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双十一

买买买这件事现在有了不同以往的高尚感,甚至悲壮感。

作者:keso

游戏是快乐的,比游戏更快乐的,是买买买。

双十一就是这么一个让人以为可以任性地买买买的日子,一个让人觉得花了钱还捡了大便宜的日子,一个让人担心有很多该占的便宜没有占到,而没占到的便宜就是亏了的日子。

双十一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人民币流动的心理游戏。双十一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杨永信也无法帮你戒除的成瘾游戏。

去年双十一我写了篇文章,《可不可以不过双十一?》,有感于消费主义的强大力量,让人逃不出双十一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并为此发了一通没什么意义的感慨。

确实没什么意义,因为就算我下了很大的决心不过双十一,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双十一是躲不过去的。

去年双十一前夕,我想买两条Under Armour的运动短裤,随手在淘宝一搜,发现这两条短裤正在进行双十一预售,价格几乎是线下店的五折。为了不当冤大头,我很轻松地就忘记了我的决心,没骨气地加入了这场消费主义的年度联欢会。

而且,我还为此沾沾自喜。

有便宜不占,那是傻子。问题是,我们算得清满199减100的卫生纸要买多少提才能凑够满减,却常常算不清一次性买下够用两年的卫生纸,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我们算得清比价、抢红包、凑满减,以及玩转各种复杂的游戏规则能少花多少钱,却算不清为此花费的时间、耗费的心力,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无论如何,人很难跟物欲对抗,这是人这种生物的致命弱点,也是消费主义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阿里巴巴把“光棍节”修改为“购物狂欢节”、“全球狂欢节”,大概就是希望强化跟人民群众一起买买买的快感,而不是顾影自怜的自我安慰。

加入购物车的动作很爽,结算支付的动作很爽,拆快递包裹的动作更爽……消费,叫人欲罢不能,其程度超过任何让人成瘾的游戏。让你在一天之中爽到极致,双十一像毒瘾一样诱惑着我们,也像毒瘾一样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控制。

快乐固然从不廉价,但快乐可以打五折。

在这个不消费毋宁死的时代,你可以说,阿里巴巴确实是一家属于这个时代的公司,它先借势后造势,生生创造出了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春节还要重要的商业节日。况且,双十一早就不再是阿里巴巴的专属节日,今天被双十一裹挟而去的,除了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生产商,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仓储公司、广告公司、营销公司、传播媒介,以及越来越多的第三产业的从业者。

每一个参与者都觉得自己捡了便宜。消费者自不必说,“五折!五折”的悦耳程度,超过任何一句缠绵的情话,和任何一首动听的歌曲。就连线上线下的零售商、服务商,即便没有完全达成清库存、甩尾货、拼销量的目标,起码也在赔本的大促中赚足了吆喝。无论如何你不能在一个人人参与的国民游戏中故作清高、自我放逐,那是寻死。当然真金白银真正赚翻了的,还是电商平台,每年四季度,阿里巴巴的营收都会冲上一个新高峰,要等到来年四季度才会被打破。

双十一成了阿里巴巴口袋里最闪亮的一张名片,纯金的。

多年来,阿里巴巴是整个零售行业中增长和盈利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阿里巴巴已经连续9个季度营收增速超过50%,连续5个季度领跑全球互联网第一阵营。2017财年,零售商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每产生100元销售额,就有4.2元成为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这4.2%的“阿里税”过去基本上旱涝保收,几乎从来不会因经济形势或企业普遍的经营状况而发生改变。

2016年双十一,我曾在《他改变了中国》这篇文章中提问:“如果钱都被银行和阿里这样的交易平台赚走了,这个经济体能算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吗?”我没有答案,但阿里自己从来都认为它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包括那些生意越来越难做的传统零售巨头。

今年不太一样。不久前,马云在致阿里巴巴股东的信中说:“生意难做之时,正是我们兑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之时。”同时,阿里巴巴首次将财年收入指引下调了4%-6%,阿里号高速列车终于开始降速。

今年的经济形势不乐观,很多人在谈论消费降级或者消费分层,不管降级还是分层,只要还肯消费就是好的。这时候的消费,核心不再是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而是战胜经济困难的乐观主义,或许还包含一定含量的爱国主义。

今年是双十一大促的第十个年头,阿里巴巴大概还是会努力用创纪录的成交额来向这个了不起的日子献礼,同时也为不乐观的经济形势和低迷的消费者信心打打气。可是当消费者的未来预期趋于悲观的时候,买买买还能像过去那么快乐、那么任性吗?

今年双十一我打算多买点,要过冬了,得趁便宜多储备点粮食。买买买这件事现在有了不同以往的高尚感,甚至悲壮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