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中国家庭买房产不买股票的真正原因

在今天的中国,股民似乎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如果你跟别人说你的投资用来炒股票了,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你亏了很多钱。甚至在某些百科中,股民=韭菜。

作者:朱昂

来源:点拾投资(ID:dianshi830)

在今天的中国,股民似乎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如果你跟别人说你的投资用来炒股票了,许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你亏了很多钱。甚至在某些百科中,股民=韭菜。而相反,如果你跟别人说,你是炒房子的,那么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你赚了很多钱。

无数的策略师,甚至投资大师告诉你,投资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资产配置。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部分人不懂如何做资产配置。然而下图非常有意思,中国人对于房地产的资产配置是一种自然选择。在中国有普通家庭资产配置中,房地产是股票的10倍以上。这个数字可能并非最精确的,毕竟有不同统计口径。然而一个显性的事实是,中国人都把投资放在房子上,而非股票。这一点其实和其他国家非常不一样。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表面上看,是房子带来的赚钱效应。买了房子的人,都是赚钱的,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周围所有买房子的人,几乎没有赔钱的,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会买房子。相反,股票指数长期不涨,大部分人又是追涨杀跌。最终买股票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一种负反馈,大家把钱放到股市的就会越来越少。除了历史上少数几次大牛市中,新进来一批投资者。

然而背后却有几个更加深层次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中国过去30年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城镇化,而非证券化。城镇化带来的就是住房环境,城市条件等基本面的改善。有些地区,原来的交通和配套都很差。受益于城镇化,整个交通和配套出现了大幅改善,那么房价的基本面向上后,价格自然会上涨。同时,作为一个储存资产的载体,房地产市场的容量也足够大。相反我们看美国,从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来自证券化。由于养老金DC税收递延政策出台,美国大部分人每个月都会定投股市基金。这也导致美国家庭的资产大头放在了股市。“凑巧”的是,这个时候也开启了美国历史上两次级别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1980到2000,以及2009到今天。

第二个原因是,资产向下的波动率。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其最后赚了多少钱,其实和这个资产整体收益率关联度不大,而是和波动率相关。比如股票,我们看到身边许多人买过上涨了10倍的股票,但可以说99%的人根本赚不到10倍。他们一般会赚了50%就卖掉了。究其原因,是股票的上下波动率比较高。一旦波动率高,会影响到持有人的心态。投资者对于向上波动率肯定是越大越好,关键是向下的波动率越小越好。而房子的特征是,其向下波动很小。历史上很少有房价出现单年30%以上跌幅的。

简单来说,股票即使能涨10倍,中间也是伴随着无数个剧烈波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会经过充分换手。很少有人在Day One就能判断某个股票能涨10倍。但是房子如果涨10倍,其中向下的波动非常小,大家容易持有这样的资产。

第三个原因是,刚需和杠杆率。我们把两个合在一起说,因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前面说过,中国经济过去40年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城镇化推动。越来越多人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以前许多人的家里,是四世同堂。一个小房间还住了好几号人。当一个家庭的收入开始提高后,买房子是一个最直接的刚需,能迅速改善生活品质。我们看到整个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大,居住人数越来越少。从过去5个人住两个房间,变成了今天2-3个人住三个房间。可以说,住房是中国人的刚需。同时由于买房子只要支付一个首付,无形中的杠杆率也帮助大家房地产投资收益率的提高。即使同样的回报率,但是房子三倍杠杆,股票基本上不能用杠杆,那么房子的回报率最终也是股票的三倍。

从以上三个特征的角度看,最终大家买房子带来的是正反馈。投资收益率极高,投资体验极好,还大幅改善生活质量。投资房子,大部分人是长期持有,享受到了中国国运(在这里,就是城镇化)。而购买股票,带来的是负反馈。投资收益率极地,投资体验极差,还大大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人投资股票,都是短线交易,最终损耗掉了潜在收益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