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地图警示中国走三条正路

入选的中国企业,多集中在石油,金融,电力,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和政策垄断性行业。此外,地产企业入选世界500强的,仅有中国。

作者:罗天昊

正道苍茫,上下求索。

近日,财富杂志发布2018年世界500强名单,引起强烈震动。

2018年中国共有120家企业入选,仅次于美国的126家。入选企业数量,正好与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基本相符。

但是,细究起来,中国入选企业的分布,却非常有意思。

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总部所在地,绘制一张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俨然成为世界500强的中心,在入选的120家企业中,除去港澳台企业,总部在北京的,竟然在一半左右,北京拥有的500强企业总部的数量,足以抗衡其它30个省市的总和,而前十大企业中,总部在北京的竟然占八个。可谓雄霸天下。

如果按照入选企业所在行业,来绘制一张图的话,我们亦可发现,入选的中国企业,多集中在石油,金融,电力,煤炭等资源型行业和政策垄断性行业。此外,地产企业入选世界500强的,仅有中国。

如果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则中国大陆入选企业,仅有五分之一的民营企业

500强地图,即可知未来中国经济改革三大方向。

分别为:实体经济振兴;民营经济崛起;区域经济均衡。

1)第一条正路:鼓励实体经济,鼓励市场化行业的发展。

更深入地看,中国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公司大多属能源、银行、汽车、电力等行政垄断型行业,大陆前十名中,就有两家石油公司,三家银行。

从全球领域来看,500强上榜企业,多为实业公司,上榜最多的美国,其最有活力的公司,亦为实业公司,如苹果,可口可乐等。

就利润而言,中国10家银行总利润占111家中国大陆上榜公司总利润的50.7%;作为对比,美国银行总利润仅占126家美国入榜公司的11.7%。

同为中国企业,大陆上榜企业,与台湾上榜企业,亦区别重大。台湾上榜的几个企业,如鸿海实业,和硕,广达,台积电等,几乎全部都是制造业,而且集中在电脑制造。凸显了台湾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对于实业的坚守与坚持。显示了台湾经济的深沉与厚重

以企业发展动力而言,其他国家入选500强的企业,多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导,而入选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则是以政策性垄断为最大优势,未来中国需要激发竞争性行业的活力,提倡更为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同时,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出现实业危机,尤其是作为穷国,制造业遭遇困境,而部分产业畸形发展,未来中国需重振实业。抑制地产金融财阀,抑制权力垄断行业。

2)第二条正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最近几年,民营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左右,据正常推算,民营企业产生世界500强的比例,也应该在60%左右,但现实却是,入选的民营企业,仅占总数的20%。比例严重畸形。

虽然上榜的民营企业逐年增加,但是总体而言,仍然是央企 “一统天下”,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其他国家,都是民营企唱主角。民企弱,官企强,这种畸形的经济结构,只会进一步阻遏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效率上讲,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于官营企业。

2018年度全球500强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9%,中国略低。

在净资产收益率(ROE)榜上,中国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腾讯、碧桂园、华为、美的。都是民营企业。官办企业整体表现不佳,尤其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两相对照之下,可知官办企业拖了后腿。

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经济就有活力,民众就富裕。所以,中国未来更重要的,不是争得更多的世界500强,而是在国家内部,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3)第三条正路:央企总部分散全国,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在入选全球500强的120家大陆企业中,一半总部在北京。包括三大石油企业、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等。中国最大的经济强省广东,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家。不仅如此,全国所有其它地方的500强数量加起来,都不敌巴掌大一小块的北京。

并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却拥有中国最多的世界500强的企业,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现象。

可以想象,美国的富豪都来自华盛顿,那会是什么情况?说明美国已经蜕变为权贵的国家。作为一个典型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国家,美国富豪最多的地方,是在经济中心纽约,不是华盛顿。同时,美国的富豪分布很均匀和分散,世界500强的产生也很均匀和分散。

中国不一样,北京不仅是政治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经济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说明中国离市场化还有一点差距,权力对资源的配置还是非常强的,市场还没有成为完全主体。这也是未来中国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因。

在广被诟病的“跑部钱进”之风中,除各个国家部委之外,央企亦成为地方重点攻关对象,北京拥堵,央企扎堆也算上一份。由此,迁出央企总部,有利培育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央企意味着什么?其雄厚的实力,巨大的投资能力,对于区域经济现实拉动作用巨大。

大致来说,央企的分布,应该与当地的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大致等同,并在此基础上浮动。

就经济总量、管辖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北京北京都不应该拥有过多央企。

当下,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很多地方增长乏力,尤其是民营经济受困。而国企,尤其是央企,力量越来越强,对于经济格局的改变能力强大。有时候甚至一个央企的投资,就彻底改变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版图。比如湛江,其2012年的GDP,也就刚超过1000多亿,而宝钢和中石化两项投资,总额就超过了1000亿,等于再造湛江。

天有阴晴,地有旱涝。

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独拥央企总部驻扎,或者央企巨额投资的优势,一方面是部分地区资金缺乏,投资无门的困局。由此,央企过分集中于部分城市,对于全国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由全国各地“瓜分”央企,已成势所必然。

未来,央企迁出北京,落户地方,可大致参考三大原则。一是人口比例,很多人口大省,竟然无央企驻扎,让人震惊,如河南,人口过亿,应该可多承接几个央企。二是按照经济发展程度,比较贫穷的地方,应适当考虑多迁入一些国企,三是考虑央企与当地的切合度。如中国天然气资源,大部集中在西部,何不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总部搬迁到新疆?把神华搬到山西,中粮搬到江南或者是东北。

将绝大部分央企总部迁出北京,对于平衡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