铁提前止跌回升,其余行业还处于下跌阶段。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股市出现长期反弹,此次上涨行情持续半年之久。短期来看,有色金属、煤炭和基础化工等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预期向好涨势明显,加上《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利好,会议召开后一个月,有色金属上涨19.80%,涨幅第一,煤炭和基础化工分别上涨15.33%和11.96%;非银金融紧随其后,涨幅11.72%,其中保险行业受会议定调改革重点倾斜影响而率先领涨,上涨12.56%。中长期来看,市场上涨行情持续半年,房地产、食品饮料和金融行业增幅靠前,其中房地产行业在稳增长政策以及地产政策微调的驱动下涨幅居于首位,半年涨幅为33.22%;降息周期背景下非银金融领域表现较好,同时2012年5月召开券商创新大会打开券商资管业务增长空间,3月起多项保险投资新政面世,政策利好推动券商和保险股保持高增长,半年分别上涨31.94%和28.61%;而食品饮料主要受白酒上涨行情影响,半年涨幅29.46%。


03

2017年:金融监管时代的到来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见效,国内经济复苏,叠加全球经济共振抬升,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日益明显但存在资本无序扩张的风险的背景下于2017年7月14日至7月15日召开。从经济层面看,会议召开前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GDP增速在2016年Q2、Q3连续两个季度处于6.8%的低点后开始回升,在2016年Q4达到6.9%,并在2017年上半年保持7%的增速。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PMI指数保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上。从货币信用环境看,2016年金融领域发生信用危机事件,货币信用环境经历了循序渐进式地由松转紧。社融同比增速在经历2016年上半年的下行后,从7月的12.2%小幅上行至12月的12.8%。本轮宽信用的路径主要是非标融资的大幅增加。2017年1月,社融增速达到16.4%的阶段性新高后也开始缓慢下行,宽信用逐渐向紧信用过渡。从货币供应量看,2017年金融杠杆率从“稳杠杆”变成“降杠杆”。从社融货币供给短暂宽松的拐点出现在2016年7月M2同比增速降至10.2%后维持了近半年的回升,到2016年12月M2同比增速小幅上升至11.3%。2017年M2增速单边下行,从年初的10.7%一路下降至年底的8.1%。从2017年1月起M2增速正式进入下行通道,货币政策目标由宽货币转向紧货币。彼时货币大量流向资产领域,实体经济发展不足,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矛盾已逐步显现。考虑到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扩张迅猛,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需求猛烈,会议重点关注了金融竞争力和金融安全问题。

第五次全国金融会议强调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从参会人员规格来看,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参会领导规格历届最高,从最高领导人到军委、武警等负责同志均出席。从会议内容来看,第五次会议的重点可以概括为“重塑”,会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提出“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具体有三项内容: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金融使命。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第二: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发展委员会是在2013年的金融监管协调会的基础上升级而来,起到协调的作用,形成了目前的“一委一行两会一局”的金融监管格局。第三: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经过前几轮改革的积累,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新增改革的举措无论是在重塑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结构,还是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开放等方面,更加系统全面,我国金融业进入了稳发展、强监管、防风险的新阶段。

各大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会议内容后续做出相关工作部署。第一:人民银行牵头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指引》从我国实际出发,明确了建立健全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界定了宏观审慎政策相关概念,包括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机制等;二是阐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审慎政策目标、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治理机制等;三是提出了实施好宏观审慎政策所需的支持保障和政策协调要求。第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执法工作的意见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第三: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在横琴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丰富琴澳两地现代金融业态促进两地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建设的建议》。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结束后股市先有小幅度下跌后反弹,有色金属、电子和美容护理行业短期表现比较好,钢铁、食品饮料和煤炭行业长期表现比较好。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场正处于上行区间,随着2017年11月17日“资管新规”落地,市场转入震荡。从行业风格表现来看,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半年内金融、消费风格表现占优,随着金融去杠杆全面开启,金融行业受到明显冲击。行业表现来看,会议召开后短期内,市场表现占优行业主要集中在受益于前期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的有色金属、钢铁等周期行业,随着市场风格切换至“以大为美”,会议召开中长期内市场占优板块集中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


04

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加强监管是主基调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当前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部署下一阶段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级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主要源于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落地,同时突出了当前党对金融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时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7年全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金融工作需要把握金融服务实体、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和市场导向四个基本原则,本次会议基调延续此上原则,会议主线在于加强监管、遏制风险,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其一,通稿结构安排来看,党领导金融工作是根本,金融服务实体是首位,加强金融监管是重点。本次会议内容通稿由党领导金融工作、金融服务实体和加强金融监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党领导金融工作首尾呼应,叠加今年3月机构改革落地,突出了当前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相较于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稿,本次对金融服务实体的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立意更高;金融监管方面重点突出了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问题。

其二,金融服务实体层面涵盖货币政策方向、资本市场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金融开放四个方面。货币政策层面,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双重调节,首提“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好发挥配合作用,针对地方化债等重点工作完善政策工具箱,此外,结构性政策关注科技、中小微企业,契合近两年结构性政策工具的部署方向;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层面,提及股票、债券及保险,相较于此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促进股票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2012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表述,本次会议通稿对于股票市场落脚点更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层面(同今年国企改革方向一致);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主要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今年以来央行也频繁提及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问题;最后,金融开放仍是大势所趋,但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是当前开放的首要前提。

其三,加强金融监管是本次会议重点,其中突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首先从历届金融工作会议通稿中对金融监管的表述来看,表述力度逐步加强,金融监管地位逐步抬升,其中第三次会议表述为“强化金融监管手段,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第四次会议表述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五次会议表述为“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而本次会议表述进一步升级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意味着强化金融监管将成为下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

从金融监管内容来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一笔带过,重点着墨于地方债务和房地产两个方面。其一,地方债务问题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意味着“一揽子债务化解”或只是开始,后续会进一步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债务管理问题;此外,强调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意味着在当方地方财力紧张的背景下,中央政策的有效介入将会提速。其二,房地产领域方面,相较于此前金融工作会议对地产的表述,本次会议通稿一是增加了篇幅,二是细化了方向,政策方向“稳需求、防风险”两手抓,首先是解决好出险房企问题、同时支持健康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二是“因城施策”支持需求,一线城市政策调整仍将继续。

其四,根据以往金融工作会议后政策部署经验,1-2年内是后续政策出台的高峰期,解决紧迫问题更重要。回顾过去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的政策部署,会议结束后的1-2年均会对会议提出的重点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政策部署,其中解决紧迫问题是关键,尤其涉及到金融机构改革、金融监管等问题,政策出台更具优先性,对应到当前形势,下阶段地方债务问题解决、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政策的优先级或更高。


05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政策出台具备不可预测性,后续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美债利率维持高位,国内受债券发行提速硬性资金面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经济失速下行。当前经济修复尚不牢固,内需仍然偏弱,经济指标存在超预期下行的可能性,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美摩擦加剧。当前地缘政治事件扰动、国际局势紧张等影响下,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具备不确定性。

历史数据不能反映未来政策变化趋势。历史数据对于预测当前经济、政策形势具有不确定性。

注:本文来自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1月4日发布的《回顾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策略专题研究报告》,报告分析师:胡国鹏 S0350521080003、崔莹 S0350121080050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