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445.HK):潜在百亿规模,中集天达控股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快速增长的路径上,广阔的增长空间,让估值技术未免显得苍白无力了。

3月27日收市时段晚间,中集集团公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营收及净利润皆创五年新高,净利润逼近2011年历史最高记录,成绩喜人。从分部业务分析,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超级业务群有三大分部业务,分别是传统的集装箱制造业务、道路运输车辆及(新晋百亿的)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其于2017年分别录得营收为人民币250.47亿、195.21亿及118.46亿。三大业务实现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4.63亿(同比增302%)、10.18亿(同比增32.78%)及4.74亿(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目前看来,中集集团另外七大业务板块中,未来最有机会冲击营收“百亿级别”的非物流服务及空港业务这两大业务板块莫属。2017年两者取得的成绩如下: 

物流服务紧跟100亿门槛之后,全年取得营收人民币81.95亿,同比上升14.95%,而净利润贡献了0.86亿,同比下降75.95%,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主要是去年同期利润包含出售子公司股权获得的收益。 

空港业务表现突出,2017年空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5.97亿元(2016年:人民币32.13亿元),同比增长11.93%;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46亿元(2016年:人民币1.31亿元),同比增长11.74%。 

回顾2017年,中集的空港业务板块取得的进步确实更值得细细品尝,除了业绩继续向好外,年内中集集团更宣布了向其控股的香港上市平台:中国消防(445.HK)注入德利国际(Pteris)及中集天达剩余股权(30%),交易全部完成后,中集将间接持有“新的”中国消防超过50%的已发行股份,使其成为中集的控股子公司,并实现并表。

image.png

这相当于几乎把空港业务板块全都注入到中国消防(445.HK)里面去,让空港业务拥有了独立运作的资本平台,大大提升了对外收购及融资的便利性,从此大不同。对中集集团层面来说,分拆潜力业务板块上市,是其培养“百亿级”支柱业务的途径之一,成功的案例可参考中集的另一香港上市平台:中集安瑞科(3899.HK),承载着中集集团的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板块,于2017年收入首次踏入“百亿”,成长速度与增长潜力惊人。

image.png

空港业务独立分拆上市,将成为中集集团内继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板块后,第二拥有上市公司平台的业务板块,“百亿”强者之路目标指向明确。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在2017年业绩会上表示:“中集的空港业务板块潜力巨大,有望冲击50亿收入。”中集集团董秘于玉群更提醒:“空港业务板块注入进香港上市公司后,拟更名为中集天达控股。”既有地盘又立旗帜,空港业务必将成为中集集团的旗舰级业务,香港资本市场中“中集系”更是雏形显现。 

一、空港业务板块大拆解 

空港板块作为中集集团重要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五大重点业务:登机桥业务(PBB)、 消防车及救援设备业务、 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MHS)、机场地面支持设备(GSE)及自动及自动智能停车业务。 

登机桥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领导者地位,研发设计业内领先,拥有约432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多项在欧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如接驳全球最大客机A380的四轮登机桥专利。目前已为全球近70多个国家,近300多个机场提供了5,700多台登机桥。 

消防车德国齐格勒公司是德国消防市场的领导者,在过去的 120多年中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消防和救援车辆制造商,业务范围在全球不断扩大,并建立全球化生产及售后服务网络,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动化物流系统为航空公司和机场提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和成套专业设备,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国内市场份额逾65%。国际航空物流业务领域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李处理系统集成商之一,同时在航空物流领域外的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已交付二十多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项目。 

机场地面支持设备为全球机场客户提供摆渡车、平台车、食品车等机场站坪车辆(GSE)。迄今为止,摆渡车成功交付逾 700 辆,业务遍及 30多个国家;平台车成功交付逾 3,000辆,在100 多个国家拥有良好业绩,获得全球各大机场、航空公司和地勤公司的广泛认同。 

智能停车系统遍及国内大中城市,产品范围覆盖面广,品类齐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仓储式智能自动化立体停车系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立体停车设备领军品牌、中国立体停车设备十大品牌等多项荣誉。

image.png

中集集团培养起来的空港板块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空港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商、消防系统供应商及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核心投资亮点如下: 

(1)全球最大的旅客登机服务方案供应商之一,连续三年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 以上; 

(2)“一站式”专业消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世界五大消防车生产制造销售商之一; 

(3)机场领域领先的自动化物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列,国内市场份额逾65%; 

(4)全球竞争实力领先,中国市场产品及服务最全面的机场地面支持设备供应商; 

(5)拥有高端制造基因的全产品线的立体停车系统服务供应商;国内及全球首家获得10层立体公交场站设计制造资质,试点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6)中集集团以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的优势,大力支持空港板块发展; 

空港业务,顾名思义,肯定跟航空业发展密切相关。过去五六年间,全球客运量持续增长。2012年至2016年,全球民航客运量和乘客公里均达到稳步增长,复合增长速度分别达为6.0%和6.6%,均快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而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民用航空业为全球发展之最,这两个地区RPK(收入客公里)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在2012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了10.6%和8.9%的增长。2016年世界上超过40%的民航客运增长在是由这两个地区产生的。

image.png

image.png

亚太地区的航空业发展中,中国航空业当属领头羊。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也有所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断推动了中国人旅游意愿的增加。同时,商品大宗交易量对货物运输的需求量大。这一趋势加快了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同时受益的包括机场建设,航空公司,飞机和支援业务

imag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记录,民航客运量从2012年的3.19亿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4.88亿人次,达到了11.2%的两位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image.png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认证运输机场数量从2012年的183个,增加到2016年的218个,实现了4.5%的复合增长率。展望未来,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20年认证运输机场数量可能会增加到260个,进一步增加认证机场数量有望受到物流业和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推动。 

2012年至2016年,中国民航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556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393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3.5%。 

客运量、机场数量及民航业务收入的增长,这三大因素无一不推动着空港业务的蓬勃发展及源源不断的需求产生。中国的航空业正处于景气周期,未来,中国的航空网络势必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航空网,(作为航空业支持业务的)中集的空港业务将大大地受益中国航空业的黄金期!这是从长期宏观因素上的最大支撑点。 

而从行业细分及微观企业竞争因素来分析,中集的空港业务的五大方面各自存在广阔的细分市场。 

(1)登机桥业务(PBB)的空间 

近年来全球PBB市场收益由2012年的人民币20.20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25.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展望未来,航空公司客运量增加以及中东和亚太等新兴地区的机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需求增加将推动全球PBB市场估计将保持稳步增长。全球PBB市场空间预计将于2021年达到约人民币33.32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

image.png

全球PBB竞争格局高度集中,现呈“三国鼎立”的态势。中集天达在这样的格局下,有利于保持高毛利率及进一步利用制造成本的优势抢占市场,坐二望一。

image.png

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2016年Thyssenkrupp及天达在全球PBB市场中分列第一及第二,收益分别为人民币8.89亿元及人民币7.94亿元,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4.8%及31.1%。具体而言,按收益计,中集天达为2016年全球第二大PBB制造及销售公司。 

中集天达的优势不只体现在全球市场,在中国更是所向披靡,而未来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 

中国的PBB市场高度集中,制造商数量有限。中集天达为中国最大的PBB制造商之一,几

乎主导了中国的PBB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90%。

image.png

由于现有机场对PBB的升级或更新需求增加、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中国民航局发布新机场建设规划及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将推动未来五年中国PBB市场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中国PBB市场收益预计将于2021年达到约人民币6亿元,2016年至2021年实现复合年增长率6.1%。作为国内市场PBB绝对龙头的中集天达,将充分享受到绝大部分未来的市场增量。

image.png

而未来中集天达PBB业务的突破口将在北美市场,从此次集资的使用用途来看,直接在北美设厂、进入北美市场的决心与执行已经箭在弦上。在全球航空业务发展最快的中东及亚太地区(除中国),中集天达取得了领先地位。

image.png

image.png

综上,在PBB业务上,中集天达于2021年按照新的市场份额(假设北美市场取得突破)有望取得13-15亿的预期收入。  

(2)机场地面支持设备(GSE)的增长潜力 

全球GSE市场中欧美市场增长平缓,竞争相对激烈,新兴市场增速较快,存在较大机会,中国市场增长领跑全球。中国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4%,中国外区域为1.55%,全球平均为3.24%,中国的增长速度约为全球或其他地区的3倍。 

全球GSE市场于过去五年稳步发展,2012年至2016年的年均收益约为人民币193亿元。受益于全球各地的升级改造及新配置需求增加,全球GSE市场在2017年至2021年未来五年的收益预计将较过去五年增加15.6%,预期未来5年全球市场均收益提升至人民币223亿

image.png

中国GSE市场在2012年至2016年过去五年录得累计收益约人民币184亿元。受惠于持续进行的新机场建设规划以及现有GSE的升级与维护,中国GSE市场(2017年至2021年)未来五年的收益预计将达到约人民币266亿元,较过去五年增长44.6%。未来五年中国市场均收益预计增至人民币53亿。 

(3)消防车的星辰大海 

公司是中国最专业消防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中国最大的消防车制造商以及中国最大的消防应急照明系统研发生产供应商,中国消防行业首家上市企业(445.HK),旗下包括德国齐格勒、四川川消及萃联消防。 

德国齐格勒是一家拥有126年历史的世界著名消防设备公司,,欧洲排名前三的消防车生产厂家,是世界五大消防车生产制造销售商之一,在德国的消防车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第一,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助中集多年制造业及自动化的制造经验,能帮助消防车业务大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利用中集的全球化销售网络及抢占中国消防车缺口市场,属于强强联合。通过调研得知,目前齐格勒及正在进行收购磋商的另一家欧洲的消防车生产企业,以实现“进口消防车国产化”及“进口消防车改进全球化”经营策略。 

根据国家要求,一座消防站辖区面积不应大于7平方公里,且消防队接到出动指令后正常行车速度5分钟需到达辖区边缘,按此规定深圳应有消防站79座,现仅建成消防站37座,覆盖率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同等城市水平。作为一线城市前列深圳消防站(一个消防站至少1-2台标配消防车)缺口尚且如此严重,可想而知全国的供需缺口又会有多大? 

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有研究机构指出,我国消防车应配数量为5.8万辆,缺口为2.8万辆之多,市场规模约人民币300亿元,我国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化学事故类消防车配套率仅29%,提升消费装备配置水平尤为迫切。 

4月2日,中集集团与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创新消防车租赁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高中低端全系列消防装备,推动全省消防事业升级。 

按2017年业绩公告,中国消防(主营为消防车业务)录得收入为人民币5.29亿,同比上升12.2%;除去因收购德利国际、天达及其他于年内曾洽商的潜在收购项目而产生约人民币2,500 万元的中介费用,经调整的溢利为人民币4280万,同比增长147.68%;经调整的净利率为8.09%。自身的竞争优势、潜在的市场空间及潜在的外在并购成为公司消防车业务持续发展动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未来冲击15-20亿的营收对消防车业务,而且是全球性的业务,应该不是很难的目标,前提是空港业务整合顺利,让消防车业务能背靠一个更大的平台,消防车业务面对的就是一个星辰大海。 

(4) 自动化物流系统(MHS)的一枝独秀 

我们常说的MHS系统,意为物料处理系统,是一款综合一系列自动化物流设施及系统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包括自动立体储存系统、传送带、分拣系统、物流软件等。 

随着各个行业应用越来越多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全球MHS市场录得稳步增长,未来则呈加速增长的态势。百业待兴,惟其一枝独秀!

image.png

报告指出预计全球MHS市场有望于(2017年至2021年)未来五年保持稳步增长,于2021年达到约22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由过去五年的3.9%提升至未来五年的5.2%。新增需求来源于新兴市场(如发展中国家)及各行业日益应用自动化MHS系统。

image.png

而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带动物流业蓬勃发展,加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MHS市场于过去几年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6年的MHS的复合年增长率为惊人的28.8%。中国MHS市场预计将于(2017年至2021年)未来五年保持稳步增长,于2021年达到约人民币2,140亿元,而复合增速依然维持在23.1%高水平位置,这一数字为全球增速的4倍。谁错过了MHS这快速发展的市场,就相当于错过了这个时代最好的制造行业! 

那中集天达指向的细分目标自动化市场在哪?就是在速递、电子商务及与空港业务密切相关的机场运营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

image.png

在2016年,在MHS产品细分行业中,速递、电子商务及机场营运三者共占约17%的市场份额,对应MHS市场的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29亿元。按照中集天达的2016年的营收来测算,现中集天达约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其发展是被行业来推着走的,若考虑天达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或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那保守估计,若跟随市场成长,那该取得多大的成就? 

根据Frost & Sullivan估计,受益于速递、电子商务及机场营运业的快速稳步增长,这三者合计的未来五年复合增速为29.6%,远高于中国MHS行业整体的复合增速23.1%,为全球MHS未来增速的6倍,可谓“核心之中的核心”,这三个细分市场(中国MHS市场)收益预计将于2020年达到约人民币471亿元。 

也就是说,只要中集天达保持10%的市场份额,那么在此项业务及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预计将取得将近50亿的销售规模。乃实现“百亿级”强者之路的主要突破口。

image.png

image.png

(5) 智能停车库的星星之火可燎原

image.png

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高,停车位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这种情况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尽管已经加大力度投资,但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缺口在扩大。 

按2016年的数据,全国新增停产位540万个,新建停车场项目1.2万个,核准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规模495亿元,2016全年停车消费总额超4,000亿元, 2016年底停车产业缺口尚需投资建设规模17万亿元。 

以深圳市场为例,深圳市每年虽已实行限牌10万辆的政策,车位建设已超7万个,但车位缺口仍以每年3万个的速度扩大,深圳汽车保有量318万辆小汽车划线泊位数191.6万

个,初步预测,总体需求约258.7万个,总缺口约67.1万个。按深圳市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作汇报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累计新增50万个以上停车位,其中5万立体停车位,停车产业规模300亿元以上,率先构建国内首个城市级智慧停车体系。 

可见,一线城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为昂贵,智能停车库的需求已经进入爆发的临界点。 

根据Frost& Sullivan报告,过去五年,中国立体停车系统市场收益由人民币76亿元增至人民币1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0%。同期新增的立体停车系统数量亦达到近280万。 

在可见将来,中国的停车位数量预期将于2021年达到超过3亿个,这料将导致中国的停车区域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停车位数量庞大的一线及二线城市。基于以上假设,中国的立体停车系统市场预计将于未来五年(2017年至2021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image.png

中国立体停车系统市场收益预期在2021年达到约人民币306亿元的市场规模,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1%,速度将比过去五年进一步提升。2017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新增的立体停车系统亦预计达到近620万。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在2017年业绩会上曾表示,中集天达将运用其于自动化系统的优势为解决城市停车位不足及停车困难的矛盾而做出努力,近期将会落成的大型的巴士智能停车库是中集在此领域的代表作。中集的智能停车库更被当地媒体称为“停车神器”。 

中集天达在智能停车领域更累积了不少专利产权及技术资质。

l  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抱持轮胎搬运方式的智能机器人;

l  搬运器搬运车辆速度为行业最快,单次存/取车时间仅需20秒;

l  搬运器最大可承载重量为行业第一,承重可达3吨;

l  创新采用互联网技术与人体生物识别技术结合,更加人性便捷化; 

20个重点城市作为示范点,面对全国数千亿的停车收费及十几万亿的投资缺口,但深圳市场已有300亿的市场空间,中集天达的智能停车业务短期实现10亿的目标,长期指向30亿,应该很符合保守估计的标准。 

二、潜在百亿级规模怎么来!?

中集天达短期能挑战50亿的营业收入规模,其构成是:10亿的登机桥+5亿的GSE+10亿的消防车+15亿自动物流系统+10亿的智能停车库。 

而长期的超“百亿级”规模构成路径=15亿的登机桥+10亿的GSE+20亿的消防车+50亿自动物流系统+30亿的智能停车库,路径明确的,能见度高的长期潜在总营收规模或已超125亿人民币。

三、结尾部分 

根据3月15日公司公布的建议收购事项的通函,把此次空港业务板块注入到中国消防(445.HK)内所致的股份增加变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代价为每股0.366港元(可转债CB转股价为每股0.366港元,配售亦为每股0.366港元),依照事项简单整理如下表:

image.png

中集的空港业务“借壳”上市后,也就是中集天达控股的初始市值是69.7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总市值约为56亿。 

对于未来五年核心业务复合增长率大概率维持在20-30%之间,行业天花板远未看到,能见度高,潜在市场规模超125亿、具备“护城河”的公司,自动化系统及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上市初期只给出约为1倍的市销率?这方案本身就是一种低估的价格,给市场留有余地。 

也许,正如投资大师所言,在快速增长的路径上,广阔的增长空间,让估值技术未免显得苍白无力了。 

中集天达控股,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