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商誉减值:当下和未来--创业板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意在加强对商誉问题的风险监管。自17年大规模爆发后,商誉减值就自然成了悬在创业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机构:天风证券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意在加强对商誉问题的风险监管。

自17年大规模爆发后,商誉减值就自然成了悬在创业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针对商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详细的创业板外延并购数据,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证监会提示“商誉减值”风险的最新文件有哪些细节值得重点关注

2、商誉规模和分布情况如何?

3、商誉减值计提的主要原因和节奏变化?

4、商誉减值对过去几年创业板和创业板指的业绩影响有多大?

5、商誉减值未来究竟还有多大压力?

6、商誉减值对18、19年创业板和创业板指盈利影响的压力测试?

(关于更多创业板业绩的详细拆解和测算,可以参考我们此前的报告《创业板内生增长靠什

么?——内生、外延最全面拆分》)

1、证监会提示“商誉减值”风险的最新文件有哪些细节值得重点关注?

本次《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主要涉及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和与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三方面内容。

我们认为新规中有几个细则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要求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至少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且不得以业绩承诺期间、业绩承诺补偿为由不进行测试。从之前的案例来看,企业对于商誉计提有一定操作空间,或者说随意性比较强。比如可能在不达预期的第一个会计年度计提,也可能在连续两年不达预期时才计提;又或者,由于业绩承诺期内包含了业绩对赌的协议,在此情况下,即便业绩承诺不达预期,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从过去的情况来看,总体上大部分公司的业绩承诺都能较好完成,但业绩承诺一旦结束,被收购标的业绩普遍要下滑30%以上。所以较大规模的商誉减值更可能集中在业绩承诺结束的第一年爆发。比如2017年就是业绩承诺结束数目最多的一年,因此商誉减值爆发的也最多。(2018及以后的情况可以详见后文数据分析)

因此新规要求或使得对并购标的计提商誉减值更加规范化,防止将风险全部集中到业绩承诺期结束以后集中爆发。

第二,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财务报告中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所有重要、关键信息。过去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主要在年报披露,半年报也会有部分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季报比较少见。由于商誉减值准备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因此容易导致17年的情况,即前三个季度业绩还算平稳,但到了年报出现断崖式下跌。新规虽然没有要求必须在季报、半年报进行减值测试,但要求披露商誉减值的关键信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投资者做判断(比如存在并购标的在年中出现重大变化,披露这层信息可以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第三,对于减值测试的方法、过程和会计处理做了详细的规定,将减少上市公司主观操作的空间。新规用了较大篇幅对这方面做出解释,我们认为更为详尽的细则有助于规范化外延并购和商誉减值计提相关操作,减少意外“爆雷”的情况。

查看PDF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