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固收】 债牛已是下半场?

2018年债市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债牛是否已是下半场?

孙彬彬/高志刚/周泽平

摘要内容

2018年债市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债牛是否已是下半场?梳理历史上的牛熊转化拐点信号来看,宽信用达成是前瞻信号,基本面拐点是确认,滞后的货币政策甚至宏观调控拐点才是精确信号;如果以目前经济与政策阶段而论,牛市仍在途中。

市场点评与展望

1、策略展望

2018年债券走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10年国债自年初接近4%的高点下行至目前的3.3%左右,下降幅度接近70个BP;10年国开由年初5.1%的高点下行至目前的3.7%左右。

市场担心,如此幅度和速度是否已经充分price in?债牛是否已是下半场?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来找寻答案。

1.1、牛市回顾:长度、幅度和曲线

我们将2002年至今的债券市场划分为6轮牛市。从长度上看,2014年-2016年的债券牛市时长约2.8年;2005年债券大牛市基本持续了全年;从幅度上看,2005年牛市利率下行262个BP,2014-2016年下降约201个BP,2008年在4季度一个季度中利率下降约189个BP。

总结来看:

(1)从下行幅度来看,本轮牛市按照2010年、2011-2012年两轮牛市对比来看,已经接近高点,但是如果按照经济下行周期下的2005、2008-2009、2014-2016年来看,则牛市仍在中途;

(2)从持续时间来看,那么本轮牛市持续时间已长,如果未来仍会持续,至少需要2014-2016年作为背景参考;

(3)从下行速度来看,以10年国债来看,本轮牛市下行速度不能叫快:月均下行7个BP,历史上一般月均下行13个BP;

(4)从分位点的角度考虑,本轮牛市国债利率由77.4%的分位点水平降低至31.9%的分位点水平,和2012年牛市低点比较接近,但是远高于2005年、2009年和2016年的牛市低点。

进一步来看一下,牛市进程和结束前后,拐点的标志和曲线的变化。这个需要对历史牛市的进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我们先以2004、2008、2011年和2014-2016年四段行情为例,看牛熊切换的拐点:

1.2、拐点看什么?

(1)2004.12-2005.10

2004-2005年的牛市的犹疑最早出现在2005年7月21日“汇改”。对于汇改的影响,市场有多空两种看法:空方认为,汇改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将使境外热钱获利出逃,导致资金紧张;多方认为,汇改表示人民币短期升值压力仍然明显,因而短期内资金的外流不会发生。事后来看,汇改后资金利率并未发生明显的上升。

从信贷数据看,信贷增速在5月份企稳回升,然而,更能体现信贷质量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在2005年底才企稳回升。

此后,8月11日公布的7月份CPI为1.8%,超过投资者预期,带动利率上行;而8月份、9月份CPI持续回落,投资者情绪修复,利率继续下行。9月份CPI实际上已经达到中期低点,随后CPI持续上升,动摇了债牛的基本面基础。

更精确的转向信号实际上是央行发出来的。

2005年7月,时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如果能够按照资源稀缺的程度调整能源价格和资源价格的话,还有很多服务的价格,如果也按照市场供求的规律调整的话,应该说我们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2005年9月,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讲话指出:“长期利率偏低的情况可能出现变化,从而对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2005年10月18日,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在8周持平于1.3274%后,意外上升至1.3377%,发出了更为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随后央票发行利率一路上行,发行量也有所增加。

随后,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低于预期,CPI保持在低位,又给了市场以想象空间,长期债券收益率有所下降。然而,货币政策转向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2006年央票发行利率一路走高,2004-2005年大牛市就此结束。

总结来看,信贷增速的企稳回升给出了利率拐点的领先信号;汇改对利率走势有所扰动,但并未改变债牛趋势;CPI的上下波动使市场忽视了通胀企稳的基本面拐点;随后央票利率开始上升,央行给出了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此后利率尽管有所波动,但债牛趋势正式结束。

(2)2008.08-2009.01

2008年的债券牛市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转熊也比较迅速,主要是由于稳增长措施力度大且见效快。

2008年信贷增速企稳回升,中长期贷款和社融均有所上升;投资者预期经济将企稳回升,纷纷获利了结。

3月份的投资数据,4、5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数据验证了经济企稳的判断,债券收益率开始上升。

政策面上:

2009年7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及“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

而2008年11月29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方面的表述是:“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迎接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和2008年年底的表述对比,2009年年中的表述鲜明地确认了经济回暖的效果,实际上发出了拐点信号。

货币政策方面:

2009年7月,央票发行利率回升,货币政策上给出了明确的拐点,2009年底上调准备金率,进一步确认政策拐点。

2008年牛市的结束起始于快速见效的稳增长政策。2008年底信贷数据就开始企稳回升,但2009年4月前,市场对经济是否企稳的看法仍存在分化。2009年4月,经济数据企稳。年中的政治局会议确认了经济企稳,央票发行利率在7月回升,政策面上发出了拐点信号。债券收益率一路上扬。年底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式结束了这一轮货币宽松周期。

(3)2011.08-2012.07

2012年的牛市比较特殊,利率牛是在2012年年中结束,信用牛则延续到第二年钱荒。

2011-2012年牛市的拐点首先体现在货币信贷数据:信贷增速在2011年底就开始企稳回升,社融有所企稳,但中长期贷款增速仍持续下滑。2012年1月开始,10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上升。然而2012年4月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外围上希腊危机蔓延,避险情绪增加,又引发了利率的一波下行。

5月18日最后一次降准后,资金利率有所上行,但6月7日、7月5日两次降息缓解了资金面紧张程度。随后,随着降准预期落空,资金面重又收紧。事后看,7月开始货币宽松周期已经结束,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

和2012年不同,增长企稳是滞后于利率见底的,同样滞后于货币政策转向。

通胀拐点也滞后于利率拐点。

尽管利率债行情结束,但2012年信用债牛市仍在延续。2012年全年,中低等级券种收益率全面走低,而且信用等级越低,下行幅度越大。超AAA级品种收益率平均小幅下行5BP,3年以上中长期限品种收益率持平或略微上行;AA级则全面走低,1年品种跌幅为164BP,5年期为66BP,平均为114BP;AA-级平均下行幅度达到164BP。

直到2013年6月“钱荒”出现,信用债牛市才结束。

总结来看,2012年行情的结束,始于2011年底信贷数据的改善,2012年4-5月,由于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希腊危机蔓延,避险情绪增加,10年国债利率有所下降;7月后,随着降准预期落空,流动性趋紧,10年国债利率拐点上升。8月、9月的经济和通胀数据验证了复苏判断。利率债行情结束后,信用债牛市仍在延续,直到2013年“钱荒”信用牛才结束。整体来看,利率方面是信贷-政策面-基本面的先后验证顺序。

(4)2014.01-2016.10

最后看2014-2016年的牛市。

牛转熊的疑似拐点出现在2015年年初。2015年2月-6月,地方债的发行预期和实际发行造成的整体信用扩张,对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明显挤占,债市阶段性受到制约,市场开始犹疑。然而到6月,股灾叠加经济数据疲软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资金利率显著下行,为债市打开新的空间。

2015年10月降息降准,11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2015年4季度市场仍持续多头氛围。但到12月,信贷数据开始企稳:2015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7927亿元和2477亿元,预期为11500亿元,2016年1月社融持续放量,达到3.42万亿元,预期2.2万亿元。

政策面上,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稳增长”的重要性弱化,更强调“调结构”和“去杠杆”、“去产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信号表明决策层对增长具有信心。

受供给侧改革影响,2016年1月PPI也拐点向上。

从货币政策和流动性方面看,2016年1月资金面宽松,但2月、3月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净回笼,引发流动性收紧,同时叠加首次MPA考核,资金面开始紧张。

3月PMI回升站上荣枯线,经济有所企稳。

随后,4月11日央企中铁物资违约,引发投资者对信用市场担忧,10年国债利率小幅上升;5月权威人士发言经济是“L”型走势,改变了市场的增长预期,10年国债利率有所回落。事后来看,2016年1月后,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波动市。

政策面上,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央行均发出转向信号:

(1)央行逆回购期限拉长

2016年8月及9月央行分别把逆回购期限拉长到14天和28天,之后14天和28天逆回购就成为了相对常态的工具。

(2)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改变温和观点

在11月发布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

对于改变逆回购期限结构,央行做出了解释:“短期内交易量迅速膨胀和交易期限超短期化蕴含的风险值得重视。适当拉长资金供应期限,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防范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说明央行有意拉长期限,流动性拐点到来;

报告中7次提及“泡沫”一词,并首次提出“稳增长与防泡沫之间的平衡”说明“防风险”的权重上升;

(3)2016年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确认经济企稳

在经济形式上,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生改善,更加注重预期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确认经济企稳。

会议“货币政策”部分只字未提“稳增长”的内容,而是首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了“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4)监管层打击“脱实向虚”

2016年7月,时任央行行助张晓慧撰文表述:“未来MPA对表外业务的规范还会进一步加强。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将表外业务风险防范与宏观审慎评估相结合的路径。”

2016年10月,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监管,去杠杆+强监管的逻辑逐渐明晰,随后收益率一路上行,市场由平转熊。

总结来看,2016年行情的结束,始于2015年末社融数据的大幅改善,1月供给侧改革作用PPI拐点上行,随后宽松政策结束。2016年10月去杠杆+强监管正式拉开了2017年大熊市的序幕。利率拐点基本符合信贷-基本面-政策面的依次验证顺序。

我们回顾四轮的典型牛市,可以明显看出:每轮牛市拐点的验证,基本符合信贷-基本面-政策面的依次验证顺序。可以看出,信贷是前瞻信号,基本面是确认信号,但货币政策才是精确信号。从宽信用达成,到基本面企稳,再到货币政策拐点,存在明显的时滞。政策面上“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转化也是债市的重要拐点信号。

知道了债市拐点信号,也就理解了曲线变化:

1.3、 曲线如何变化?

由于短端政策利率是债市的精确信号,因而短端利率率先反应,反映到牛市中就是:牛市的第一个阶段,短端快速下行,长端表现犹疑,形成牛陡。随后在基本面悲观预期不断验证,政策放松取向不断确认的背景下,长端逐步跟上,做平利差,牛陡走向牛平。

当整个曲线不断平坦化后,如果经济企稳好转,政策拐点收紧,那么短端快速上行,经常会形成倒挂(参考我们前期报告《钱比券贵》);但如果基本面信号继续走弱,则短端会进一步下行,再次形成牛陡,为新的一轮长债下行打开空间,典型的就是2014-2016年。

除了2014-2016年以外,历次牛市的利率变化基本符合牛陡-牛平变化规律:

2005年牛市开始时,长端利率下降幅度大于短端利率,直接走出牛平形态,随后短端利率下降带动长端下行,走出牛陡-牛平的典型形态。

2008年债牛时间短、幅度大。由于稳增长政策力度大,见效快,经济在2008年年末就企稳好转,利率仅下行一个季度就开始回升,牛陡直接向熊平切换。

2010年尽管长端利率下降,但短端利率并未显著下降,曲线上变平。主要由于2010年处于“经济下+通胀上”的类滞涨状态,长端利率反映经济悲观预期和政策放松预期。

1.4、 总结

回到当下,目前牛市的进程,如果以2002年以来的幅度、速度和时间来看,貌似已经“强弩之末”,市场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经济阶段还远远未到可以说企稳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梳理牛熊转化拐点信号来看,宽信用达成是前瞻信号,基本面拐点是确认,滞后的货币政策甚至宏观调控拐点才是精确信号;如果以目前经济与政策阶段而论,牛市仍在途中。

展望未来,如果宽信用依旧乏力,则做平仍有空间,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延续,牛陡亦可期待,至少不要轻言下半场。

2、市场点评

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等额对冲到期MLF,开展1000亿国库定存操作,资金面整体依旧宽松,资金利率整体下滑。周一,央行连续27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资金面整体宽松,供给较为充足,资金利率大幅下行;周二,央行连续28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资金继续保持宽松状态,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周三,央行连续29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资金面继续宽松,DR007向下突破2.55%;周四,央行连续30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对1875亿MLF完全等额续作,资金面依旧宽松,7天资金利率维持平稳;周五,央行连续31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开展1000亿国开定存操作,资金面依旧宽松,资金利率小幅波动。

G20峰会对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除,市场在一致的经济悲观预期带动下,多头情绪持续高涨,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10年国债跌破3.3%。周一,受周末G20峰会中美缓和贸易战的带动,早盘债券收益率大幅高开,但是在资金宽松和经济悲观预期下,国债期货逐渐走强,收益率也逐渐下跌,全天收益率整体小幅下行;周二,G20峰会效应逐渐减弱,市场对经济悲观预期较为一致,债券交投情绪火热,债券收益率全天持续下行,10年国开下行7BP;周三,虽然财新PMI数据超预期,债券市场火热情绪依旧延续,10年国债跌破3.3%,10年国开接近3.7%;周四,华为事件被市场广为关注,中美贸易缓和预期有所下降,债市情绪依旧火热,债券收益率继续明显下行;周五,市场火热情绪有所缓和,早盘债券收益率逐步抬升,随后有所回落,全天债券收益率小幅上行。


一级市场

根据已公布的利率债招投标计划,下周将发行8只利率债,共计1503.20亿。其中无地方债。


二级市场

G20峰会对市场的影响逐渐消除,市场在一致的经济悲观预期带动下,多头情绪持续高涨,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10年国债跌破3.3%。全周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BP至3.29%,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2BP至3.72%。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收窄5BP至83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收窄4BP至87BP。

资金利率

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等额对冲到期MLF,开展1000亿国库定存操作,资金面整体依旧宽松,资金利率整体下滑。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下行24BP至2.39%,7天回购利率下行13BP至2.55%;上交所质押式回购GC001下行127BP至2.63%;香港CNHHibor隔夜利率下行20BP至1.59%;香港CNH Hibor7天利率下行42BP至2.53%。

上周央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无回笼。本周无逆回购到期。

实体观察

宏观经济

11月财新制造业PMI指数为50.2%,出口同比增长5.4%,进口同比增长3%

①11月进口金额(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3%,增速大幅下滑18.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出口增速5.4%,增速下行10.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断崖式下跌,但由于进口下行幅度更高,贸易顺差继续走阔,额度达447.4亿美元(前值340.1亿美元);②出口同比增速5.4%,从增速上来看,下滑幅度显著,增速为2017年9月以来的最低(剔除春节所在月),分地区来看,单月其实有显著分化,对美、东盟和台湾的出口增速相对上月上行,不过这三个区域也是前期出口增速下滑显著区域,平滑来看,增速趋势也是向下的;对香港、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等地区出口增速均明显下行;③进口同比增速3%,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一方面是基本面下行压力下内需走弱,另一方面前期政策的鼓励也提前透支了部分购买力,主要进口商品进口增速全面下滑,其中,钢材、铜、大豆等商品同比增速为负;④正如我们上月点评:无论是基于全球PMI,还是出口领先指标——韩国来看,全球出口下滑趋势都比较明确,本月进出口的显著下滑只是对这一趋势的确认,未来在全球经济共振向下压力下,预计进出口仍有下行压力。

中观行业数据

房地产:30大中城市(12.1-12.7)商品房合计成交412万平方米,四周移动平均成交面积同比上涨12.3%。

工业:南华工业品指数2047.51点,同比下降0.77%。

用电: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59.11万吨,同比上升3.69%。

水泥:全国普通42.5级散装水泥均价为474.90元/吨,环比上涨0.09%。

钢铁:11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同比增长10.14%;上周螺纹钢价格上涨79元/吨,热轧板卷价格上涨150元/吨。

通胀观察

上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上升0.35%,22省市猪肉平均价环比上升1.66%。

国债期货:国债期货价格总体小幅上涨

利率互换:利率普遍下跌

外汇走势:人民币大幅升值

大宗商品:原油价格有所回升

海外债市: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