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速递】药明生物(02269.HK)中期净利飙涨1.7倍至2.97亿元,未完成服务订单激增

格隆汇20日讯,药明生物(02269.HK)盘后发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营收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亿元,同比增长170.7%

格隆汇20日讯,药明生物(02269.HK)盘后发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业绩公告,公司上半年营收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亿元,同比增长170.7%;经调整纯利2.97亿元,同比增长94.2%;每股盈利0.21元,不派息。

公告称,公司上半年销售额的增长主要归因于(i)综合项目数量稳步增长,由截至上年同期止的134个增至截至上半年止的187个;(ii)通过实施“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策略更多IND前阶段的项目成功地进入下一阶段,例如早期(第I及II期)及后期(第III期);及(iii)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MFG2新的流加生产线的产量扩大,为后期(第III期)更多项目带来了更高收益。

按收入地区看,目前公司主要通过总部于美国及中国客户提供服务获得绝大部分收入。其中美国收入占比51.9%,中国收入占比35.1%。

截至上半年,公司共有187个综合项目,对于每个综合项目,公司不同业务部门在其开发过程各个阶段提供服务并获取收益。此综合项目数目较上年同期的134个项目增加39.6%。早期(第I及II期)临床开发项目的数目实现强劲增长,由上年同期的35个增加122.9%至上半年的78个。随着越来越多的后期(第III期)临床开发项目启动,公司继续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并把握制药行业市场发展新机遇。

公司未完成订单总量(包括未完成服务订单及未完成里程碑付款)实现惊人增长。未完成服务订单由截至上年同期的约4.19亿美元稳步增长27.4%至截至上半年的约5.34亿美元,而未完成里程碑付款由截至上年同期的约3300万美元大幅跃增至截至上半年的约12.48亿美元。

于上半年,有98个项目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及78个项目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第I及II期),当中43个项目加入至早期阶段。临床后期(第III期)开发项目的数量也由上年同期的6个增加至上半年的10个。首个商业化生产项目已在无锡基地Manufacturing 1(“MFG1”)开始生产。MFG1是中国首个获得美国FDA认证的cGMP生物药生产设施。此项里程碑充份验证了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已达到世界级标准并确立了使用一次性生产技术进行商业化生产的领先地位。

于报告期内,公司已与全球20大制药公司(按2017年各自的药品销售额计算)中的13家开展合作。公司于截至上半年服务168名客户,相比较截至上年同期为151名客户。前十大客户中的每名客户平均收益从截至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940万元增加54.1%至截至上半年的人民币6070万元。

截至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5620万元,占公司收益的5.3%。公司研发团队拥有逾190名科学家,其中多人拥有在跨国制药公司进行生物药发现的经验。研究团队致力通过采用(i)引进先进技术和(ii)透过内部研发新发现技术为客户赋能及满足国内外未能满足的医疗需求,并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

于2017年上半年,公司批准了以下产能扩张计划:

大部分新产能扩张计划于2017年开始。预计建成后,公司将在四个国家合计拥有超过22万升的生产能力。该等新基地将可以使公司继续贯彻“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及“全球化”的策略,公司将有能力建立全面的综合能力以实现从药物研发到大生产的全周期布局。

对于未来展望,公司表,生物制药市场预计未来将有更大空间。生物技术和制药领域研发活动的持续投入以及对罕见病创新疗法的强烈需求将驱动该市场的蓬勃发展。鉴于生物药在后期开发阶段从临床III期到获批上市具有历史上高达74%的成功率,可以预计未来十年生物药的研发管线将有井喷式增长。

在未来十年,预计中国对生物药生产和需求均将保持持续增长。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A”)成为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成员的推波助澜,中国开始真正融入国际药品监管体系,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公司将把握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强化内部管理,面对二次创业再出发,以快速行动的执行力,确保公司业务不断发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