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利好刺激A股绝地反弹,什么才是正确的抄底姿势?

所谓熊市建仓,牛市赚钱,虽然目前A股的反转是否确定尚存怀疑,并且外部经济环境仍有不少利空因素压制,贸易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上时不时闪出寒光。

所谓熊市建仓,牛市赚钱,虽然目前A股的反转是否确定尚存怀疑,并且外部经济环境仍有不少利空因素压制,贸易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上时不时闪出寒光。

A股三大指数在一度快速下探接近3年前股灾以来的最低点后,在多方利好消息的集体攻势下,再一次吹响绝地反击的号角!

昨日A股三大股指早盘集体强势拉升,上证50指数涨逾2%,两市超40只个股涨停。盘中资金不断进攻各个热点板块,5G、医药、区块链、ST,造纸、大基建等板块接连不断爆炒出涨停板,截至A股港股收盘,A股三大股指全部涨超1%,恒生指数收涨0.53%,国企指数涨逾1%。

image.png

随着昨日三大指数再次站稳,以及积极因素的逐渐增多,这一次似乎真的有所不同了。那么,如果反弹真的确立,什么才是正确的抄底思路?

一个市场出现趋势性的逆转,必然首先要在整体估值风险偏好及资金面上有所改变,然后才到技术走势的出现逆转信号进行确认。目前而言,A股的估值水平接近几次牛熊周期历史的均值底部区间已经成为公认事实,而同时,目前市场的基金面也在近月明显有所改善也有所共识。就差技术走势能否确认了。 

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为12.4倍,市净率1.41倍,为近3年来最低。估值已经回落到2014年11月绝对值水平,但如果剔除近几年来的货币通胀的影响,目前该估值水平与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估值水平相差不大,确实属于近3年牛熊周期来的历史低位区域。

image.png

从行业的角度看,与历史PE波动区间对比,大部分的行业的最新PE值已经实际处于历史中位数之下,并且很多行业均靠近了10%分位数的区域。比如,300银行指数的仅为6.45倍,市净率PB仅为0.89倍,地产类指数的估值同样很低,市净率仅8.2倍,市净率也只有1.5倍。钢铁建筑等PE估值在11倍以下。

一、市场在逐步积攒反弹力量

撇开估值水平,A股市场现在更重要的影响的近期市场虽然持续缩量下行,但事实上仍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影响市场。

这一次发起第一个反弹的信号是周一由证监会市场部牵头组织召开的闭门会,引发了当日午盘逆转走高。虽然这闭门会是较为常规的了解市场声音的方式,但在周一市场一度大跌的关头召开会议并放出消息来,这说明当下的市场震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不过其他重要的积极因素值得我们用力审视: 

第一只养老目标基金或下周发行。日前,据媒体称,第一只养老目标基金(FOF)正式公布或于下周开始发行。此前,首批14只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FOF)中,大部分基金公司曾表示,发行前需要完成销售系统升级,预计最快于9月正式发售。 

A股二次纳入MSCI中国指数权重翻倍。明晟将实施A股部分纳入明晟MSCI中国指数的第二步,纳入因子从2.5%提升至5%,提升后占明晟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为0.75%。在纳入因子调整后,会有10只中国A股新增加入明晟中国指数,令中国A股纳入该指数的数量整体为236只个股,所有纳入将于2018年8月31日收盘时生效。以此推断,相关追踪MSCI的被动型基金将于8月31日当日完成建仓,这意味着这一些目标公司将有资金追随配置,有可能因此引发好行情。 

二季度险资持股不减反增。据统计,二季度险资持股不减反增,已经有97个险资账户现身于69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中,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33个险资账户持股未发生变化,此外,另有27个账户进行了加仓操作,11个账户进行了减仓操作,险资二季度末持股数量比一季度末共增加约2.77亿股。与此同时,还有26个险资账户在第二季度新购入了上市公司股票,并成为了这些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据悉某个不愿透露信息的险资机构表示,仅其公司便在近期针对个成长和蓝筹板块加仓了十数亿资金,目前仍在逐步加仓中。 

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52只个股,偏爱大消费。截至8月14日,在已披露2018年半年报的499家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出现在81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列。相较于一季度,社保基金在二季度新进个股20只、增持52只、减持32只、15只持股未变,偏爱大消费蓝筹股和高景气行业龙头股。社保基金运作原则就是长期性、安全性、收益性。目前A股蓝筹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正是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好时机。社保基金是价值投资的重要践行者,这有利于在市场中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促进A股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QFII二季度继续增仓A股。在已披露2018年中报的公司中,共有4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QFII的身影,其中,有12只个股为QFII本期新进品种,9只个股获得QFII本期增持操作。综合来看,截至目前,QFII二季度新进增持21只个股,大消费龙头和科技蓝筹品种成为QFII最爱。今年前7个月,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6月份、7月份境外资金再度净流入498亿元,显示加仓A股节奏在加快。 

北上资金连续四周增持140股。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上资金通过陆股通均在净买入A股,呈加速流入态势。8月份以来,沪股通累计净流入资金86.07亿元,深股通累计净流入资金59.38亿元,北上资金期间合计净流入资金达145.45亿元。截至上周五,北上资金连续四周增持股共计140只,并且大部分个股增持量超过此前数倍。分行业来看,医药生物、房地产、化工行业增持个数均在10只以上。无论从北上资金增持股数占流通股本的比例来看,还是从增持比例来看,具有成长性的创业板个股近四周得到了北上资金青睐。

此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要素出现了明显变那就是市场的流动性正在由紧趋松转变。从近期央行持续不断的间接放水,比如逆回购、MLF、窗口指导商业银行须配置AA+信用债、要求各地方政府做好发债工作等等,已经直接给市场增加了几万亿的流动性,并且预期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增量流动性。虽然这些流动性不会直接流向股市,但也会起到围魏救赵给股市止血的作用,并且从长期看也必然给股市带去增量资金。 

最新消息是,银保监会再次发通告要求各地政府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其中包括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展消费金融,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运用保险资金等一系列重大要求,其中给货币松绑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因此,差不多可以说A股市场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反弹必要条件因素,有了天时地利条件,只差人和了。只要人心齐,股市涨的概率会大大增多。

那么如果反弹趋势确立,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策略才是最稳妥的呢?

二、最正确的抄底姿势 

目前A股市场的所有股票有3536只,确实存在很多估值已经很低以及被错杀的股票,如果没有好的投资策略,挑选起来很可能会眼花缭乱,并发选择困难症。这里有3个不错的思路提供参考: 

1,参考前几轮牛市的历史经验。从2005年来,A股经历了三次牛熊轮回。2005年-2007年股改后的大牛市最明显的特质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扩张,与之呼应的是有色金属、房地产、采掘、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本轮牛市中涨幅居前。

2008年至2009年的这轮金融危机后的小牛市周期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四万亿刺激计划。与之呼应的是有色金属、采掘、建筑材料、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制造业,这两类行业涨幅居前。 

而2013年至2015年这轮牛市中是以信息科技发展催动的。与之呼应的是计算机、传媒、通信、休闲服务、电气设备、汽车、轻工制造、国防军工、家用电器、电子等行业涨幅居前。 

从前几轮牛熊周期看,每一期的催生牛市的逻辑因素不尽相同,但相应的行业确实会跑在最前面成为赢家 

而现在,国家的主基调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同时叠加压制房产业之后需要通过大基建来稳经济稳就业的内在逻辑,那么从这角度看,云计算、5G,智能制造,大基建,城市升级等行业领域必然是未来牛市的主导方向。 

2,跟着MSCI、机构以及郭家队的思路跑。这个策略相对比较偷懒,但很实在。一方面它们天然代表强大的资金实力,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基金做出相应配置的天然号召力,被市场爆出买啥后啥涨停的案例已不胜枚举。

同时这些大型的机构,他们的选择背后必然有一大团智囊队伍进行事前研究,天然为我们刷选掉了大部分不行的股票,留下的基本都是未来确定性较高的标的。尤其是险资和社保基金为首的郭家队,它们充当着很重要的使命,因此长期下去亏损的可能极小。据说,从2017年以来,养老金已经陆续有入场,虽然A股大盘今年已然跌成狗,但该养老金组合的收益仍然还有9%。这足以证明跟着养老金买买买的策略是成功的。

3,下注未来成长性和盈利性都很确定的行业。目前A股运行到10年新低的悲催境地,并且从目前依然稳定的企业盈利状况看,事实上不少行业公司已经具备的建仓持有的基础。比如老年化时代来临的医疗及养老领域,5G时代下的信息服务和科技硬件行业等,这些都是确定性很高的成长性行业,非常值得深挖。如果实在怕买到黑天鹅,那也可以投资相应的行业基金,虽然赚的可能不单独操作的多,但这是个又轻松又有保障偷懒办法。 

从美国股市看,如果从2009年初美国股市的牛市起点时买进美国的FANNG任何一家公司并持有到现在,那么到现在最少都有几十倍的收益,最多的有近百倍的收益,这是非常恐怖的。而这顶尖的几家公司,共同特点是成长性以及科技性爆表。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结  语

所谓熊市建仓,牛市赚钱,虽然目前A股的反转是否确定尚存怀疑,并且外部经济环境仍有不少利空因素压制,贸易站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头上时不时闪出寒光。但A股跌到这个份儿上,确实已经有不少行业和个股进入价值区间,值得逐步建仓抄一把。

目前市场的资金面已经有了明显的逆转,并且已经有各路险资机构已经纷纷入场搞事情了,我们不妨在吃面之余,多加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