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 VS 美股,可能的历史大背离

风险(无常)本身具有遍历性,有些风险(无常)恰恰是我们必须承受的。

作者:梧桐 投觉 

来源:投觉

昨天(20200309),全球权益资产价格的黑色星期一。

美股开盘4分钟,标普500指数暴跌-7%,触发了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截至收盘,道指下跌-7.79%标普500指数下跌-7.60%,创20081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指下跌-7.29%

不仅如此,WTI 4月原油期货下跌-24.59%,报31.13美元/桶,创199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而最具避险属性的黄金,由于高企的价格,削弱了其本身在这场金融混乱之中了避险价值。

尽管我们还很难将之定义为一场金融危机,但是,它的确已经从一场金融混乱走向金融危机的边缘,一是蝴蝶效应,二是宏观分形,三是在可见视野里,尚且看不到打破宏观现实、投资者预期与交易三者之间反身性的曙光。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然而,其脚步却总是踏着相似的黑白琴键。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来源就是,超级脆弱推手艾伦·格林斯潘(回顾历史,他无疑是最高级别的创伤源了)旨在消除“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的各项举措,导致所有风险藏于地下且不断积聚,最终摧毁了经济,引发了“医源性损伤”。这些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

在此全球共振的Risk Off的背景脉络中,A股证券市场可能正在经历一个空头陷阱,昨天(20200309),万得全A下跌-3.57%,尽管如此,就单个交易日而言,我们仍然可以看到A股资产在全球风险资产中的相对收益,就2020年以来(截至20200306)而言,我们同样可以看到A股资产在全球风险资产中的相对收益。

因此,尽管A股证券市场也会在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的裹挟中大幅回落,但是,梧桐对于A股证券市场并不悲观。

在梧桐的视野里,美国去全球化中的脆弱,中国去全球化中的反脆弱;美国应对危机的组织能力中性,中国应对危机的组织能力星球第一;美国货币政策的空间逼仄,中国货币政策的游刃有余;美国是经济政治学,中国是政治经济学;美股相对高位,A股相对低位;美股不乏可以获利的做空机制和投资习惯,A股缺乏可以获利的做空机制和投资习惯。

若是对于这些有着清晰明见,那么,我们就可能在2020年遇见这个历史转身中的A股、美股的大背离。

这个大背离的意思是说,A股收益率向上趋势,美股收益率向下趋势。

A股证券市场还比较年轻,至今不过三十年,上一次A股、美股的大背离发生在2000年,那个时候,Cold war结束不到十年,中国尚未加入WTO,对于中国来说,世界还不是平的,全球化还在启程和展开之中。

二十年后,全球化已经开始走向去全球化,历史已经开始转身,中美已经开始对峙,世界已经不是平的,A股、美股是否走向历史的大背离,答案留给未来历史,只是,它的确具有宏观的现实可能性。

如今,当美国走到一个创新周期的拐点(创新周期的拐点往往意味着一个经济周期的拐点),这时,美国试图由敞开转向去全球化、强制中心化时,便有了一丝强弩之末的味道。

硬币的一面是,Trump挥起了大棒,演绎强人政治的一场大戏,硬币的另一面是,诸神的黄昏时刻或许正在渐次降临。

这亦是周期,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个全球中心的切换,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等等。这个世界,它是生物性的,它遵循了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当一种生物强大到这个生态系统无法承受的时候,那么,它就走到了一个瓶颈时刻,它当然想要挣脱,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胜天半子。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事实上,即便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都没有将中国拖入长期衰退的境地,这个超级庞然大物具有相当的反脆弱性。问题的重点在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而周期内部结构的演进与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A股证券市场投资而言,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寻找未来机会的方向和线索。

最终,只有更好地理解了这个世界,理解了整个宏观现实的背景脉络,才能更好地理解A股证券市场。

功夫在诗外,很多时候,你以为是你的投资胜利了,其实是你的世界观胜利了,若是真的想在此生中取得投资的胜利(偶尔的胜利,不值一提),那么,必须在世界观上下功夫。

当你被投资世界的热风裹挟之时,不妨安静下来,想一想,毕竟,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核心资产扩张的结构性牛市,以及一个科技股疯狂的结构性牛市。

当你被投资世界的恐慌裹挟之时,不妨安静下来,想一想,毕竟,无风险利率下行在那儿,资产荒在那儿,房住不炒在那儿,以及范式转换的未完成。

在投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预期收益率,而是风险。这个风险在梧桐的语境里,就是无常,只是不同的名相。风险(无常)本身具有遍历性,有些风险(无常)恰恰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这其中,关键因素在于风险是否合理定价,风险到底有没有补偿,补偿是否充分,事实上,在梧桐的视野里,空头陷阱之中的A股证券市场,风险补偿正在变得越来越友好。重要的是,在知止与进击之间,在填充与留白之中,保持合宜的平衡。

码到这里的时候,梧桐不禁又一次想起杰克·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一书中写到的,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好,只是在你从所有炎热和狼狈中归来之后,你忘记了所受的折磨,回忆着遇见的不可思议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