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格隆汇专栏作家格隆汇专栏作家
IP属地: 北京 con

投资家网、正商参阅创始人,媒体人

559 动态 150 文章 3,847 粉丝 10 关注

  • 动态
  • 文章
  • 组合
  • 关注
  • 粉丝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前天 16:47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特斯拉闪崩,马斯克大裁员!

裁员10%! 特斯拉CEO马斯克突然宣布了一个关乎上万名员工的决定。 紧接着,至少有两位特斯拉高管公开表示离开特斯拉,其中一位甚至是高级副总裁级别,这样的高管包括马斯克在内,特斯拉全球仅有四位! 虽说,这是特斯拉2017年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裁员。 但是,其影响力之大还是让这次裁员处处蒙上了不同寻常的阴影! 明面上,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近4年来首次季度销量同比下滑;销量跌破40万,创过去5个季度的新低; 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数据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实际上,特斯拉早已危机四伏:电动汽车行业“血海竞争”,特斯拉财报愈发难看,旗舰车型迟迟未更新,而中国的电动汽车新老玩家正在出海“夺食”。 更难堪的是,2024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已下跌了超37%! 最终,“内忧外患”的特斯拉,还是选择了向内开一枪! 然而,大裁员、FSD打折售卖...能让特斯拉悬崖勒“马”吗? 01 特斯拉突然闪崩,马斯克又要大裁员了! 据央视援引路透社4月15日报道,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大约有1.4万人将失去工作。此前,外媒曾报道裁员比例可能高达20%。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席卷之下,新能源巨头特斯拉希望通过裁员、降价应对,但是可能吗! 就在马斯克内部信被曝光的几个小时后,特斯拉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里诺(Drew Baglino)宣布辞职。 他是特斯拉仅有的四位全球高管之一,在特斯拉已工作整整18年,离职前算是公司实际上最资深的工程领导人,负责电池、电机、驱动单元、电力电子和能源产品,可以说是特斯拉业务的核心。 此外,据第一财经,特斯拉公共政策副总裁罗汉·帕特尔(Rohan Patel)也将离开公司。 至少2位高管的离职,让特斯拉的这次裁员,蒙上了不寻常的阴影。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四大高管中科克霍恩和巴格里诺的陆续离开,特斯拉“二号人物”朱晓彤可能要实锤了,他有望成为全球汽车圈最有能力的华人经理人! 初步判断,裁员的原因或因为特斯拉近期销量下滑,库存问题严重。 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生产43.3万辆汽车,交付新车38.68万辆,交付创过去5个季度的新低;销量同比下滑8.3%,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超过20%,是近4年来首次季度销量同比下滑! 美东时间2024年4月15日收盘,特斯拉股价闪崩大跌5.59%,市值一夜蒸发3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14亿元),截至4月16日收盘,特斯拉再跌2.71%,两日市值蒸发444亿美元(约3213亿元),最新市值无限接近于5000亿美元。 2024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了超37%,在世界首富位置上反复横跳的马斯克,为了未来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结果亏惨了啊! 02 当然,“噩梦般的交付季报”,并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可怕的是,据上海证券报,Robert W. Baird分析师Ben Kallo日前表示,继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意外下滑后,特斯拉第二季度销量可能再次下降。 电动车需求的放缓、高利率的宏观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使特斯拉的困境比预想的更加严峻。 全球市场对于特斯拉车型需求放缓的同时,激烈竞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给特斯拉带来巨大压力。 而一季度整体销量下滑,特斯拉表示,部分原因是弗里蒙特工厂新款Model 3的生产处于早期阶段,红海冲突造成航运转移,柏林Gigafactory遭纵火袭击导致工厂关闭。 不久前,为吸引更多人订阅其全自动驾驶系统FSD(Full-Self Driving),特斯拉也将FSD全自动驾驶服务的订阅价格下调了50%。 但裁员、FSD打折售卖,种种动作,均折射出特斯拉眼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年初特斯拉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显示,特斯拉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7.6%,是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 特斯拉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23%,是特斯拉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年度利润下降。 这应该是四年来,特斯拉赚钱能力最差的财报! 也难怪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特斯拉市值都快跌到5000亿美元了! 马斯克将裁员归咎于人员增长和角色重复,想要降低成本,也就是“降本增效”,但实际情况似乎要更为复杂。 马斯克可能是在对一些项目不满,并急于推进新计划的情况下,对人员进行清理,而非仅做比例淘汰。 03 事实上,裁员万人,解决不了特斯拉的诸多问题,马斯克的裁员大业也未必能进行得一帆风顺! 汽车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就必然面临产业升级,而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必经之路,头部企业必然会通过降价来提升市占率,通过规模效应来淘汰中小企业。 进入2024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小米SU7的上市,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 面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带来的压力,特斯拉今年以来集中进行了两次价格调整。 以前,特斯拉赚钱能力下降,马斯克惯用的手法就是降价保量、增价保利。本想仗着积累的技术优势,用不断降价卷死对手。 结果没想到,中国新能源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转眼间已站立世界之巅! 几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江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30%,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车企正在快速扩张市场规模,抢占用户心智。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1.6%。“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1100万辆,市场渗透率将达40%。” 对手有没有被卷死不知道,反正先拉开“价格战”的特斯拉是出血不少! 毛利率逐渐下滑、净利润下降,现在终于玩不起开始大裁员了! 国产车在价格战竞争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产品力却是越来越强,尤其是问界等华为概念车的推出之后,市场份额在不断被改写。 04 特斯拉之所以放弃廉价入门车型,就是被中国车企给卷死的:中国车企的高性价比车型正在全球市场不断扩张,中国车企甚至可以提供低至1万美元的电动车。面对着中国竞争对手,特斯拉的入门车型Model 2并没有性价比可言。 马斯克有能力打响价格战,但他却没有能力让价格战停下来! 与此同时,华尔街预计特斯拉2024年交付量约为180万辆,与2023年持平。就在一年前,华尔街预计2024年交付量为240万辆。 汽车行业从来不是自由竞争市场,但好产品却是可以撕开缝隙的! 今年 1 月的特斯拉 2023 年度业绩会上,特斯拉 CEO 马斯克说,中国新能源车实在是太厉害了,“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电动车企能摧毁世界上大多数竞争对手。”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在去年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共出口汽车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除了俄罗斯,中国车企也在澳大利亚、英国、泰国等竞争充分的汽车市场实现了销量增长。 如果算上部分二手车、低速电动车,中国去年共出口汽车约 522 万辆! 从2021年起,中国每年出口的新车增长就超过了100 万辆。 辉煌背后是一代人甚至数代人努力拼搏的结果,燃油车起步晚我们是没办法,如今在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能源车是中国车企撬动全球市场的一个机会,我们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 反观如今的特斯拉却是内忧外患严重:内有车型陈旧、自研电池进展缓慢、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外有中国市场销量不佳、竞争环境恶化。 也难怪,苹果放弃造车后,马斯克立马发布了一个“致敬”、“点烟”的惬意表情,恨不得也马上逃离价格的绞肉机,奔向AI的星辰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造车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在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中国,车企也面临着“血海”淘汰赛的危机!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基调正在越发清晰:在价格上更直接的对抗、在技术侧更残酷的比拼、在市场份额上更明显的分化。 好的品牌,不只做一个“爆品”,而是连续几十年做出一代又一代的出色产品。 对于所有车企来说,今年都要做好应对残酷竞争的心理准备,如何走过“盈利关”和“生死关”,考验着所有车企的综合实力! 参考资料: 《特斯拉突然宣布:裁员10%!》,中国证券报 《中国汽车出海图景:壁垒、跳板和窄门》,晚点LatePost 《突然宣布:特斯拉将裁员超1.4万人!马斯克:艰难的决定!效力18年的高管也要离职,公司股价大跌》,每日经济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4-16 10:44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太突然!美国知名零售巨头破产

太突然! 美国知名折扣零售巨头“99美分商店”宣布破产! 曾经凭借着“不足1美元”的物美价廉,99美分商店一度风靡全美国,成为零售业的代表; 但如今,美联储加息高通胀之下,所有成本急剧上升,99美分商店的倒下只是美国通胀高企下,折扣零售企业崩盘的一个先兆。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低收入人群的花销更为谨慎,“99美分商店们”的倒下也显得顺理成章起来! 随着3月份“爆炸”性的非农数据发布,美国的降息预期“节节败退”,今年美联储不降息乃至加息的声音已经开始浮现。 美国抗通胀路漫漫,已经有越来越多美国巨头有倒下的迹象:裁员、关厂、停业…… 01 美国又一家零售巨头宣布破产了! 曾盛极一时的美国知名折价零售商“99美分商店”(99 Cents Only),前不久申请破产保护。 同时,这家拥有约1.4万名员工的零售商宣布,将关闭全部371家门店,清仓大甩卖并寻求出售房产等资产以实现价值最大化,逐步清算结束所有业务! 至此,这家曾以商品只卖99美分甚至更低价格而闻名、有着40多年历史的折扣连锁品牌走到绝境。 “99美分商店”临时首席执行官迈克·西蒙契奇表示,过去几年,零售业面临重大且持续的挑战,疫情带来的冲击、消费者需求变化、持续通胀压力、“零售萎缩”等因素严重影响公司运营能力。 零售萎缩是一个行业术语,指的是由于入店行窃、员工盗窃和行政管理错误等原因造成的库存损失。 据美国零售联合会2022年零售安全调查,仅2021年全美零售商“萎缩”就损失了约945亿美元! 由于入店行窃行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牙膏、巧克力、洗衣粉和除臭剂等日常用品被美国零售商锁在柜子里。 从巅峰到没落,“99美分商店”划下一个完美的抛物线,成为时代一个匆匆过客。 不过,它的倒下,也是美国本轮高通胀漩涡中众多企业困境的一个缩影: 美元树(Dollar Tree)宣布计划在全美范围内关闭近1000家门店、Family Dollar宣布关闭1000家门店、Dollar General宣布撤离大城市,转战农村地区。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国零售商业绩持续疲软,将会加速其被动转型。 一方面是,美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压力比较大,物流、人力等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美国低收入人群购买力却缩水严重,几乎美国所有低价零售业都将面临崩盘压力; 另一方面,拼多多Temu的低价杀入势不可当,也许会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之,99美分商店的倒下并非偶然,这一幕未来势必还将在美国本土持续上演! 02 “99美分商店”是怎么起家的呢? 1982年,美国人戴夫·戈尔德(David Gold)在加州洛杉矶创立了“99美分商店”,推广了单一价格零售概念。 彼时,一元店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商品的倾倒场,但Gold家族使商店明亮且有序,商品种类繁多、价廉物美(绝大多数都只卖99美分甚至更低)从而受到顾客,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欢迎,逐渐成为了美国折扣零售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连锁品牌之一,业务覆盖美国多州地,旗下拥有员工约1.4万名。 1996年,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戴夫·戈尔德成为亿万富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引发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99美分商店”一边承受着成本上升、通胀等压力,一边成为了零售市场备受青睐的存在,戴夫·戈尔德家族也顺势出售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2011年底,该公司接受了16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随后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2013年,戴夫·戈尔德和家族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离开了公司。 近年来,由于通胀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商店经营日渐困难,最终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通胀严重的情况下,“99美分商店”内的商品价格上涨严重,早已不止99美分了! 2008年时,面对快速上升的通货膨胀、飙升的食品和燃料价格以及更高的最低工资,“99美分商店”宣布,它将偏离长期以来的价格策略; 宣布将所有商品增加0.99美分的价格,这样每件商品实际上在计算机收银系统里自动显示的实付金额为1美元(除非购买成千上万件商品)。而且在那时,店内已经出现高于1美元单价的商品。 03 99美分能买到什么? 比如8包方便面,十来个橙子,一瓶蚝油,一盒鸡蛋,一瓶牛奶,一包青菜,一个微型收音机,一副手套,4卷卫生纸,一大瓶可乐饮料,一小罐香肠罐头,一大袋饼干,4支中性笔,三碗桶装的速食面…… 事实上,在英、美等国,充斥着大量廉价商品的“1美元店”和“1英镑店”是低收入人群购物和维持生活的重要渠道。 不过,随着欧美国家通货膨胀的问题愈演愈烈,商品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商店要么选择维持价格而吞下亏损;要么高价商品越来越多,让进店的消费者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门店和宣传上都打着物美价廉的名义,实际上却早已“名不副实”,行事上一贯保持着“言行不一”的虚伪作风! 为了应对自己一手造成的高通胀,美联储从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连续加息11次,把利率推升到23年来的最高水平。 截至上个月,美国通胀率已从9.1%的峰值降至3.2%,虽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确实给了美联储在年内降息的理由。 然而这时,曾经的通胀噩梦似乎又回来了。 据海外网援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4日报道,由于雇佣成本的升高,美国雇主正不断裁减员工,目前美国的失业情况已达到“严峻的里程碑”。 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裁员人数创下2023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达到恐怖的90309人; 其中,科技行业裁员14224人,金融行业第一季度裁员近2.9万人,苹果、微软、亚马逊、ebay等巨头首当其冲! 04 有人说,99美分商店代表的是物超所值的时代,它的落幕或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是啊!不断上涨的工资、通货膨胀以及收缩导致的更高亏损,降低了零售商在这个利润率已经极低的深度折扣行业的利润。 目前,除了“99美分商店”,美国其他一些主流的1美元店经营状况也非常地不理想: 3月份,美国另一家老牌折扣零售企业Dollar Tree宣布,将大比例的商品价格上调至1美元以上。 无独有偶,美国民众最常接触的Family Dollar随后也宣布关闭1000家门店,其中600多家在今年之内关掉,其余300多家在更远的未来将会关门。 而另一家知名商店Dollar General宣布,由于一些城市的商店面临较大的行窃压力,未来计划关闭这些管理成本过高的店铺,并且逐步撤离大城市,转战农村地区。 据Earnest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2023年,Dollar General的市场份额从1月份的57%降至11月份的43%,下滑了14个百分点。 Dollar Tree的市场份额也同时下滑,从1月份的32%降至11月份的28%,下降了将近4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除了市场环境带来的影响外,美国传统低价零售商在Temu的围剿下,集体失守。 数据显示,Temu进军美国后,截至去年11月,其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到17%。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其实对美国也是一样! 同样的市场,不同的运营方式,“99美分商店”输了,来自中国的Temu却打赢了。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无它! 胖东来的“现象级”火爆,引发了中国零售商的新思考,更阐明了想让人们认可,无非就是一点: 既高于行业标准,又有性价比,那就是爆款天条! 参考资料: 《太突然!知名企业,申请破产!拥有员工约14000人……》,券商中国 《入店盗窃事件不断增加引担忧,美国零售商将牙膏等日用品锁柜》,澎湃新闻 《物价涨太狠,99美分专卖店“名不副实”,将关闭美国所有371家门店》,红星新闻 《太突然!美国零售巨头宣布,371家店全部关闭,清仓大甩卖!已有40多年历史,曾是中低收入者的“购物天堂”》,每日经济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4-14 20:00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诈骗900亿!越南女首富,死刑

死刑! 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欺诈案,终于判了。 诈骗超900亿! 谁能想到,自称“在银行领域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67岁越南女首富张美兰,居然这么能骗。 这可是相当于“越南全国年GDP的3%”啊! 再说一个更可怕的数字: 其涉案文件重达6吨,造成的总损失目前已达2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0亿元)。 作为越南金融界曾经的核心人物,张美兰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之不大: 警方确认此案受害者多达4.2万人,这起大规模诈骗案不仅震惊全国,还在越南引发了规模不小的抗议活动,甚至惊动了大名鼎鼎的李嘉诚? 如今,张美兰不仅要面对正义的制裁,还需赔偿至少上千亿元! 千万不要凝视深渊,当欲望吞噬你时,到最后可能连渣都不剩! 01 越南女首富判了! 据新华社援引越通社11日报道,越南女首富、顶级房地产大亨张美兰被胡志明市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张美兰涉及的这起金融诈骗案规模高达304万亿越南盾(近900亿人民币),于3月5日在越南胡志明市受审,此外还有近90名被告一同出庭,多达10名主控官和近200名律师将参与审讯,可以说是越南史上最庞大的审判,也算是世界上最大银行诈骗案之一了! 304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80亿元)究竟是什么概念?整整相当于2022年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 另外,法院表示,该案造成的总损失目前已达270亿美元。 这么多钱,张美兰究竟是哪儿榨出来的?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在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张美兰和同案犯为满足个人需要,伪造916份贷款资料,累计骗取西贡商业股份银行304万亿越南盾。 该银行至今未能收回该笔款项,而且已产生超过129.4万亿越南盾(约374亿元)的利息。 据公诉书显示,张美兰的犯罪分为两个阶段: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张美兰违反银行经营活动有关规定,给西贡商业银行造成超过64万亿越南盾(约合25亿美元)损失;自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7日,张美兰涉嫌贪污,所侵吞的资产和产生的利息给该行造成433万亿越南盾(约合173亿美元)损失。 贪得无厌已不足以形容张美兰的野心,用丧心病狂也丝毫不为过! 别说钱了,单单涉及这个案子的文件都重达6吨,分别装在104个箱子里,有近2500份文件和100万张纸条... 无疑,张美兰案审判规模是“空前巨大的”,可见其影响有多大,这不仅是越南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起金融欺诈案,也可能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欺诈案之一! 02 张美兰是谁? 关于张美兰的公开资料很少,但提到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越南华人女首富”。 她祖籍潮汕,是叱咤风云的万盛发集团董事长,更曾是越南金融界的核心人物,其商业版图几乎占据了整个越南。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张美兰最初是一名市场摊贩,与母亲销售化妆品。1986年,越南在推行经济改革后,张美兰开始购买土地和房产,在20世纪90年代其名下拥有大量酒店和餐馆。 1992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张美兰成立了万盛发公司。 1993年,张美兰和中国香港商人朱立基结婚,ta们还拿到了LG产品的代理权,初期从事贸易、餐饮和酒店业务。 彼时的越南刚刚“革新开放”,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张美兰意识到房地产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 2000年前后,张美兰瞄准了胡志明市核心区第一区最大步行街——阮惠大道,买下了道路两旁大量土地。 2007年,张美兰斥资6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7亿元),注册了万盛发集团。 旗下除了上述的产业之外,还有越南最豪华的酒店——温莎酒店。 2014年,越南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将阮惠大道整个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 改造之后,吃到了房地产的红利的张美兰大举扩张“买买买”,其商业版图逐步遍及整个越南。 如今阮惠大道两旁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联合广场、时代广场、VTP写字楼、Duxton酒店等,都是万盛发名下的财产。 2022年4月,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受张美兰邀请,出席了越南政府在首都举办的投资会。对此,市场上开始流传李嘉诚要进军越南市场的消息。但随着张美兰被越南警方逮捕,李嘉诚的投资不再有下文。 值得一提的是,张美兰虽从未出现的各大富豪排行榜上,但凭借着持有多项知名资产,张美兰被称为“越南女首富”! 03 不过张美兰这一切叱咤风云的时光,在2022年戛然而止,她因发行债券涉嫌诈骗身陷囹圄。 2022年10月,张美兰被越南警方逮捕,随后被控贪污、行贿和违反**规定。 据报道,张美兰被指同西贡商业银行高层合谋,在2012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欺诈手段在西贡商业股份银行安排2500多笔贷款,向万盛发集团及相关公司提供超过1000万亿越南盾的贷款(约合人民币2903亿元,相当于越南2023年GDP的10%。),占到西贡商业股份银行在此期间发放贷款总额的93%。 相关贷款发放给了万盛发集团及张美兰设立的其他公司,截至2022年,未偿还贷款超过677万亿越南盾(约人民币1959亿元)。 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2019年2月起往后算的3年时间,张美兰从银行提了108万亿美元,其中总值逾44亿美元的现金,存放在她的豪宅地下室里。 这么多钱,就算换的全是越南盾最大面额,总重量也达2吨之重。 贪婪成性的她,最终难逃被正法的代价,可惜害苦了不少投资者! 她被捕消息披露后,一度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成为引爆越南楼市和股市的导火索,当时越南股指三个月内累计下跌超过30%; 更是导致越南第五大银行——西贡商业银行(SCB)发生挤兑事件,同时还引发了越南房地产业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危机。 最后,在越南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之下,西贡商业银行的挤兑风波才得以平息! 不过,西贡商业股份银行想要重组,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张美兰用于获取贷款的抵押物的估值与法律归属问题。 2024年4月8日,据路透社消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日前已致信越南法院,表达了对与越南最大的金融诈骗案有关的价值数十亿美元资产的收购兴趣。此案件不仅牵涉到长实集团,还包括其他外国投资者,如香港利福国际控股公司,均对张美兰被扣押的资产表示兴趣。 04 “因为自己太愚蠢,把自己投入到残酷的生意中,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张美兰认为,导致她今天面临死刑的决定性转折点,是因为参与了三家薄弱银行的合并,而她在银行业务领域完全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害人害己报应不爽! 张美兰称,她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案发之后,家里很多人进了监狱,因为想到丈夫,甚至孙子,都和自己一样被关在监狱里而心碎。 可惜张美兰最后,为了一己贪欲,不仅自己被正法,还连累了家人,更害苦了无数个家庭! 无论张美兰如何懊悔,已坠入深渊的她,再无翻身的可能。 在此也告诫大家,旁氏无处不在,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千万不要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这样的好事,有可能会被骗的血本无归! 参考资料: 《越南女首富,被判死刑!被控骗取银行900亿元》,第一财经 《参与侵吞863亿元!4.2万人受害!她最高或面临死刑》,新闻坊 《犯贪污罪、贿赂罪及被控涉嫌挪用近900亿元,越南女首富被判死刑》,澎湃新闻 《被控诈骗900亿!越南女首富张美兰被判死刑,自称在银行领域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红星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4-11 09:23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宁德时代再爆大消息!

刚刚,“宁王”又爆大消息! 锂电龙头宁德时代重磅发布全球首款储能新产品——天恒储能系统。 5年零衰减,改写衰减焦虑,宁德时代甩出开年来的第二张“王炸”。 如果说营收首破4000亿元、220亿高额分红是“宁王”给26万股东的龙年大礼,那么天恒储能系统就是行业发展的“指路明灯”! 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MWh级特征,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可量产、可交付。 这也是宁德时代给未来储能行业带来的最大惊喜! 因为,能源始终是科技运行和发展的基石。 这一点前不久业已得到了黄仁勋、山姆.奥特曼等AI行业大佬的肯定:AI的尽头可能就是光伏和储能! 不过,在进行能量时移的过程中,储能自身也在接受着时间的考验。 安全打折、容量衰减、寿命跳水、能效降低……每一个都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未来发展; 如今,在储能市场内卷加剧、亏本抢单现象频现时,“宁王”突然下场,爆出大消息,难道储能市场要变天了吗? 01 近年来,随着各界资本的涌入,储能市场增长飞快,甚至行业成了红海,产能过剩、价格战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难题。 就在刚刚,宁德时代(300750.SZ)在储能领域放出大招! 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天恒。 天恒储能系统具备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全球首个5年零衰减系统,可大规模量产; 二是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6.25兆瓦时级的高能量; 三是储能专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极致安全。 总结来说就是,天恒储能系统具备4维真安全、5年零衰减、6MWh级特征,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可量产、可交付。 储能东风已至! 这一“王炸”新品也对应了其此前的预热信息,与“超大容量”、“衰减焦虑”、“守护安全”等多个标签联系在了一起,被宁德时代评价为“技术实力再突破,改写储能产品衰减生命曲线”。 零衰减通常指电池在经过多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仍然能够保持在初始状态,没有发生衰减。 大家都知道,随着使用次数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会有一定的能源衰减,但宁德却能够做到5年内零衰减,这说明“宁王”有着全球顶尖的电池技术,能人所不能! 容量5年零衰减是长寿命锂电池的一个里程碑,但对致力于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储能电站而言,功率零衰减同样至关重要。 而之所以能实现5年零衰减,是因为天恒储能系统采用了仿生SEI和自组装电解液技术,成功解决了锂金属高度活性的难题,有效遏制了氧化反应引发的热失控现象,辅机功耗全生命周期可控且不增长,真正做到由内而外的“冻龄”。 02 其实,早在2016年宁德时代就已启动了长寿命零衰减技术的研发,2020年成功研发出业内首款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以上、3年零衰减的超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项目投运三年以来始终保持额定容量,年利用率维持98%以上。 这次宁德时代的天恒达到了首5年容量0衰减,以及首5年功率零衰减,是全球长寿命锂电池的一个里程碑! 电芯循环寿命是当前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中的核心影响因素,天恒产品锂电池寿命可实现15000次实验室循环。 以目前独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每日“两充两放”计算,15000次的循环使用周期可达20年。 据GGII统计,当储能电池循环寿命提升到10000次,储能成本将降至1000元/kWh以下,扣除充放电损耗和折旧,度电成本将低于0.16元,低于抽水蓄能。 可以预见的是,若双重“零衰减”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普遍实现,那储能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坦途! 值得一提的是,天恒储能系统不仅能做到5年功率和容量零衰减,还能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实现6.25兆瓦时级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储能技术全球第一。 电池行业的变化是随着技术而突变的,宁德时代的技术领先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宁德时代最新的财报指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以及 M3P 电池都已在奇瑞车型上实现量产,峰值 5C 快充的麒麟电池与理想合作实现量产,神行电池即将配套多家车企。 除了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目前在行业中确实存在技术难题以外,宁德时代几乎没有技术短板。 截至4月10日收盘,宁德时代报192.74元/股,最新市值8479亿元。 03 事实上,考虑到宁德时代近年来在储能赛道上的投入,能打出如此“大招”丝毫不令人意外! 自2018年单独设立储能事业部,并将其定位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到2021年,储能业务已经占据宁德时代总营收超过10%。 从2018年到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的收入从1.89亿元激增至近600亿元。 去年,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大厂商中,中国企业占了六席,剩下四席为日韩企业包揽。而六家中国企业里,前二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中创新航(第六)和亿纬锂能(第九)四家市占率显示出了提升。 据 SNE 机构统计,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使用量约为705.5GWh,同比增长38.6%。而宁德时代去年动力电池使用量达259.7GWh,同比增长 40.8%,市场占有率高达 36.8%,目前宁德时代已经连续7年登顶全球第一,而且是全球唯一一家占据 30% 以上市场份额的电池制造商。 比亚迪2023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 111.4GWh 同比增长 57.9%,市占率达 15.8%,排名全球第二。 产品卖的好,财报必然也差不了,宁德时代2023年的财报彻底“爆”了! 3月15日晚间,宁德时代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增长43.58%。 其中,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系统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33.17%,超过公司总营收的同比增长速度,占宁德时代营收的比重达到14.94%,已成为宁德时代除动力电池业务外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紧接着,宁德时代“壕”气大发,抛出了一份超 220 亿元的利润分配方案,这不仅是宁德时代历史上分红金额的新高,还超过了公司未分配利润的1/5。 26万股东彻夜狂欢! 04 众所周知,AI、新能源未来的基础是储能,宁德时代毫无疑问将会是最大受益者! 天恒发布前,大家难免会以为4000亿年营收、近万亿规模市值的宁德时代,如此“兴师动众”地召开一场发布会,充满了炫耀的意味; 其实不然,“宁王”有着更为深远的价值诉求! 结合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价值诉求正是终止“无效内卷”,引领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大道。 储能是能源变革和电力转型的关键一环! 传统能源的能效瓶颈已成为技术革命的关键卡点,而新兴清洁能源仍受制于输出不稳定的特点,储能技术的改进不可或缺。 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底,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达到15.3%,且局部风光电量占比超过20%,调节与支撑电源缺口愈来愈大,新能源的安全运行、高效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这个时候,作为锂电龙头的宁德时代大张旗鼓发布储能系统品牌和产品,背后逻辑是什么? 过去几年,电池行业景气度较高,急功近利,产能为王,市场份额为王;如今,随着各界资本的涌入,储能行业已经成为了红海,产能过剩、价格战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难题,“降本、提质、增效”成为新的主旋律!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电化学储能是公认的大趋势,行业刺激下,有的企业卷价格,有的企业卷质量,而大家更多地还是跟化石储能,甚至核能、氢能等多种储能形式去竞争,天恒储能系统就是基于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 天恒储能系统的问世,可以说是宁德时代助力能源转型的又一标志性实践! 所以电池行业不是简单的存量市场加减法竞争,会时不时存在技术指数级增长,甚至颠覆性变革把整个行业重做一遍。 参考资料: 《宁德时代发布“5年零衰减”储能系统》,中新经纬 《宁德时代发布储能新品 “5年容量功率双重零衰减”业内称别家未见》,财联社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4-09 09:24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中国第一大忽悠,败了!

“中国第一大忽悠”,摊上事了! 近日,陆正耀被强制执行近19亿。 消息一出,#库迪咖啡创始人被强执#瞬间引爆热搜。 提起陆正耀,资本市场无人不识无人不晓,创立神州租车,成就“全球专车第一股”;一手创办瑞幸,“花美国人的钱”请中国人喝咖啡; 他既是一个被冠以成功连续创业者名号的商业奇才,又因擅长运作,被媒体标上了“中国第一大忽悠”、“套路之王”等标签,“下周回国”贾跃亭在他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弟! 2019年陆正耀凭借着瑞幸上市身价倍增至180亿,但后来也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惨遭“出局”下场,甚至成为了被执行人。 可离开瑞幸咖啡后的陆正耀,并没有停止过“折腾”,不断捕捉风口,又玩起新的资本游戏:趣小面(趣巴渝)、舌尖工坊(舌尖英雄)、库迪咖啡... 从未静下心来的陆正耀,终究难免失败,如今惨烈到面临债务困境和资本市场信用丧失的挑战! 01 在库迪咖啡美国首店落地夏威夷之际,“库迪咖啡创始人被强执”一话题登上热搜! 4月7日,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神州专车以及库迪咖啡创始人陆正耀被强制执行金额再度暴涨,高达18.9亿元! 与陆正耀一同列为被执行人的还有李浣,其为库迪咖啡的合伙人,并且曾经位列神舟专车股东行列。 据悉,陆正耀为神州优车、瑞幸咖啡创始人,因涉及财务造假被瑞幸咖啡“踢出局”后,又创立了同类竞品库迪咖啡,作势要打一场“翻身仗”! 结果,一代资本大佬,如今“一败涂地”被执行19亿,令人唏嘘! 据天眼风险信息显示,陆正耀名下存在3条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超25.5亿元,时间都集中在了2021年。(终本案件一般是由于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裁定终止本次执行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巨额被执行信息外,陆正耀名下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及股权冻结信息。 从中国执行信息网展示的信息可以看到,陆正耀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多达14条,陆正耀还被列为了限制消费人员。 尽管被频繁列为被执行人,但离开瑞幸后的陆正耀并没有停止过“折腾”,他先是创立了餐饮品牌“趣小面”,后改名“趣巴渝”,但没多久就接连关店,项目“熄火”; 随后,陆正耀又盯上了预制菜这个风口,孵化的“舌尖工坊(舌尖英雄)”最后结局也是大规模关店以及加盟商亏本退场。 本以为,库迪咖啡应该是陆正耀继瑞幸咖啡之后,又一比较成功的创业项目,如今看来,这个结论为时过早! 02 中国商界有两人争议最大,一个是跑到美国的贾跃亭,另一个就是回到中国的陆正耀。 陆正耀,曾是一个被冠以成功连续创业者名号的商业奇才,同时也由于他擅长资本运作,结果却有了“中国第一大忽悠”、“套路之王”的名号。 他精通数据管理,总能迅速将企业经营数据打造得亮丽动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巧妙”地调整数据以满足市场需求。凭借这些数据,他成功吸引投资,推动企业上市,进而实现资本套现。 陆正耀过去发家、崛起乃至为世人熟知与他一手打造的“神州系”有关,神州租车、瑞幸、宝沃汽车,这三个公司看似关联度不高,却是陆正耀驰骋资本江湖的“王牌”。 2007年,陆正耀进军出行领域成立了神州租车,过程中他结识了一批VC/PE大佬,意识到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年后神州租车拿到了14亿元融资。 从早期车队百辆规模到拥有4.5万辆车,也是在资本的诱惑下,陆正耀带领神州租车走向IPO步伐。 2016年,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公司神州优车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全球专车第一股”! 之后,陆正耀又布局咖啡市场,他打出了“为咖啡质量埋单”的理念,以小鹿为形象的“瑞幸咖啡”就此诞生。 2019年,神州优车从北汽福田收购北京宝沃67%的股权,进入汽车生产行业。 风光之时,陆正耀“神州系”下有三家上市或挂牌公司,包括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瑞幸咖啡,吸金范围涵盖新三板、港股及美股纳斯达克! 然而,随着瑞幸咖啡爆雷、神州优车退市、神州系公司业绩大滑坡,北京宝沃的经营状况也持续恶化; 最终,宝沃走向破产,陆正耀恐怕做梦都不想到,擅长“收割”别人的“套路之王”也会有成为“接盘侠”的一天! 彼时,陆正耀遭遇了人生最大危机,瑞幸22亿元财务造假暴雷,酿成“神州系”大败局,三张“王牌”瞬间成了烂摊子。 03 财务造假没有掀翻瑞幸,却搞黄了陆正耀! 2016年,陆正耀曾凭借神州专车以75亿元身家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而在2019年瑞幸上市后,其身家直接翻倍,以180亿元的身家位列《胡润百富榜》。 结果,短短一年时间,陆正耀的财富值从高空坠落! 据《新财富》发布的“2020-2021财富最快跌落50人榜单”显示,陆正耀家族财富年内缩水75.2%。 财富缩水不可怕,失去希望才是最绝望的! 因涉及财务造假陆正耀被瑞幸咖啡“踢出局”,灰溜溜的离开了自己亲手打造的“咖啡独角兽”,不得不一直追风口尝试着东山再起。 此后,陆正耀及其团队还涉足过重庆小面、预制菜等行业,但这两个被称作“踩在风口上出发”的项目并没有翻起水花,还接连被曝关店。 2022年,陆正耀又和老搭档瑞幸前CEO钱治亚再度联手,带有瑞幸身影的库迪咖啡横空出世! 从咖啡赛道跑向预制菜,最后又拥抱回老本行,陆正耀的库迪咖啡发展路子和瑞幸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沿袭了曾经瑞幸的低价获客手段,库迪咖啡以“夏日冰饮季、天天9.9”的营销活动撒向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相比起逐渐提价的瑞幸咖啡(客单价约15元),库迪咖啡的低价战略毫无疑问的存在吸引力。 同时在营销方面,沿袭瑞幸“高举高打”的方式,库迪咖啡在成立初期便成为了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全球赞助商,并推出游戏王者荣耀联名款饮品,还宣布王一博担任品牌代言人。 通过联营模式,库迪扩张迅猛,到了今年2月26日,库迪门店数达到7000家。 数据显示,2023年,库迪咖啡当年就开出了6500家门店,最高的一个月开店数就超过了1500家。不过今年以来,库迪咖啡的开店速度大幅放缓,新开门店数近400家。 04 此次强制执行涉及金额庞大,市场恐慌在所难免,陆正耀最终还是败了啊! 鉴于陆正耀在神州优车、瑞幸咖啡等项目上的资本运作风波,库迪咖啡蒙眼狂奔的一路上一度受到不少来自内部联营商和外界对其现金流安全性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库迪被曝出现金流吃紧,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有餐饮业内人士透露,库迪在供应链上拖欠的货款较多,到春节前都有好多账款没有结掉。库迪创立至今并未获得任何融资,其现金流主要来源于向联营门店销售原材料的收入、从联营商的毛利中获取的0%-25%抽成以及前期预收的保证金。 其实,无论是“趣小面”,还是“舌尖英雄”,都已经用沉痛的经验证明,餐饮行业并非只有唯快不破,“瑞幸式”高举高打的策略也不能行行通吃。 对于被陆正耀团队视为“正名之作”的库迪咖啡,其知名度和瑞幸等咖啡品牌还有不小距离,而低价格始终难以持续,真正的竞争力还是在于品牌的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实力。 而陆正耀转头奶茶、咖啡,目前仍是“卖点”胜于卖产品,赚加盟商的钱多过赚消费者的钱,借咖啡之名来开启第二战场吸收社会资金的意图明显,究竟是想短暂收割还是真正用心打磨产品、做长期价值,仍需观察。 信用价值,才是投资人最大的财富! “下周回国”贾跃亭、“人人喊打”许家印...无一不是信用崩塌,最终一败涂地。 而陆正耀的信任危机,才刚刚开始而已! 参考资料: 《创始人被强执18.9亿!网红品牌回应》,南方都市报 《陆正耀被强制执行近20亿!库迪咖啡回应》,证券时报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4-02 16:08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美国车企,彻底急了!

24小时“大定”88898台,小米SU7创始版秒售罄…… 小米汽车火爆市场! 华为与奇瑞的“结晶”智界S7开启大规模交付,享界S9或将于近期正式发布。“鲶鱼效应”震动整个汽车圈,问界、奇瑞、蔚来、小鹏都有新动作…… 这两天,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狂欢!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车市的热冷因地不同。 在大洋彼岸,美国新能源汽车却快不行了! 特斯拉跌落“车王”宝座,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老牌汽车制造商推迟了电动汽车投资,并撤销了生产计划; 销售萎靡、烧钱严重,美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更是陷入了挣扎,现有的新势力厂商恐怕只能在美国市场争夺大约10%的新买家。 苹果突然放弃造车,更像是压弯“不景气的美国电动车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消彼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国产品牌争相出海! “车王”比亚迪去年更是跻身全球十大车企,这些都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胜利,更预示着,属于中国汽车的新时代,已经来了! 01 太疯狂了! 小米SU7创始版再开售,又秒空! 4月1日中午12点,小米汽车创始版第二轮追加开售,秒售罄。 据证券时报,今日12点,小米SU7 Max创始版订购页面,显示可选车漆仅剩流星蓝。 结果,2分钟后,没了?节假日火车票也没有这么难抢吧! 昨天深夜,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宣布称,创始版定购过程中,识别、拦截了部分异常订单和黄牛订单,因此将开启第二轮追加开售。 造车三年,投入1000亿,小米汽车刚刚发车,就有了现象级的表现,成了“别人家的车企”。 据小米汽车公布的数据,上市24小时,小米SU7大定88898台。 令人惊喜的是,在小米首款车型SU7上市发售两天后,30日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也终于开启大规模交付了。 不过,智界S7等车型或将是小米SU7未来的最大竞争对手。 要知道,国内20万元-30万元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参与者众多,该价格带内有特斯拉Model 3、极氪007/001、小鹏P7、智界S7等一众玩家。 有了问界系列的成功热卖,华为汽车概念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除了赛力斯和奇瑞外,华为和北汽蓝谷将推出的是细分领域的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而华为和江淮汽车合作开发的则可能是更大型的百万级别新能源MPV车型。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华为与北汽合作的首款智选车型—享界S9也或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上个周末车圈好消息不断,在小米汽车带动下,仿佛开启了国产新能源车行业“双十一”活动一般,各家品牌都大卖了起来! 02 也许,小米SU7的入场,点燃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车价格大战“热辣滚烫”,奇瑞、大众、问界、小鹏、蔚来等车企又“卷”起来了! 问界新M7直降2万元,小鹏G9限时减免至高2万元,奇瑞推出百亿补贴置换季政策,蔚来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又一轮价格战开启了? 结果,特斯拉反向涨价操作看呆众人,连雷军都佩服道:“特斯拉太牛了,真心佩服:目前的电动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只有特斯拉敢涨价。” 不得不说,还是特斯拉玩的花,在涨价的同时,又从别处给用户找补了回来! 要知道,在经历2023年年底降价冲量后,中国各大厂企整体同比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而环比表现皆不如意,销量两极分化明显。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车企频打降价牌。 作为去年销冠,比亚迪先是以一张“电比油低”的海报引战,全面冲击A级家轿市场;随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纷纷跟进,希望通过继续杀价提升销量。 国产新能源车从雨后春笋到百家争鸣再到群雄争霸,正经历着辉煌,而下一步就是闯出去遨游星辰大海! 去年,比亚迪就已跻身全球十大车企,这是自主研发民族品牌的骄傲! 遥想几年前,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还在为公司的生存而发愁。 更值得肯定的是,前不久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成就的汽车品牌。 700万辆,是多数国内外新能源车企难以企及的“高山”,它不仅树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制造的里程碑! 谁能料到,几年间,新能源汽车的江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正在快速扩张市场规模,抢占用户心智,中国市场无疑成了全球新能源车的主战场。 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 其中仅中国销量就高达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连续9年全球称冠,渗透率攀升至31.6%,而欧美新能源车年销量还不足中国的一半! 03 悲喜并不相通,风月也难同天! 造车的个中艰辛,我们可能不太了解,但那么多车企的倒下我们却看得到; 哪怕是特斯拉,也花了整整17年时间,才最终成为一家持续盈利的汽车公司! 而库克花100亿美元造车,整整10年无果,最后苹果放弃了! 苹果放弃造车后,国内外车企大佬百感交集,纷纷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观点,心底估计想的都是“大佬,谢谢你!” 苹果突然放弃造车,对不景气的美国电动车市场意味着什么? 即彰显了科技企业想要跨界造车的难度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欧美市场目前面临的惨淡局面! 在目前整个美国和欧洲主流市场环境下,纯电动车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快速盈利的方向。 因为对于大多数本地消费者来说,电动汽车仍然过于昂贵,而且美国的充电系统也不完善。 所以,特斯拉在过去一年频繁降价,还发出了需求下滑的警告;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老牌车企纷纷推迟了电动汽车投资生产计划;汽车租赁巨头赫兹全球控股宣布计划抛售2万辆电动汽车; Rivian Automotive表示将裁员、Lucid Group今年将只生产9000辆汽车......由于销售萎靡、烧钱严重,美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已经陷入挣扎。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测,去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仅增长9%,而过去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却高达65%。这意味着,现有制造商只能在美国市场争夺大约10%的新买家。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也投了巨资,但奈何在当地电车的价格仍然过于昂贵,导致电动汽车销售放缓。 原本欧美的汽车工业非常强大,但明显这几年“坐吃山空”,对待汽车工业改革和转型没放在心上,后知后觉的欧美人猛然发现,原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大早已超乎想象! 其实,欧美汽车制造商想要与中国品牌竞争,必须要学习、推陈出新、快速变革,才有可能在这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寻求一丝奇迹! 04 “大洗牌”这个词,在造车新势力冲入赛道后,汽车市场开始划分出新能源板块伊始,便成了汽车行业的高频词! “未来新势力车企只剩3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2024年是血海竞争的一年”...车企大佬们都知道造车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是在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中国,车企也面临着“血海”淘汰赛的危机! 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基调正在越发清晰:在价格上更直接的对抗、在技术侧更残酷的比拼、在市场份额上更明显的分化。 对于所有车企来说,今年都要做好应对残酷竞争的心理准备,如何走过“盈利关”和“生死关”,考验着所有车企的综合实力。 总之,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谁能撑到最后,谁才是最后真正的王者! 参考资料: 《苹果突然放弃造车,对不景气的美国电动车市场意味着什么?》,凤凰网科技 《小米SU7创始版再开售,秒售罄!又一轮价格战?问界、奇瑞、蔚来、小鹏出手!》,每日经济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28 09:55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6000亿!“迪王”大爆发

“车王”比亚迪,又要大手笔分红了! 去年,年销300多万辆的比亚迪不仅卖爆了,还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营收增长42%突破6000亿,净利增长80%达到300亿; 过去一年,“卷”成了行业关键词,而比亚迪却迎来业绩“大爆发”! 拟派发现金红利90亿元,强劲的业绩表现给足了“迪王”底气,比亚迪决定大手笔分红。 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前不久刚刚下线,是全球首家达成这一目标的汽车品牌! 遥想几年前,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还在为公司的生存而发愁; 去年,比亚迪就已跻身全球十大车企,这是自主研发民族品牌的骄傲! 可以预见,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01 比亚迪业绩“爆”了! 昨晚,“车王”比亚迪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97.2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也许大家都想着,去年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特斯拉与比亚迪“龙争虎斗”之下必是“两败俱伤”,哪料到比亚迪盈利能力不降反升,汽车毛利率超过23%,将特斯拉远远甩在了身后。 去年的比亚迪万众瞩目,今天的比亚迪也是车企“最靓的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比亚迪还宣布了大手笔的分红计划:2023年,比亚迪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96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90.12亿元,分红率近30%。 如果说是强劲的业绩表现给足了比亚迪底气,那么强大的销售生产能力就给了比亚迪称霸市场的勇气! 3月25日,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成就的汽车品牌。 700万台啊!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能是很多车企遥不可及的目标。 700万辆,不仅树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新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制造的里程碑! 可相信对比亚迪而言,此时此刻的700万也许只是逗号,因为在其它车企筋疲力尽创新高时,比亚迪已朝着“千万级”的高峰进发,留下一路的神话。 如果说车圈是所学校的话,那么比亚迪毫无疑问就是那个“学神”。 天赋过人不说,关键人家还加倍努力,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最强王者”! 比亚迪凭借着天赋和努力,仅用1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300万到700万辆的跃进,打造出了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更展现出了中国品牌的崛起和潜力。 你可以不买比亚迪,但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向前的,目前就是比亚迪! 02 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比亚迪一开始是以电池起家的,当时以模仿日本三洋和索尼的产品为主; 而在进军汽车行业伊始,王传福就决心自主生产汽车最重要、最昂贵的部件。 让人震惊的是,当初为了吸引巴菲特的投资,王传福曾亲自品尝电解液,结果成就了“股神”的一段投资神话!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曾几十年不碰科技股的巴菲特,突然逆势斥18亿港元巨资认购2.25亿股比亚迪股份,比亚迪也成了“股神”巴菲特唯一持有并重仓的中国科技公司。 后来,巴菲特14年的坚守,比亚迪为其带来超40倍的回报,获利700多亿港元! 比亚迪的蝶变之路也十分地曲折:从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汽车行业,到2020年王朝系列旗舰之作“汉”上市前,比亚迪一直处于燃油、电动混搭,高不成低不就的尬尴局面。 直到2020年“汉”的上市,其超强的产品力一举扭转了比亚迪品牌形象;2021年,比亚迪又发布超级刀片电池,以安全性闻名业内。 蓄力两年后,比亚迪终于在去年露出新能源车王者之风,一骑绝尘的销量让同行望尘莫及! 2023年,比亚迪卖爆了,一年3024417台车,超额完成了2023年300万辆的销量目标,12月还破纪录卖了34.1万辆,平均每天卖出1.1万辆新车。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到2020年整整17年间,比亚迪和它执着的新能源车一直饱受质疑,但它没有放弃,一直在积累技术、布局供应链。 正是因为比亚迪做了10余年的新能源“孤勇者”,对新能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才有了如华为海思一样,一战成名天下知! 03 今天,中国已是全球新能源车主战场,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年销量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 其中仅中国销量就高达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连续9年全球称冠,渗透率攀升至31.6%,而欧美新能源车年销量还不足中国的一半! 不过,新能源汽车是一条荆棘之路,行业目前已进入惨烈的淘汰赛阶段,可谓是喜忧参半。 从2023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比亚迪、理想和岚图都很好地完成了目标。其他造车新势力中完成率最高的极氪汽车为85%,最低的赛力斯仅有50%。 3月25日,零跑汽车披露2023年财报,公司实现年营收167.5亿元,不过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42.16亿元。 就营收而言,零跑汽车是四家在港上市造车新势力公司最低的一家。 2023年,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四家公司营收分别为1238.5亿元、556.18亿元、306.8亿元、167.5亿元; 除了理想实现年盈利外,其它三家均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蔚来、小鹏年亏损分别为207.2亿元、103.8亿元。 理想汽车是2023年唯一一家营收超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也是唯一一家实现全年盈利的车企,2023年净利润达118.1亿元! “卷”过了2023年,在新能源车企“血海竞争”更加激烈的2024年,随着小鹏、蔚来第二品牌的上市,以及比亚迪等车型降价,各新能源车企将面临“生死”考验。 当前,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智能化的比拼,在智能化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大规模应用落地对各大车企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其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未来要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头部车企甚至要达到上万亿元! 04 闯出去才是星辰大海,“出海”如今已成了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新起点! 对中国车企来说,面对国内市场的高度内卷,海外扩张几乎是必然选择。用某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便是“不出海便出局”。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共计491万辆,全面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一。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去年,出海亦是比亚迪另一大业绩亮点。 2023年,比亚迪乘用车出口达24.2万辆,同比增长334%,是去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中国品牌。 而比亚迪海外战略成功的背后,靠的是其拥有的强大自主研发技术。 2010 年至2023年,比亚迪研发支出从20亿元增长到近400亿元。 璇玑架构、车载无人机、手掌钥匙、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易四方泊车、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王传福“技术鱼塘”里面的大鱼一条条的跃出水面。 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U8已经在本月实现了5000台的交付,这可是国产车很难涉猎的领域,100万以上的价格,以前是国产车想都不敢想的领域,敢于叫板超过百年以上的传统豪华车,最重要的就是硬实力。 而就在年报披露的同一天,比亚迪再次放出大招,向市场推出首款搭载e平台3.0的A0级纯电SUV——元UP,而该车型最低销售价格直接落在了10万元以内。 比亚迪技术成功的背后,无疑是大量的人才储备,工程师文化才是企业的创新原力。 11个研究院、超9万名工程师,这些都是中国汽车科技界的翘楚,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研发团队,更是比亚迪称霸新能源车市场的底气! 05 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后,比亚迪的时代才刚刚开启! 因为,比亚迪的净利润在全球汽车巨头中还需努力! 丰田去年的利润约有1882亿元,Stellantis集团约1457亿元,大众约1400亿元,哪怕销量不如比亚迪的特斯拉去年利润都差不多有909亿元; 而比亚迪去年的净利润只有300亿,特斯拉净利润是其3倍还要多,这虽然是事实,却代表不了未来! 在过去的20年,甚至是5年,比亚迪都没有跟这些企业掰手腕的勇气,但这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演了“速度与激情”,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车争霸世界的希望。 从1到100万辆,用了13年; 再从100万到200万,只用1年; 从200万到300万,仅用半年; 如今300万到700万,仅仅才用了16个月的时间... 从最初的怀疑与反对,到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全球投资人,也纷纷看好比亚迪的未来,比亚迪的市值已超过大众,奔驰,宝马。 2030年,销量超1500万辆的目标,比亚迪值得让人期待; 此消彼长下,比亚迪很有可能会成为收入、利润双料全球冠军! 这样的比亚迪,你期待吗?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25 16:32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刚刚,苹果遭美欧反垄断诉讼!

刚刚,苹果传出一则大消息! 美国司法部联合多州对苹果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苹果公司连受美欧反垄断夹击,全球“监管风暴”袭向科技巨头。 谁也没想到,苹果CEO库克高调访华的时候,苹果公司却遭受了美国的沉重一击! 这几天,库克都在中国欢乐地享受着他充实的旅程,他笑的很灿烂,在到处不断传递着信心,表达着友好; 可惜,在美国,司法部联合多州正在起诉苹果手机违反了反垄断法。而在欧洲,苹果也面临着是否遵守该地区数字市场法案的调查。 过去的20年,苹果公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而这根本上离不开iPhone的成功。 如今,苹果在整个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65%! 苹果公司表示,遵守监管规定会花费大量资金,可能阻止其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并可能损害客户需求。 其实,除苹果之外,不少美国的龙头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毕竟垄断是科技巨头的原罪,更是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 总之,一场来势汹汹的世纪反垄断大案正在拉开序幕! 01 苹果突发! 反垄断诉讼终于还是来了,涉及到苹果的“命根子”——iOS平台。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美国政府打击科技巨头,美国司法部和16个州21日起诉苹果公司,指控这家手机制造商垄断手机市场,对消费者、开发者和竞争对手企业利益造成损害,苹果反竞争行为超出了其手机和手表正常业务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是美国政府最近所提起反垄断诉讼中最大的一家科技公司,而且苹果也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中唯一一个还没被政府进行垄断起诉的。 其动静之大,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消息一出苹果股价应声下跌超4%,报171.37美元/股,市值一夜蒸发超1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0亿元),总市值2.6万亿美元,这也是自去年8月4日之后苹果最大的单日跌幅。 2024年开年以来,苹果的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 先是“贵不可言”的头显VisionPro用户被曝大批退货,紧接着宣布取消探索十年的电动汽车项目,团队转战生成式AI,如今又遭受美欧“反垄断背刺”! 苹果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四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208亿美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39亿美元,同比减少13%,远远低于预期。 “王者归来”的华为,正凭借着强大的Mate 60系列,一步步在夺回中国手机的高端市场份额,华为P70如果上市估计苹果将丢失中国手机高端市场王者的宝座! 历经商海沉浮的苹果公司,正在回归平庸,最近更是忧患重重:产品陷创新瓶颈、资产负债率高企、又遭反垄断调查……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02 在美国司法部这份长达88页的起诉文件中矛头直指iPhone操作系统和封闭的生态。 苹果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基于向用户收取技术产品的溢价,甚至还在后台向各商业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收费; 苹果依赖于排他性、反竞争,最终抬高了消费者的价格,推高了苹果的利润。 首先,通过强加合同条款和费用,限制开发者可以向iPhone用户提供的功能。其次,有选择地限制第三方应用程序与iPhone操作系统之间的连接点,降低非苹果应用和配件的功能。 也怪不得,美国司法部长说:“苹果公司之所以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保持垄断地位,并非仅仅通过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还通过违反联邦反垄断法。” 当然,苹果公司否认了政府的指控,并回应称遵守监管规定会花费大量资金,可能阻止其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并可能损害客户需求。 苹果公司此前为其控制通过应用商店下载软件的政策进行辩护,称这是保持iPhone免受病毒和欺诈侵害的必要措施。 可笑的是,苹果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1998年微软的反垄断案,现在他们却需要另一场里程碑式的反垄断行动,来推动新的科技创新! 持续三年后,最终以微软付出了18亿美元的和解费用、禁止参与可能损及竞争对手的排他性交易以及开放部分源码的代价告终。 针对大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名利双收”让美国监管部门吃到了甜头,一场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案在2024年进入高潮,除苹果外,谷歌、亚马逊、Meta都已坐上了被告席! 在欧洲,美国科技巨头也遭遇了麻烦。 本月初,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刚刚对苹果处以18亿欧元的罚款。 另据知情人士称,苹果、Meta和谷歌将因违反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而接受调查,可能在今年年底前被处以巨额罚款。 对美国科技巨头们来说,涉嫌反垄断将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面临着数十年来最大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苹果公司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公司被勒令分拆,影响十分巨大! 03 过去20年里,苹果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苹果标志性的智能手机iPhone的成功。 但过去的辉煌终究只属于过去,如今的iPhone系列手机已不再是当初市场上的“小甜甜”了,甚至成了中国市场消费者眼中的“牛夫人”,降价促销也没能拯救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疲软销售状态。 据统计,2024年前六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7%,苹果在这一时期的销量同比下跌24%,而华为则同比增长64%。 情急之下,库克不得不奔走中国,不断参加公开活动,接受各种采访,不断传递出对中国的信心,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传递苹果对中国的重视。 “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我觉得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他讲这话时的笑容职业又灿烂,友善又诚恳,如果他不是苹果CEO,只是一位外国友人,我们也许就真的信了。 可谁又能料到,库克在中国这边刚刚庆贺新的零售店开张之际,大洋彼岸的总部却传来“被反垄断诉讼”的消息。 宛如,你们正在围攻别人家高地,没想到“老家”却被人给偷了... 要知道,库克此次访华的意义至关重大。 “老家”困境之下,如何提振下滑的中国市场营收,目前已成为苹果眼前最大的挑战! 参考资料: 《苹果公司在美国被控涉嫌垄断》,新华社 《里程碑式反垄断,一夜市值蒸发7900亿,苹果会被分拆吗?》,**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21 16:55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比亚迪突曝大消息!

昨天,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来上海了。 这是今年以来,苹果宣布放弃造车计划后,库克首次造访中国,意义重大! 更让人震惊的是,新晋“车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突然现身上海,跟库克见了面。 一位科技圈大佬和一位车企大佬的会面,两家巨头的体量不容小觑,这背后牵动的动作肯定不小! 引发市场无数猜想,期待与矛盾交织。 对比亚迪而言,如果有苹果的助力,无疑为比亚迪开拓国外市场奠定夯实的基础; 对苹果而言,刚刚放弃造车计划,转型AI,可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却是不能轻易放弃的,如果搭上了“车王”比亚迪,那之前十年的投入和努力也算没有白费。 这一切目前都只是如果,就已震动了车圈; 假使能成真,那势必会引起世界经济圈的大轰动! 01 王传福、库克突然刷屏了! 为什么呢? 3月20日,苹果CEO库克来中国上海了。 要知道,这是库克今年来首次访华,更是苹果宣布放弃电动汽车计划后第一次与中国车企大佬见面,背后信息量十分巨大! 昨天下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现身苹果中国上海总部,与库克见了面,二位大佬还一起参观了比亚迪的展台。 2008年,比亚迪跻身苹果供应商行列,刚开始只为苹果提供金属外壳的加工,现在已成为苹果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为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提供玻璃、结构件和组装业务。 除比亚迪外,库克团队还参观了蓝思科技、长盈精密等苹果供应商的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为苹果生产的零部件和产品。 湖南的蓝思科技2006年成为苹果供应商合作伙伴,为初代苹果生产玻璃防护屏。目前它为iPhone等多条产品线生产玻璃、金属外壳等零配件,也是Apple Vision Pro的玻璃供应商之一。 库克与中国缘分不浅,早在1996年,他第一次到访中国时就十分看重中国市场。 2012年,苹果CEO“库克”首次访问中国,这是库克上任苹果CEO后到访的第一个国家。 虽然库克不是苹果的灵魂,但这并不妨碍库克带领着苹果强大,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牢牢抓住了中国市场,对苹果财报影响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从2023年3月至今,库克频繁访华的原因所在。 去年3月,库克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表示,“苹果公司依赖中国,对于苹果公司而言,中国既是一个制造中心,也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 7个月后,2023年10月,库克再次来到中国,先是现身位于成都太古里的苹果零售店。之后又访问了供应链上的立讯精密的工厂。 每次访问都与苹果在中国的表现影响息息相关! 02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23年,苹果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三星,全球市场份额高达20.1%,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厂商。 但是,年度市场表现登顶的同时,苹果却难言风光。 今年以来,iPhone系列手机对于全球消费者,特别是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吸引力出现明显下滑,哪怕是苹果中国官网罕见推出降价促销,各电商平台都推出力度不小的降价优惠,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依然持续疲软。 2月份,iPhone 15价格连续跌至史上最低,苹果手机一度在中国区打出了1300多人民币的折扣来刺激消费者购买,但效果似乎都不尽如人意。 据科技产业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周度销售追踪报告,2024年前六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7%,苹果在这一时期的销量同比下跌24%,而华为则同比增长64%。 2月2日,苹果发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3年四季度)财报,该季度苹果实现营收1195.75亿美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339.1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99.98亿美元相比增长13%。 其中,报告期内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208亿美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39亿美元,同比减少13%,远远低于预期。 华为Mate 60系列的“王者归来”,正在一步步夺回曾经丢失的“高端市场”份额,同时又受到来自OPPO、vivo和小米等厂商激进定价的挤压,苹果压力山大! 频繁到访中国、苹果降价促销不断,显然库克早已看明白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据中国日报消息,库克表示,“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我觉得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 03 对库克来说,手机市场的弱势表现,不如另辟一片新的战场,譬如新能源汽车! 可惜,前不久造车十年无果的苹果,放弃了电动汽车计划,最终选择成为生成式AI的“跟跑者”! 不过,虽然苹果放弃了坚持十年的造车业务,但这次访华就明显可以看出库克还不死心; 毕竟新能源汽车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世界科技巨头苹果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分食这块大蛋糕! 这次库克与“车王”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的会面,也引发了市场无数猜想,期待着两家巨头后续是否会有项目合作! 如果苹果和比亚迪能有汽车业务的合作,这可是震惊经济圈的大动作! 苹果研发了十年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至于旁落,比亚迪海外增长也有了新的突破,岂止是双赢! 截至美东时间3月20日收盘,苹果报178.67美元,涨幅1.47%,市值2.76万亿美元。 截止2024年3月21日收盘,比亚迪涨0.22%报218.95元/股,最新市值6374亿元! 库克访华,为什么刷屏的是比亚迪? “股神”巴菲特曾几十年不碰科技股,2008年金融海啸之际,却逆势斥资18亿港元认购2.25亿股比亚迪股份,这也是其唯一持有并重仓的中国科技公司。 当然,入股比亚迪是查理·芒格促成的,他曾多次劝说巴菲特“不投他你会后悔的,那样你会错过一个中国的福特、中国的爱迪生和中国的盖茨。” 彼时,王传福也意气风发,在比亚迪新车发布会上放出豪言: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 去年,300多万辆销量的比亚迪,击败特斯拉成功登顶电动汽车销量之王的宝座。王传福提前2年成功兑现了曾经的预言! 而巴菲特14年的坚守,比亚迪也为其换来40倍回报、获利700多亿港元的投资神话。 04 2023年,比亚迪创造了神话; 2024年,比亚迪想再创神话压力很大! 公告显示,比亚迪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23万辆,与1月的20.15万辆的销量相比,比亚迪2月销量环比出现下滑。 今年1至2月,比亚迪累计销量为32.38万辆,同比下降6.14%。 虽然国内销量同环比下滑,但比亚迪海外销量势头强劲。其2月实现了2.33万辆海外销量,同比增长55.3%。 上个月,比亚迪开年放大招“降价”,全面冲击A级家轿市场! “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不会给我们停下来、慢下来、喘口气的机会。” 这是王传福的“开战宣言”。 花旗银行预测,2024年3月份,比亚迪的总销量将达到32万辆,且比亚迪的税息前利润率改善的速度可能会超过毛利率的恢复速度。 这个月底,比亚迪的“王炸”效果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突然,库克现身上海!》,上海证券报 《花旗看好比亚迪 认为股价能翻倍!王传福:行业已进入淘汰赛》,南方都市报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19 16:09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刚刚!万亿英伟达发布“AI核弹”

刚刚! 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又推出“AI王炸”。 黄仁勋揭晓了英伟达迄今最受瞩目的下一代芯片——Blackwell B200。 相较于之前的 H100 芯片,搭载了B200芯片的GB200 超级芯片系统可以为大语言模型(LLM)推理负载提供 30 倍的性能提升,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 25 倍。 这一全新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较上一代都实现了全面超越,被外界称作“全球最强”的AI芯片! 自OpenAI的ChatGPT于2022年末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以来,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五倍,总销售额增长了两倍多。 占据AI芯片市场七八成份额的龙头股英伟达,业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公司,2万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更是让大家看到了超越苹果市值的可能。 科技公司只有不断打破技术壁垒,才能建立深厚的护城河。 因为英伟达知道,只有牢牢掌握算力分配权,才能做人工智能领域当仁不让的“炸子鸡”! 01 “通用计算已经失去动力,现在我们需要更大的模型,我们需要更大的 GPU,更需要将 GPU 堆叠在一起”,黄仁勋在英伟达 GTC 大会上说道。 大模型参数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此前 OpenAI 最大的模型已经有 1.8T 参数,需要吞吐数十亿 token。即使是一块 PetaFLOP 级的 GPU,训练这样大的模型也需要 1000 年才能完成。 今早凌晨,黄仁勋宣布英伟达(NVIDIA)将推出用于万亿参数级生成式AI的NVIDIA Blackwell架构。搭载Blackwell技术,英伟达将推出B200和GB200系列芯片。 从外观来看,B200的体积明显大于H100,采用台积电的4纳米(4NP)工艺蚀刻而成,整合了两个独立制造的裸晶(Die),共有2080亿个晶体管,是上一代的两倍多。英伟达使用传输速度达到10 TB每秒的NVLink 5.0技术来连接每块裸晶。 相比之下,英伟达H100芯片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为800亿个,提供4 petaflops的FP4八精度浮点运算能力。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人工智能运算能耗高、能效低并因此受到诟病,而英伟达新一代芯片在能效上有所提高。 平台能够在万亿参数级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上构建和运行实时生成式AI,与用于推理的相同数量的H100 Tensor Core图形处理单元(GPU)相比,全新GB200 NVL机架级系统具有36个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性能提高了30倍,并将成本和能耗降低 25 倍。 这就意味着,以前训练一个拥有1.8万亿参数的模型需要8000个Hopper GPU 和15兆瓦的功耗。 而使用新一代芯片在同样时长内执行同样任务,仅需2000枚芯片,能耗则降低至4兆瓦。 同时,取决于各种Blackwell设备的内存容量和带宽配置,工作负载的实际性能可能会更高。 02 谈及AI算力,黄仁勋曾强调过,在未来的10年里,英伟达将会把深度学习的计算能力再提高100万倍,从而让AI计算机不断训练、推理、学习、应用,并持续改进,未来不断将超级AI转变为现实。 会上,黄仁勋也自豪地晒出了AI芯片技术的发展图,并表示:“在过去,计算能力平均每十年性能提升100倍。而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已经将性能提升了1000倍,距离十年还有两年。” 可以想象,B200将成为科技巨头们追逐的“算力明星”——它不仅会成为新的AI算力底座,也将成为英伟达市值继续攀升的业绩底座。 黄仁勋认为,Blackwell将成为英伟达最成功的产品发布。 不过,今年晚些时候,英伟达才会给合作伙伴提供基于Blackwell的产品。 据了解,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 Platforms、微软、OpenAI和特斯拉在内的主要客户将选择使用新芯片。 毫不夸张地说,英伟达本次GTC大会可能决定美股科技股的未来命运。 英伟达股价在19日当天早盘一度上涨超过4%,随后回落,收于每股884.55美元,涨0.7%,总市值2.21万亿美元。 今年61岁的黄仁勋持有英伟达3.1%的股份,目前他的个人财富已经接近了700亿美元! 作为压轴,黄仁勋在最后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GR00T项目。这是一个用于人形机器人的通用基础模型,充当机器人的大脑,使它们能够学习解决各种任务的技能。 此外,英伟达CEO黄仁勋还宣布推出下一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英伟达还发布6G研究云平台,以便用AI技术推进无线通信。 03 生成式AI热潮下,虽然巨头纷纷入场AI芯片,但英伟达的优势依然无可撼动,股价水涨船高,成为了不折不扣的AI龙头股! 过去一年时间,OpenAI的估值从200亿美元急剧飙升到800亿美元,而英伟达股价同样暴涨了三倍,市值从几千亿美元飙升到两万多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大上市公司,仅次于微软和苹果。 几乎所有AI公司的数据中心背后,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支持。华尔街更是盛赞黄仁勋比马斯克更具远见! 据行业分析公司Omedia的数据,英伟达目前占据了AI芯片市场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去年,英伟达以80%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垄断了AI芯片市场。《华尔街日报》评价其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财报显示,2024财年英伟达总营收达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业绩暴涨大部分归功于数据中心部门;四季度营收同比猛增265%至221亿美元,单季度收入甚至高于2021年全年。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中心部门,四季度营收达到184亿美元,同比暴增409%。净利润122.85亿美元,同比增长769%! 不过,市场对于英伟达的前景并不是没有担忧。 虽然是AI芯片的领头羊,英伟达仍旧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它的竞争对手们都渴望进来分一杯羹,而同时,客户们又急切希望能找到替代品。 黄仁勋本人一直秉持着居安思危的态度,英伟达早年也曾濒临破产,而近年来又因加密货币挖矿行业的兴盛和衰败而遭受重创。 04 “最强AI芯片”的发布,英伟达巩固了其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像AMD、英特尔这样的竞争对手,以及一些初创公司,甚至是大型科技公司,都可能削弱英伟达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那些注重成本的企业客户中的份额。 尽管英伟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的收入却高度依赖少数几家云计算巨头,包括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 英伟达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其技术扩展到更多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正在竞相开发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以此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并将客户更紧密地锁定在自己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中。 2023年的GTC,黄仁勋说出了那句“The iPhone moment of AI has started(AI的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 2024年的GTC,黄仁勋继续说出一系列让世界振聋发聩的句子,比如“The future is generative(未来是生成的)”。 如今,科技的高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个世界已经跨过了由AI定义的临界点(tipping point),未来究竟由谁来定义,我们只能边走边看! 参考资料: 《“AI军火商”英伟达是如何炼成的?》,对齐Lab 《推理性能提升30倍!英伟达发布最新一代AI芯片》,澎湃新闻 《谁来挑战英伟达?推出“全球最强”AI芯片,股价高开低走》,10%公司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18 16:57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日赚1.2 亿,分红超220亿!宁德时代“爆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1%! 新质生产力加持下,宁德时代大涨。 净利超400亿同比增长43.58%、营收首破4000亿元; 宁德时代2023年财报彻底“爆”了! 史上最高分红220.6 亿元、股利支付率接近 50%; 宁德时代“壕”气大发,26万股东彻夜狂欢! 如果说AI的基础是算力,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就是电池和储能; 恰好,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的保持着全球第一! 谁也没想到,AI带火了光伏和储能,就在车企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宁王”却成了最大的赢家! 01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中国新能源赛道核心旗手,宁德时代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大涨、分红成了“宁王”最近的代名词! 3月18日,宁德时代(300750.SZ)大幅高开4.99%,开盘后公司股价继续冲高,盘中一度涨近7%。截至收盘,涨5.5%报190.96元/股,最新市值8400亿元! 消息面上,AI带火了光伏和储能,宁德时代又顺势发布了一份堪称优秀的成绩单! 3月15日晚间,宁德时代披露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1亿元,同比增长43.58%; 其中,宁德时代 2023 年第四季度营收为 1062.4 亿元,同比下降10.16%;净利为 129.76 亿,同比下降1.23%。 年营收首次突破 4000 亿元,这是继 2022 年营收宁德时代首次突破 3000 亿元后,再创历史新高! 除了营收创新高外,宁德时代年度净利润首次超过 400 亿元,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首次突破 400 亿元。 营收、净利双双创造历史最好纪录背后,展示了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实现了电池销量 390GWh,同比增长 3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达到 321GWh,同比增长33%;储能电池系统销量达到 69GWh,同比增长46.81%。 据 SNE 机构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使用量市占率达36.8%,较去年提升0.6个百分点,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 最让大家吃惊的是,宁德时代抛出了一份超 220 亿元的利润分配方案,创下了公司历年来的新高。 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年度现金分红和特别现金分红50.2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分红220.6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宁德时代股东共有26.02万户。 02 高达220亿元的分红派息方案,成为宁德时代本次财报的最大惊喜,股民每持有一手(100股)宁德时代股票,将获得近503元的大红包。 同时,这也意味着公司将近一半的利润用于向股东支付股利。截至 2023 年末,宁德时代未分配利润为 1032.45 亿元。而这次分红金额超过了未分配利润的 1/5。 对于如此大额比例的分红,宁德时代回应称,公司历来高度重视股东回报,考虑到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和现金情况良好,为积极贯彻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更好地回报股东,公司确定了比往年更高的分红比例。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达到18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良好,达到928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达2,643亿元。 粗略估计,宁德时代日赚超 1.2 亿元;从汽车行业 2023 年盈利对比来看,比亚迪预计 2023年净利润为 290亿元 -310亿元,宁德时代显然更赚钱! 从账面数据看,去年宁德时代业绩非常亮眼。 不过,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以及销量增速放缓,也挤压着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对此,宁德时代捆绑国内车企的同时,也选择“出海”寻找更多机会。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海外收入达到1309.9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70.29%,占整体营收比例已经达到32.67%。 而在2022年,这一比例为23.41%。而宁德时代去年国内业务增幅则较小,仅增长了7.25%。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新能源高景气周期中,短期产业链波动并不重要,本质比拼的还是技术创新能力。 03 宁德时代过去10年的成就,令人震撼! 从2010年成立,到2017年跃居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再到市值万亿的民营巨头,它几乎完美踏对这轮新能源大潮的历史机遇。 宁德时代于2018年6月11日上市,上市首日收盘时其市值786亿元,不到当时中国平安的1/10,而今日的宁德时代已成功超越巨头中国平安。 成为全球第一电池巨头后,宁德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财富神话,上市仅3年股价就暴涨20倍,公司高管身价跟着水涨船高。 2022年,宁德时代CEO曾毓群以3350亿人民币的身家问鼎中国汽车行业首富;而同样来自宁德时代的黄世霖先生,以1500亿元的身家并列中国汽车行业第2名。同时,宁德时代的李平先生也以700亿元的身家排在世界榜第213位,排名蹿升186名。 不过,在LG、三星、松下等巨头追赶下,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想要保全动力电池全球冠军的地位绝非易事,即需要不断扩产能来迎接产业大潮,又要必须时刻保持着技术领先! 上百亿的真金白银投入,筑起了其深厚的技术壁垒: 2020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高达35.69亿元,占到扣非净利润的83%;2021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高达76.91亿元; 财报显示,去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投入高达183.56亿元,同比增长18.35%。 从三元锂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再到成本低30%的钠电池、换电品牌“EVOGO”,宁德时代技术路线多元且丰富,很难被颠覆! 可以看出,为守住电池霸主的王座,宁王付出代价不菲,但它的隐忧却不会就此消失。 04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带飞大批电动车企,也养肥了动力电池行业。巨大利益驱使下,动力电池厂一直在疯狂扩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规划产能将达到839GWh,比亚迪、蜂巢能源为600GWh,中创新航500GWh,国轩高科300GWh,亿纬锂能超200GWh。 如此疯狂的规划,早已超出动力电池实际需求,产能过剩是迟早的事。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曾判断,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以前是车企排队买电池,未来可能是电池厂求着车企买了! 山雨欲来,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必须提前争夺宝贵的市场份额,所以才有了锂矿返利计划。 规模和技术创新是宁王的综合优势,但动力电池最大的风险恰恰也是技术! 如果未来主流技术路线改变了,宁德时代选择错误或者没有跟上时代,那才是最大的灾难。 不过还好,目前宁德时代不仅走对了路,还踩在了风口之上!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算力和能源消耗。 如果说AI的基础是算力,那么AI的尽头可能就是光伏和储能! AI到底有多费电? 据报道,OpenAI的热门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天响应2亿个请求,需要耗电可能超过50万度(kW·h),是美国普通家庭用电量的1.7万倍还要多! 如此巨大的电力消耗,不仅让人对AI技术的能源效率产生质疑,更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能源供应的担忧; AI技术越成熟,消耗的电力也会越大,如果能源技术无法突破,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即让AI技术释放全部潜力)! 至于如何提升能源产量,可能需要可控核聚变,或者更便宜的太阳能及存储等等。 这一点在前不久也得到了AI行业大佬的肯定,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我们不能只想着算力,如果只考虑计算机,我们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所以说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AI的未来发展与状态和储能紧密相连。” 同时,OpenAl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未来AI技术的发展将高度依赖于能源,特别是光伏和储能技术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位大佬言明能源对AI的重要性后,光伏储能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股价“大涨”: 一周时间,从158元/股涨至190.96元/股,涨幅近21%!再加上此次超记录大额分红,26万股东彻底“嗨”了! 2023年车企大打“价格战”,今年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持续降价的同时车企对成本将会更为敏感; 这对于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 参考资料: 《史上最高!“宁王”豪气分红超220亿》,中国基金报 《ChatGPT每年电费2亿?!日耗电量≈1.7万个家庭,网友:挺值!》,量子位 《事关26万股东,宁德时代重磅消息!“确定了比往年更高的分红比例”》,每日经济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14 16:21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投诉不断、股价闪崩,途虎养车怎么了?

途虎养车,股价突然崩了! 昨天,行业龙头途虎养车遭遇上市以来最大跌幅,盘中股价跌幅一度达到44.3%。 可让人不解的是,前不久这家“汽车后市场第一股”刚披露首次扭亏为盈的业绩预告。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天途虎养车也将披露上市后首份盈利年报。 这明明是利好,股价怎么就“闪崩”了呢?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有句名言曰 " 解禁猛于虎 "。 而恰好途虎养车近期将迎来“大额”解禁! “315”临近,途虎养车的口碑也“乏善可陈”,投诉不断; 如果深陷消费者舆论漩涡,途虎养车未来堪忧啊! 01 3月13日开盘后,途虎养车(09690.HK)的股价便大幅走低,跌幅一度达到44.3%。截至收盘,途虎养车跌幅仍达到35.35%。 巧合的是,途虎养车此次暴跌正好发生在年报披露前一日。 3月14日,途虎养车将披露上市以来首份年报。但截止发稿,还没有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2月23日,途虎养车曾发布一份盈利预告。 预告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途虎养车2023年预期全年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不少于66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则录净亏损约21亿元。2023年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不少于4.5亿元,而2022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约5.52亿元。 途虎养车扭亏为盈,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9月底上市之前,途虎养车已经连续亏损多年。 从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4.28亿、39.28亿、58.45亿和21.38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途虎养车亏损仍高达27.85亿元。 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样的好成绩,本该迎来一场资本市场的“狂欢”; 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首次扭亏的预期释放后,途虎养车股价并未从中获得加持,却开始连续下跌。在不到20天时间内,其股价已近“腰斩”! 途虎2月23日开盘价为20.95港元/股,3 月 5 日当天大跌 10.69%;3 月 11 日,盘中继续下跌 5.68%;昨天又创新低,跌35.35%;截止3月14日收盘,涨9.56%报11.46港元/股,最新市值93.85亿港元! 02 途虎养车为何在年报披露前一日股价“闪崩”?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途虎养车上市近半年,已临近解禁期! 3月底,途虎养车上市前投资者所持股份将会解禁,其中包括腾讯、愉悦资本、红杉中国、凯雷资本、启明创投等一众明星机构持有的股份。据悉,上述股份涉及7.19亿股,且涉及解禁的股份占总股本约87.8%。 途虎养车IPO五大基石投资者股份也将解禁: 其中包括:意像架构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腾讯旗下公司)、嘉实多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零跑科技和国轩高科。上述5大基石投资者持有股份约2802.13万股,占比为3.42%。 所以,不少投资者对于途虎养车巨额解禁带来的负面因素存在一定担忧。 实际上,资本市场中,解禁期往往伴随着股价的震荡,途虎养车并不是个例。 包括小米、美团等众多互联网巨头在内都经历过解禁期,也都曾经因为解禁期而短期股价 " 抛压 " 。 但是,短期 " 波动 ",不改长期价值! 大宗股票到达解禁期,无论会不会实际发生都对市场造成供大于求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部分股价存在较高估值的企业,股东会有更强烈的出售意愿,造成其他投资者会选择先期离场,形成抛售压力、打击股价。 虽然解禁期只是一个时间窗口,但在这一阶段往往伴随着解禁股股东大量套现的 " 抛售效应 ",从而使公司股价造成一定的波动。 03 不过,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解禁和企业基本面并不相关。 就拿途虎养车来说,在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现金流向好的情况下股价在短期内突然波动下行,实则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在汽车服务市场中,有两个主要玩家:获授权经销商和独立售后系统(IAM)。前者就是常说的4S店。对于车主而言,4S店的服务质量更高,但同时价格更高,门店数量少,且往往分布在郊区。因此,多数车主更愿意前往路边摊(传统IAM门店)寻求汽车服务。当然,这些路边摊也并非最佳选择,缺乏规模化的服务能力,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是它们的主要问题。 如此分散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整合空间。2011年以线上零售起家的途虎发现了这个商机,希望开发一款能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标准化、规模化汽车服务的平台。 从2014年开始,途虎养车几乎每年都进行两轮融资。据统计,途虎养车在IPO前累计完成16轮融资。 从投资方来看也是明星机构云集。CVC包括了腾讯、百度、平安、一汽、蔚来等,PE/VC则集齐了红杉、中金、君联资本、启明创投以及愉悦资本等。招股书显示,途虎养车共计接纳了41家外部投资方。 去年 9 月 26 日,途虎养车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 " 汽车后市场第一股 ",并逐渐夯实独立后市场龙头地位。 截至目前,途虎养车在全国拥有近6000家工场店和超过19000家合作门店,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服务供应商。 截至2023年上半年,途虎养车注册用户约1.05亿,平均月活跃用户990万。 就在前不久,途虎养车预计2023年经调整后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5亿元,扭亏为盈,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04 途虎的加盟模式所带来的轻资产和高稳定性优势,使得途虎养车在未来两年的盈利前景被看好。 高盛预计,在 2023 至 2026 年间,途虎门店将以 21%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再从行业角度看,2023 年中国汽车行驶里程同比增长 23%,对比 2019 年全年实现 106% 的增长;预计到 2025 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突破 1.7 万亿元。这也意味着途虎所在的赛道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重要的,是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 途虎养车,正深陷在消费者的舆论漩涡之中。 在微博、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上,途虎养车的口碑的确谈不上好,各式各样传统汽修店会出现的套路和问题,途虎养车依旧在重蹈覆辙。 从黑猫投诉平台也看到,关于途虎养车的投诉内容多达806条,从产品质量到服务水平都受到了不少质疑,其中有诸多案例更是直接造成了不小的后果。 不久前," 中国消费者 315 评测 " 发布了一则视频,曝光了北京一家途虎养车工厂店将副厂生产的配件当原厂件卖。尽管关于此事,途虎养车官方作出了解释,但实际上类似的消费者投诉却并不止这一起。 近期,工信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用户反映突出的“摇一摇”乱跳转、信息窗口“关不掉”以及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进行检查,发现怪兽充电、途虎养车等62款App有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对于需要口碑的汽车后市场来说,这些无疑是影响途虎深远的发展最大问题! 冲高回落背后,其实也显示出途虎养车在竞逐汽车服务后市场的隐忧。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汽车保养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数据,当前汽车修理企业已超20万家。按汽车服务2022年收入计,独立汽车服务提供商在中国汽车服务市场中的排名中,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合计仅有1.6%,而途虎养车市场份额为0.9%。 随着京东、天猫以及字节跳动的加速入局,途虎养车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后服务市场中脱颖而出,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投诉不断、市值蒸发,途虎养车怎么了 ?》,锌刻度 《发生了什么?年报披露前,途虎养车突然崩了》,中国基金报 《途虎养车业绩持续强劲增长,解禁期股价波动难掩真价值》,拾盐士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13 16:34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钟薛高,凉了?

天下苦“雪糕刺客”久矣! 钟薛高的贵,有目共睹,“66、88”雪糕界“爱马仕”才能带回家。 钟薛高的崩盘,同样有目共睹,大降价甩卖、股权冻结被限高、总部正门被暂时关闭...一步步跌落,坠入泥潭。 钟薛高,一家明星公司正在经历着非意外“死亡”! 就是这样一家18年成立的明星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款单价50元以上的雪糕产品,最高的雪糕单价可达88元,并因“雪糕刺客”称号多次冲上热搜。 钟薛高的贵一直被人诟病,可大甩卖却让其高端滤镜碎了一地。 近年来钟薛高负面舆论不断,从“雪糕刺客”到被曝欠薪,之后股份被冻结,甚至钟薛高及其创始人林盛成为“被执行人”,钟薛高坠落的速度令人惊叹,如若止不住颓势,恐怕离品牌消失没多远了! 曾经的明星品牌何以至此?追究下来无非是咎由自取而已。 01 昔日“网红”钟薛高正在一步步崩盘瓦解,跌入泥潭! 据多家媒体报道,钟薛高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发放工资,员工也不再强制到岗。 3月13日,微博话题“钟薛高总部研发区域空无一人”和“钟薛高有员工称已数月未领到工资”登上热搜。 据每日经济新闻,昨天下午钟薛高总部正门被暂时关闭,钟薛高方面表示,通道关闭主要因“内部装修调整”。 研发区域空无一人,室内陈设的四个冰柜中,有三个已被空置并停止运行,剩余一个冰柜内则零散摆放着钟薛高旗下各品牌的产品。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近日,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涉及仲裁案件,申请人为周某某、裴某某等,执行法院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案件流程信息显示,今年2月,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已因此案被强制执行81万余元。 其实,钟薛高的危机早有预兆! 2022年,有网友发布视频质疑“钟薛高31℃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此次风波后,许多消费者失去了对昔日网红雪糕的信任; 2023年,该公司多次曝出欠薪、员工流失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种种舆论争议,该公司多个官方账号均早已停更半年以上,并未做出任何回复! 天眼风险信息显示,钟薛高公司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被执行人和限制消费令信息。 第三方平台显示,今年2月6日,钟薛高新增了三则股权冻结信息,所持3500万股权被冻结,涉及旗下3家公司。 另据第三方信息,今年2月26日,因快递服务合同纠纷,钟薛高和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还被中通快递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开庭公告还显示,近期,广东方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起诉钟薛高公司及其旗下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案将于4月9日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钟薛高及其创始人被限高,公司多次曝出欠薪、员工流失等问题,总部:公司正门被暂时关闭,研发区域空无一人,官微官博已停更半年...钟薛高到底怎么了? 02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凡勃仑效应”: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反而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这一反经济学常规的消费定律不仅适用于奢侈品行业,在当下的新消费领域同样可以找到影子。 而“雪糕界的爱马仕”——钟薛高,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2018年3月,钟薛高诞生,名字谐音“中国雪糕”,创始人林盛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雪糕”。 作为一个新兴的雪糕品牌,钟薛高的“心很大”,放弃平价直接锁定高端雪糕市场,大部分产品超过20元。 国外产地、高价、稀缺、环保等标签,是塑造高端化的法宝; 其一炮而红的营销节点之一,正是为人津津乐道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售价高达66元且限量供应。 这样反常规的价格,为钟薛高带来巨大流量! 据了解,钟薛高只用16个月就实现了1亿元的营收,2019年全年售出雪糕片数超800万。 2021年4月,钟薛高再次发布两款单价分别为68元和88元的新品,创下品牌历史新高,不愧为“雪糕界爱马仕”之名! 对于立着“雪糕界爱马仕”人设的钟薛高而言,这些年,它可没少向公众展示它的高不可攀。 林盛本人也曾公开场合回应过“雪糕价格偏高”的问题,称“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虽说,此后钟薛高官方澄清说视频是遭到了恶意剪辑,所谓的“爱要不要”其实是原材料供应商的态度,然而网友们却不买账,丝毫没有要“放过”钟薛高的意思,各类话题仍居高不下。 03 从钟薛高的融资情况看,2018年成立到2021年5月,该公司共完成了三轮融资,其中不乏知名创投机构。 资本加持下,头部网红都曾力推钟薛高,并创下一分钟爆卖1万份的纪录,把钟薛高变成了真正的“网红雪糕”。 2021年,钟薛高交易金额2亿元! 然而,就像所有网红品牌一样,钟薛高的寿命是短暂的,2022年便开始走下坡路,资本陆续撤出,林盛也渐渐低调,钟薛高开始深陷各种舆论漩涡,如今在加速“坠亡”! 实际上,2024年3月6日,话题“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也冲上热搜第一。 “可见品牌溢价有多夸张”,对于钟薛高几年间的价格对比,不少网友表示,没想到该公司的利润空间如此之高,有种被骗的感觉,直呼“成本也就两块,卖几十块钱把人当傻子?” 最让人气愤的是,作为“高端雪糕”,钟薛高又不像哈根达斯那样拥有独立的冰柜,而是与小布丁、盐水冰棒等平价雪糕一起放在普通冰柜之中,导致许多消费者直到付账之际,才发现手中雪糕价格远超消费预期,使其有了“雪糕刺客”的称号。 当年,钟薛高之所以能够在相对固定且竞争激烈的雪糕赛道中杀出重围,与其一开始的高端定位以及对用料的宣传有很大关系。 不过,这种口红效应有着快速迭代和审美易疲劳的特征,即有了新崛起品牌(未必是雪糕),就可能继承衣钵,而老品牌一旦不再新鲜、不具社交炫耀的可能,以及背上“雪糕刺客”的负面称呼,则被消费者所摒弃。 04 挽回消费者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价! 去年3月份则改变了价格策略,曾推出过一支售价3.5元的雪糕,但营销层面的整体动作弱了许多。 同时,作为一个雪糕品牌,其最终的市场基础依然是庞大的中低端消费,通过走量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营收可能。 但是,走量并不代表着可以轻视品质! 可笑的是,注重品质的钟薛高在品质上多次翻车,甚至涉及虚假宣传,如宣称“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等内容,实则产品配料表中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 202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指出网红“钟薛高”突遭围观拷问,监测期内,共收集与钟薛高相关负面信息38439条。 种种迹象表明,钟薛高若再不做出有效改变,怕是离“凉凉”不远了! 总之,春天已经到来,但属于钟薛高的寒冬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 《钟薛高及其创始人被限高》,北京日报 《钟薛高及其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观察者网 《钟薛高欠薪数月上热搜!已60元降到2块5?创始人曾回应高价“你爱要不要”》,北京商报 《实探钟薛高总部:公司正门被暂时关闭,研发区域空无一人,有员工称已数月未领到工资》,每日经济新闻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12 16:23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前泉州首富,大败退!

你熟悉的那只鸟,马上要退市了! 惋惜,曾被誉为“国民鞋王”的贵人鸟,承载了多少人青春记忆啊; 头顶“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的光环,贵人鸟(ST贵人)在资本市场浮沉十年后,最终还是难逃“折翅”退市的命运! 提起贵人鸟,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当初也是红极一时的运动鞋服品牌。 而且,贵人鸟早期并不是纯运动品牌,而是主打休闲、潮流风的,设计在线,性价比高,专注于二三线城市的都市人群,门店和广告更是随处可见。 结果谁又能想到,贵人鸟却在运动鞋服赛道大杀四方,并于2014年1月登陆A股市场,摘得中国A股运动鞋服第一股的桂冠。 2015年,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凭借190亿元身价登顶泉州市首富!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鞋业巨头,如今却面临着退市的困境,实在令人唏嘘。 2018年-2020年,贵人鸟公司连续三年巨亏,甚至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徘徊在退市边缘。 从“A股第一运动品牌”到跌落谷底,步入退市的坎坷经历,贵人鸟到底遭遇了何种挑战与转折? 01 知名国货品牌贵人鸟,将在A股落下帷幕! 3月12日,A股市场首个运动品牌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ST贵人603555.SH,以下简称“贵人鸟”,)公告称,由于公司股票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公司股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据了解,贵人鸟股票在2024年2月1日至2024年3月7日的连续20个交易日中,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已向公司下发终止上市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2024年3月4日,贵人鸟股票再度跌停,收盘价报0.78元/股; 3月5日,贵人鸟董事会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第九次风险提示公告》,提及该股已在连续17个交易日内收盘价低于1元,即便后续3个交易日均涨停,也将因无法重回1元而提前锁定退市。 可以说,退市已经是贵人鸟无法挽回的结局了! 贵人鸟,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鞋业巨头,如今却面临着退市的困境,令人唏嘘。 曾经,贵人鸟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一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鞋王”; 然而,上市后,贵人鸟开启扩张模式,先后涉足多个跨界领域; 结果,随着近年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贵人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探索无果后“折翅”退市! 年报信息显示,2022年该公司共300余人参保,而2016年这一数据为3500余人。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贵人鸟公司直接持股23家企业,其中11家为存续状态,包括名鞋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贵人鸟(厦门)有限公司、金鹤米程莱农业(上海)有限公司、福建贵人鸟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版图涉及体育、农业、投资等领域。 风险信息显示,不久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贵人鸟和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志华立案。此前,贵人鸟及李志华已多次被出具警示函、约见谈话、通报批评等。此外,贵人鸟已被列为被执行人,并被多次冻结股权。 02 提起贵人鸟,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当初也是红极一时的运动鞋服品牌。 2014年,贵人鸟登陆上交所,曾经邀请过刘德华等明星大咖代言。 2015年,贵人鸟股价一度超过60元/股,贵人鸟市值一度超过400亿元,成为当时的“鞋王”,创始人林天福以190亿元身家成为泉州首富。 福建晋江,中国的鞋企之乡。 在这里,数得上名字的运动品牌有很多,安踏、特步、361°、鸿星尔克、乔丹,当然还有贵人鸟,都来自这里。 上世纪80年代末,和特步的丁水波、安踏的丁世忠等人一样,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在此设立了仅有5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开始从事小规模的运动鞋贴牌代工业务。 十余年间,贵人鸟完成了从家庭小作坊到专业鞋厂,再逐渐成为一家现代企业的蜕变。 2002年,林天福开始发展自主品牌“贵人鸟”,并逐渐形成了贵人鸟现有运动鞋服的业务模式; 2004年,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彼时,安踏倾其利润找了孔令辉代言,结果孔令辉不负众望,成功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冠,一举带起了安踏的知名度,为安踏迅速打开了市场! 其后两三年,安踏营业额暴涨至原本的十倍,迅速从生产批发商蜕变成品牌。 嗅觉灵敏的林天福,不甘示弱也大手笔进行了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 不过,贵人鸟没有像同行那样找体育明星代言,而是斥巨资邀请刘德华、张柏芝、等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为其代言; 随后,他又瞄准了当时国内火遍大江南北、深入人心的电视选秀节目,如《快乐男声》、《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 “三板斧”下来,贵人鸟的名气迅速打响,使其一跃成为运动时尚的代表! 03 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的全民体育热潮,贵人鸟又大举扩张,门店数量由2009年的1847家迅速增至2011年的5067家,两年激增3220家门店,平均每天要新开超4家门店。 2013年,贵人鸟的门店数超过5500家,成功跻身中国十大运动鞋品牌队列! 14年贵人鸟的成功上市,让林天福的个人财富跟着水涨船高,问鼎泉州首富。 此刻,距离林天福创业已走过28载,贵人鸟成立逾12载。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后的5年的时间里,林天福与贵人鸟将经历一场大反转与大败局,一切美好与荣耀即将烟消云散。 人一旦太顺,志高意满之下,往往就会栽跟头,古来多少英雄豪杰皆败于此。 林天福未能例外,高光时刻一瞬而逝,便遭遇了他的滑铁卢。 上市后,林天福不仅仅满足于单运动服鞋带来的利益,贵人鸟开始大步快走,先后涉足投资、科技、足球经纪业务、体育保险、运动项目管理、健身等领域。 其中,贵人鸟花2.4亿投资了体育网站虎扑,后来又加码4亿元,与虎扑共同成立了动域资本。 但贵人鸟蒙眼狂奔的时候,其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已经出现下降趋势: 2018年,销售收入为28.12亿元,下降了13.52%,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86亿元。2019年,又亏损10.96亿元,2020年再次亏损3.82亿元,累计三年亏损额高达21.64亿元。 公司连续三年巨亏,贵人鸟也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徘徊在退市边缘。 扩张的背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上升,2020年年底,贵人鸟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9.26%。 04 贵人鸟也曾尝试过“自救”,可惜前面坑太大后期转型以失败告终! 2021年4月,粮食贸易流通业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泰富金谷成为公司重整投资人。随后,以运动鞋服起家的贵人鸟开始向粮食贸易转型。当年,贵人鸟扭亏为盈,净利润3.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9.43%。 1年后,由于原控股股东贵人鸟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股权因司法拍卖被稀释,泰富金谷被动成为控股股东,李志华也成为了实控人。 去年9月,贵人鸟宣布将逐渐退出运动鞋服业务,聚焦粮食贸易。但这次跨界卖米也没能拯救贵人鸟,2023年预计净亏4.85亿元,公司需要偿还的司法重整留债债务本息合计约 2.1 亿元。 而已经让出控制权的贵人鸟创始人林天福也依然麻烦缠身,名下仍有2条限制高消费的信息。 低价股走弱的表象背后,是ST贵人自身经营等多重问题交织。 2月22日,贵人鸟及公司董事长、实控人李志华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再往前看,2023年9月,傅锴越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以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2023年12月23日,董事林思萍因个人原因辞职。1月13日,公司副总经理张翼辞职。 可以说,十年前的A股见证了贵人鸟的高光时刻,十年后A股又看着贵人鸟英雄迟暮。 贵人鸟当初打造“国内体育产业第一公司”的宏愿,如今也相去甚远! 而同为晋江鞋企,如今,鸿星尔克活跃在各大国货直播间,361°、特步的营收亦在稳步增长,更枉论老大哥安踏,曾拿下2022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第一。 遥想当年,贵人鸟也凭其400亿的市值让同乡兄弟可望不可及,但如今,贵人鸟市值比最高时蒸发九成以上,即使是其预备退出鞋服业务的公告,也没有在铺天的国货热中激起多大水花。 这正应了那句残忍的话语,比起黑红,更惨的是无人问津。 从门店五千余家到转行卖菜,贵人鸟,何以至此? 一方面,贵人鸟主营业务错过了电商快班车,失去渠道优势,产品也难以抓住年轻一代的心,导致销售收入逐渐下降,最终淡出公众视野。 另一方面,企业寻找第二条曲线固然重要,但像贵人鸟这般乱无章法的投资,使得新业务无法和主营业务形成联动,注定无法扶持新业务,甚至牵连主营业务。 前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下沉二三线城市,后有安踏、李宁等国货品牌推陈出新、逆袭进阶。 如今的贵人鸟剥离鞋服,加码粮仓,早已是物是人非,但幸存者跟随时代进步,不幸者将以各种方式被残酷的市场淘汰,是不变的道理! 05 随着退市新规逐渐显效,面值退市已不再是A股的“稀罕事”。 2023年,面值退市数量创出历史新高,两市合计达到20只股票,较前两年增长明显。 今年以来,*ST华仪、*ST柏龙、*ST泛海、*ST爱迪、ST鸿达、ST星源已先后面值退市。 贵人鸟即将退市,无疑给整个鞋业市场敲响了警钟,速度固然重要,但长久发展的“稳”才是压舱石! 傲慢,是生存最大的障碍! 对于“贵人鸟们”来说,退市或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参考资料: 《泉州前首富亏大了》,盐财经 《贵人鸟,“折翅”退市》,上海证券报 《定了!昔日“鞋王”,退市!》,中国基金报 《太突然!知名国货品牌,退市》,每日经济新闻 《贵人鸟退市:傲慢,是生存最大的障碍!》,笔记侠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东文财经

03-07 16:53 · 宏观经济研究达人

3天涨超180%,“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爆发后,突然降温

人形机器人彻底火了! 国外,特斯拉擎天柱视频更新,斯坦福华人团队炒菜机器人展示; 国内,人形机器人启动工厂实训,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纷纷上涨,多只触及涨停。 连续暴涨,“两天狂拉204%”! 这两天,港股市场最靓的仔非“优必选”莫属。 今天这只股票开盘再度大涨超50%; 上市两月余,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三倍! 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站在本轮风口的浪尖之上,仅用2.83亿港元的成交额拉升了近400亿的市值。 这也让不少股民产生“登高跌重”的忧虑,“成交量放大了成百上千倍,会崩吗?”“优必选市值是商汤的3倍有余,科学吗?” 01 新质生产力,带飞优必选!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港股上市公司优必选(09880.HK)昨天爆发之后,今日继续大涨,股价触达328港元/股,截至早盘收盘市值突破1100亿港元; 两天内最高狂拉了204%,近三日累计涨幅超180%,优必选涨疯了!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2年3月的优必选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智能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的企业级和消费级广泛应用场景。 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90港元/股,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该公司上市初期股价并未展现强势,还在100港元/股左右徘徊。然而,情况在2月22日发生转变。 优必选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其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S在蔚来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实地训练,该机器人搭载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以及多维力觉、多目立体视觉、全向听觉和惯性、测距等全方位感知系统,可替换末端执行器。 2024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伴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和机器人的热潮,目前人形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或将成为首个大规模应用领域。 近期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爆发,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信心火爆。 该消息公布后,优必选的股价自3月份起急剧上涨,再加上其3月4日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和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并正式进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3月6日其股价上涨88.13%、拉升近400亿港元市值,而成交额仅2.83亿港元。今日早盘优必选市值提升近300亿港元,成交额则为3.82亿港元。 截止3月7日收盘,优必选股价报204港元/股,最新市值853亿港元。 上市至今仅两个多月,优必选股价已较发行价翻了近三倍! 02 2023年港股商汤科技引爆人工智能GPT产业;今年优必选正在引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最生动体现,是5万亿设备升级换代手艺最大的板块,优必选“狂飙”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也随之爆发: 优德精密20%涨停,合力泰、天奇股份、万集科技等纷纷涨停! 一批优必选的供应商也跟着开始“自爆家门”: 智能化装备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天奇股份2月底曾披露,与优必选合作开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与落地;智能平台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此前表示,是优必选合作伙伴,公司机器人主要面向ARM领域;祥鑫科技此前表示,已为优必选供应金属结构件相关产品;万集科技此前表示向优必选提供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厂商奥比中光此前表示,已与优必选等多家机器人客户达成业务合作,覆盖智能工厂、仓储物流、智能巡检、ROS教育等应用场景。 同时,企业级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巨头第四范式,公司股价今日开盘大涨70%,收盘涨22.88%报72.5港元,最新市值337.75港元。 优必选今日股价回落,也给发热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泼了盆冷水,一切股价涨幅都离不开企业基本面。 在此之前,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销量还不多! 据优必选招股书,2022财年,优必选来自教育、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77.3%,2023年上半年这两类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占比为58.4%。 优必选还有其他行业定制机器人及消费级机器人业务,Walker属于其他行业定制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Waker系列在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销售10台,确认收入共5980万元。 03 近期,人形机器人行业备受瞩目! 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曾在世界机器人大会演讲时称,优必选主要深耕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其中,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把人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这一想法与特斯拉CEO马斯克不谋而合。 马斯克此前称:“人类和机器人的数量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达到100亿台至200亿台,远超过电动汽车。” 按照其规划,人形机器人将部署在特斯拉工厂,完成移动零部件等枯燥、危险系数高的工作。 自人工智能“卷”入家庭以来,“AI+机器人”一直是被认为充满发展潜力的赛道。 年初,谷歌DeepMind连续更新并发布了与斯坦福华人团队联合推出的两代Mobile ALOHA机器人,炒菜、做饭、浇花,家务“全能”,引起热议。 2月21日,英伟达(NVDA.O)宣布,将于3月18日至21日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GTC 2024大会,届时,黄仁勋会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 后来,英伟达又宣布成立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实验室GEAR,目标是在虚拟和现实世界中建立具身智能体基础模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模型、通用目的机器人、虚拟世界基础智能体、仿真和模拟数据的研究。 2月22日,优必选Walker S于蔚来工厂参与了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贴车标等工作。 2月24日,特斯拉(TSLA.O)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分享了一段视频,展示其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流畅步行能力。 同日,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宣布完成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融资,估值超20亿美元,成功晋级独角兽。 04 其实,不止英伟达、特斯拉等海外科技巨头积极布局这一赛道,国内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早在去年就开始重点布局了! 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受这些动态影响,华为、百度、小米、亚马逊、三星等科技巨头以及许多初创公司纷纷加入竞争。他们共同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商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小米集团去年8月推出了第二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2。 再如百度集团,去年8月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推进的“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 又如三一国际,其机器人业务专注于离散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开发了智慧物流AGV、高压锂电叉车、智能仓储立体库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产品,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券商也看好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中信证券研报称,目前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是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有力补充,其全球市场空间可达数万亿级别,不逊色于3C、新能源汽车。 天风证券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良好,核心部件减速器、电机、丝杠等需求空间大,预计国产硬件相关产业链有望凭借人形机器人产业机遇实现业绩突破。 东吴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具备AI+高端制造双属性,在我国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各行业加速推进人工替代的时代背景下,其通用属性可以打通工业+商用+家用多场景,万亿市场空间待启航,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05 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行业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虽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高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此前优必选招股书披露的Walker系列平均售价达598.8万元,波士顿动力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单台价值更是超百万美元。 另外,国内不少从业者也针对人形机器人提出了质疑: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机器人可以有很多机械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有腿呢。” “未来的机器人肯定是面向多场景通用多功能方向的,但它不一定要收敛到人的形态,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不一定符合ROI。” 雅可比机器人创始人邱迪聪也如是道。 一面是资本层面的狂热,一面是来自业内的克制与理性。再次走红的人形机器人,是不是一把虚火?或者,人们真的需要人形机器人吗? 类人的炫酷外表下,人形机器人虽然收获了大量关注,但想要借此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仍面临着充分的财力与现实的考验。 总之,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大波新产品和新品牌,谁有更先进的技术,谁就更有望从资本市场拿到资金,谁就能走得更远。 至于优必选,政策的风已经吹过来,接下来就是考验其经营能力了! 参考资料: 《谁给狂热的人形机器人「泼冷水」?》,新浪科技 《优必选股价飙升挑动供应链神经 机器人量产成本高企仍是产业难题》,第一财经 《人形机器人都进厂“打工”了?特斯拉、亚马逊、英特尔全部入局!这家公司刚融资近50亿…》,新财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