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漩涡中的石油

受阿拉伯之春影响,2011年叙利亚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活动,由于外部势力的广泛介入,叙利亚危机日益加深,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国际势力的角逐。冲突升级的直接后果是产量减少,价格飙升。

作者:中银宏观钱思韵、朱启兵

研究背景和意义

叙利亚战争是从2011年年初持续至今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爆发的冲突。受阿拉伯之春影响,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这些年,叙利亚局势持续发酵,多方国际势力参与角逐。支持叙利亚政府的势力最主要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两者都提供军事装备、训练和作战部队等,在政治和后勤方面参与这场战争。此外,俄罗斯也提供显著的政治支持,叙利亚政府从俄罗斯得到武器,直接接受格鲁乌(俄罗斯军事情报总局)的情报。2015年9月30日起,俄罗斯空军开始空袭叙利亚的反政府部队。2018年美俄分别作为叙利亚局势的不同势力的代理国在叙利亚境内进行开战。叙利亚当地时间4月7 日,由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杜马镇遭到化学武器的毒气袭击,造成至少40 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美国指责叙利亚政府军违规使用化学武器,美俄冲突升级。特朗普推特威胁对叙利亚发射导弹,直至4月14日连同英法正式以“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名义对叙利亚实施“精确打击”。这是继去年4月用军事手段打击叙政府军目标后,西方国家再次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对于美国而言,特朗普对叙利亚发起袭击是借化武之名,实现其政治诉求。因此多方势力角逐下,叙利亚局势变得愈加复杂。对叙利亚而言,短期暴乱将进一步扩大。

化武袭击在无现场目击和无调查证实的情况下,美英法悍然发动攻击,“直至停止适用化学武器”或也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美国借叙利亚化武事件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目的之一在于遏制伊朗在此区域日渐上升的影响力。美俄冲突骤然升级,市场对中东紧张局势升温的担忧引发油价大幅上涨。

因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产油国和运输通道,叙利亚战争的爆发直接导致了中东地区的油价持续上升,许多国际争端都有从“酝酿-发酵-爆发”的过程,因此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也是间断、不连续地进行脉冲式上涨。虽然叙利亚国内原油产量并不高且在逐年下滑,但是危机所涉及诸多利益方包括俄罗斯,美国,沙特,伊朗等均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由此抬升市场对原油供给端的担忧。叙利亚问题背后牵动美、俄、中东全球三大能源主要供给方的深刻矛盾冲突,一旦叙利亚问题升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原油供给减少。因此,一旦叙利亚动乱扩大,油价将会更加飙升至新的高点。

强势的油价近期对CPI造成了不小的上行压力,在美欧等多个国家都形成了接近2%的通胀水平,从而对货币政策进行了紧缩趋势的制约。因此研究叙利亚局势有助于把握油价的走势,从而对CPI的走势形成判断,为货币政策预期提供参考。尤其是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内,6月而欧洲央行有退出QE的打算,虽然短期内不会执行,但未来油价的升高导致CPI高涨或会使得货币政策更加鹰派。

二 叙利亚局势简史

叙利亚国内矛盾重重

现任总统巴沙尔是前任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儿子,内定的唯一候选人。巴沙尔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影响,利用军队、复兴党、和《紧急状态法》对叙利亚人实施严格控制。2000年巴沙尔执政后,叙利亚面临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盛行,高失业率等一系列问题。内战冲突爆发前,总失业人口占劳动力比重为14.9%,18-30岁男青年失业率为67%,通货膨胀率高达30%,全国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贫民窟里。在2006-2011 年,叙利亚遭受了严重旱灾,约 60% 的土地遭受严重干旱,80 万农牧民被迫迁往城市。另一方面,当权的阿萨德家族成员联合阿拉维派军官、逊尼派大商人和企业家族一起组成了叙利亚精英集团,垄断了国内的要害部门,导致政府腐败问题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多年的集权统治和社会危机为日后的内战埋下伏笔。

image.png

政府军与反政府军

叙利亚是一个拥有库尔德,亚美尼亚,高加索,土库曼等少数民族的阿拉伯国家。74%的人口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13%的民众信仰什叶派,还包括较少的基督徒人口。什叶派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如相对少数的阿拉维派、德鲁兹派。以及正统的但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库尔德人。目前统治的阿萨德家族属于少数的阿拉维派,而人口占多数的逊尼派并不甘心受到什也派的统治,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逊尼派曾多次进行反政府斗争。错综复杂的宗教关系和缺乏民族认同是目前叙利亚冲突的根源。image.png

叙利亚政府军的构成主要是巴沙尔政权的支持者,伊朗及黎巴嫩的“真主党”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是在2011年反对阿萨德政权起义中成立的反对派运动的武装派别。

受到阿拉伯之春运动影响,2011年3月,叙利亚国内爆发了和平抗议,要求巴沙尔进行政治改革、废除“紧急状态法”、实行多党制。但在遭到复兴党的残酷镇压之后,2011 年 7 月 29 日,一些抗议者与军事叛逃者组成了叙利亚自由军,试图推翻政府。该组织最初主要由逊尼派穆斯林构成,而后队伍迅速壮大。目前反对派有多达1000个武装组织,大约有10万名成员。2011年 8 月 23 日,流亡海外的叙利亚反对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成立了“叙利亚全国委员会”,该委员会包括穆斯林兄弟会、知识分子和世俗的政治精英,成为海外影响力最大的政治反对派组织。

2012 年初,叙利亚反对派在获得大量外国资助后逐渐壮大。不仅占据了叙利亚的一些中部城市,而且频频制造针对叙利亚政府和安全机构的爆炸事件。

国际势力

叙利亚内战主要是逊尼派叛军和阿拉维派领导的政府军队之间的武装对峙,但由于国际势力的参与而使得其成为世界政治博弈。

俄罗斯总统普金是阿萨德政府最重要的盟友,并在叙利亚建有海军基地。俄罗斯帮助叙利亚建立了现代军队,部署了军事顾问,并且不断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叙利亚的决议。因此美国选择绕开安理会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伊朗出于害怕美国与以色列的打击,转而与叙利亚结盟。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伊朗迅速派出伊斯兰革命卫队援助巴沙尔政权,还提供民兵培训和武器援助。

反政府军背后最大的势力是美国。美国认为叙利亚长期支持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9·11”事件以来,美国将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由于叙利亚在伊拉克战争以来对美的强硬立场,美国陆续通过了多项制裁法案,对叙利亚进出口、外国投资和金融部门进行制裁。在阿萨德政府对民众示威进行镇压之后,美国打着人权的名义通过安理会表达了谴责,继而要求巴沙尔下台。而其他逊尼派占多数的国家,包括土耳其、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则,支持叙穆斯林兄弟会等也纷纷支持反对派,并提供庇护、武器和培训,甚至默许“圣战”势力流窜到土耳其。与此同时,以色列对在叙利亚境对真主党及叙利亚政府军军事基地和其他设施进行了空袭。

联合国态度

2011 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安南、卜拉希米、德·米斯图拉等联合国三任特使先后进行叙利亚问题有关方调停。2012年2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作首次与反对派进行了会谈,然而反对派立场强硬,不做任何妥协。但安南仍然在结束访问后,迅速拟定了解决危机的“六点计划”,得到安理会主席声明的支持并产生效力。叙政府与多支反对派于 3 月底先后承诺执行“六点计划”,实现了首次停火。为监督停火执行情况,安理会通过2043 号决议,设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UNSMIS),监察交战各方的停火情况。

然而,5 月 25 日发生在霍姆斯省胡拉镇的胡拉屠杀事件表明“六点计划”已经失效,安南于是调整策略,试图推动域外国家尤其是美俄之间进行谈判,借其压力落实“六点计划”。6 月 30 日,潘基文及安南召开由多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会议通过的以“六点计划”为基础的《日内瓦公报》,将建立一个过渡机构来解决目前的危机。

卜拉希米作为第二任调停大使,在叙国内进行了两次调停的尝试,分别是2012 年 10 月的“宰牲节停火”与 12月底的“新叙利亚方案”,二者均以失败告终。第三任特使米斯图拉上任之后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不再强调实现全面停火,而尝试促成局部地区——阿勒颇(Aleppo)的有限停火,确保联合国进入停火地区提供人道救援。2015年12月,安理会一致通过了第2254号决议,这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共识。2016 年 1 月底,第三轮日内瓦会谈正式召开,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254号决议的要求,重点讨论过渡政府建立、修订新宪法以及如何重新举行大选等内容。

三、叙利亚在国际石油中的地位

叙利亚地域因素

叙利亚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位于叙利亚西南面的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要道,每日运输约80万桶原油及140万桶石油。在美国海军堵住波斯湾出口的情况下,陆地油气管线的铺设就成为各方争夺的核心。欧洲之所以如此依赖“俄气”,根源在于俄国建立了庞大的天然气管道。而伊朗和波斯湾地区的天然气因为苏伊士运河水道限制,必须绕道南非好望角,导致成本太高,无法吸引欧洲买家。从2009年开始,伊朗和卡塔尔两个天然气大国开始提出建立直连欧洲的天然气管道,一般称之为南线(起点卡塔尔)北线(起点伊朗)。如图:image.png

以往的天然气大卖家俄国对此自然不会视而不见。而不论是哪条线,叙利亚都是必经之地。其中,俄国/伊朗与欧洲/美国/卡塔尔/土耳其/以色列都希望控制叙利亚。因此,叙利亚成为了石油向欧洲输送的“咽喉”。

陆地方面。由于叙利亚临近伊拉克和伊朗等产油大国,内战将会引发海湾局势紧张。以伊拉克为例,北部的基尔库克石油基地要通过叙利亚的巴尼亚斯向外运输。因而纵使叙利亚出口量所占比重不大,内战冲突依然会影响整个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

中东石油背景

到19世纪80年代早期,洛克菲勒家族建立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厂和管道。1911年,随着美国反垄断法的通过,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标准石油公司解体为各自独立经营的34家子公司,国际是石油市场由此过渡到“七姐妹”时代。七姐妹公司是由原标准石油公司加上俄国及英荷壳牌公司组成的垄断巨头阵营,自20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1969年,控制了除北美和苏联之外地区80%的产量。

随着中东地区产量的上升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摆脱西方多年来对于石油资源的掠夺,获得更多自主谈判权。该组织主要通过实行生产配额和提价政策来控制油价,从而维护自身利益。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6年底OPEC组织的探明储量为1220.5/十亿桶,占全球储量71.5%;产量为1864.2百万吨,占全球产量42.5%。如此高的产量和储量给了OPEC充分的议价权,各成员国能源部长们通过增产、减产、不变等会议决定来影响市场预期从而控制油价。例如2008年6约油价创纪录达到143美元/桶,OPEC增加产量,油价应声下跌;在12月金融危机开始之后,油价被打压至33.73美元/桶,OPEC当即减产帮助油价回升。

同时,中东石油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沙特的盈亏平衡点在7美元/桶,伊拉克在13美元/桶,远远低于竞争者页岩油。当2014年,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趁OPEC减产之际大幅开采,油价出现跳崖行情跌至34.72美元/桶,OPEC于是增产使得油价继续下跌,从而迫使美国页岩油公司退出。image.png

叙利亚动乱造成油价飞涨

原油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的特性,决定了其价格同时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大因素的交替作用。商品属性主要受微观经济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需关系;金融属性则大多跟宏观影响因素相关,比如美元走势、政治风险。

叙利亚产油量在国际原油供应中占比较少,最高时仅为年均40万桶/日,且伊朗等其他中东产油国具有替代效应,因此,短期油价的升高并非来源于石油产量的减少,对未来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升温的预期才是支撑国际油价继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自2011年3月爆发抗议活动以来,WTI油价由2011年年初的90美元/桶均价飙升至100美元以上,并维持在高位。image.png

2013年8月底,美国对叙利亚动武预期升温,加上9月奥巴马邀请国会领导人开会,重燃了国际市场的担忧情绪,油价也再次上升至100美元以上。image.png

四 未来叙利亚局势和油价的演变

内战冲突加大

2018年4月7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郊东古塔地区据称发生化学武器袭击事件,随后一周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扬言在48小时内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4月13日晚间,在尚未对“疑似化学武器袭击”彻查的情况下,英美法三国对叙利亚实施精准打击。袭击发生后,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沙特先后表示支持,俄罗斯表示谴责并提交了一份谴责英美法军事行动的决议草案,但最终未能获得投票通过。由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与俄罗斯和伊朗站到了对立面。

如下叙利亚2018.1.22局势图,红色为政府军占领区,绿色为反对派占领区,灰色为伊斯兰国。政府军已控制大部分土地,处于上峰。此次空袭发生在叙利亚政府即将进攻反对派武装区(上方绿色区域)的决定性时刻,作为反对派背后势力的西方集团必然不愿意见到政府军在叙利亚掌握主动权。为了干扰政府军的作战计划,给处于困境的反对派喘息机会,英美法联手以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为借口采取导弹打击。然而反对派的失利已成为事实,政府军终将收复失地。随着反对派被逐出,西方势力也将很快失去对叙利亚控制。image.png

退出伊朗和协议短期使油价升高,长期中性

北京时间5月9日美国宣布将退出伊朗和协议,当天国际主要原油市场油价(WTI)大幅上涨,报71.05美元/桶。英国布伦特原油也上涨2.74%,报76.90美元/桶。国际市场上预期未来供应将减少,且担忧整个石油行业将受到打击,因此油价短期内冲高,并维持在高位。但长期来看此次制裁对石油市场影响有限。

供应方面,伊朗目前产量为365万桶/日,仅占全球的4%。且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计划终止现有的限产协议以减伊朗原油贸易禁令造成的供应不足。在除OPEC之外的其他产油地区,美国已连续六周增加钻井平台,原油产量自2016年年中以来上涨了27%,达到1070万桶。而俄罗斯作为做大的石油生产国,其产量稳定在1100万桶。

需求方面,伊朗的原油主要出口国家分别为欧盟,中国和印度。以法国,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欧盟主要国家已经表态不会追随美国从伊核协议退出;伊朗占中国石油进口份额仅占8%;印度炼油厂商表示将会继续以欧元支付伊朗原油。因此从基本面看对油价影响不大,主要是后期美国将要对伊朗实行的经济制裁可能会对在伊朗的外国石油企业造成损失。 image.png

基本面收紧,石油价格处于均衡

2017年初,为删减石油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的现象,OPEC与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在2016年底达成联合减产协议,规定OPEC和非OPEC每日减产至供给总量为3250万桶/日,目前主要产油国已经超额完成了目标。据国际能源署(IEA)资料显示,全球原油库存2月骤降2,600万桶,今年发达国家的原油库存已经降至比平均产量低2000万桶左右的水平,意味着减产协议使得原油市场重新实现了平衡。 

北京时间6月22日,OPEC宣布自7月1日起,将参与减产国家的合计减产执行率恢复至100%,即在现有原油产量水平上增加产量。然而,此项决议并未明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各成员国增产分摊比例,以及增产的基准产量。5月份,OPEC产量为31,869.00千桶/天,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位,同期油价则在70美元以上震荡。image.png

选取2017年以来OPEC月产量与WTI月平均价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较强负相关性关系,即欧佩克产量上涨,油价下跌。欧佩克产量下跌,油价上涨。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影响系数表如下:image.png

其他影响因素

沙特和俄罗斯产量增加。沙特和俄罗斯6月的产量数据表明,这两个国家在上个月都提高了产量。沙特将日产量提高了17万桶,达到3232万桶,俄罗斯的日产量也略有增加,3月产量达到1176万桶/日,并且计划2018年下半年将日产量增加20万桶。美国总统特朗普 6月30 日表示,他已向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提出增加原油生产的要求,以稳定国际市场的原油供应。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他刚与沙特国王萨勒曼通话,提出沙特每日增产或多至200 万桶原油的要求,以弥补部分产油国产量减少造成的供应缺口。OPEC与非OPEC产油国本月 23日在维也纳达成一致,决定从 7 月开始适当增加原油产量。此举有望使国际原油市场日供应量增加约100 万桶。image.png

部分地区供应持续中断。尽管欧佩克和俄罗斯努力增加原油产量,但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等地的原油供应均出现下滑。近期,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重要出口终端再次被武装组织控制,这使该国出口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加拿大最大的油砂设施出现生产问题,其7月份估计原油产量损失逾30万桶/日。委内瑞拉6月的产量较5月份下降四万桶/日,今年以来下降了19&%。而加拿大每日36万桶的原油供应在7月底前不会恢复。这一系列供应波动导致欧佩克最新的增产协议可能无法弥补即将出现的供应短缺,油价未来存在上涨空间。image.png

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减少,支撑油价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四公布报告称,截至7月 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717万桶,自6 月 1 日起持续下降。美国石油协会(API)报告显示该周原油库存环比减少6979万桶。原油库存与油价一般呈负相关,此次库存减少为未来油价上升提供了支撑。image.png

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EIA在2018年度能源展望报告中表示,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不断上升,美国已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今年7月份产量达到100万桶,已占到美国全国原油产量近50%,预计今年年底将会超过1100万桶/日。报告称,美国原油产量将稳固增加到本世纪中叶,2030年将增加至1500万桶/日,2050年则增加至1900万桶/日。此外,EIA表示,预计4年内页岩油产量将不断增加,且在美国原油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为917万桶/日,其中页岩油产量为496万桶/日,约占总产量的54%,到2022年则将达到559万桶/日。image.png

目前,原油供应充足,部分地区产量减少不对总供给造成影响。同时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已成为原油第一大出口大国。为了占据市场份额,OPEC组织不得不提高产量。因此预计未来三个月内油价将继续维持70美元左右震荡,难以突破80美元。短期需重点关注欧佩克原油供应政策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如果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且欧佩克进一步延长减产,将推动国际油价继续上涨; 如果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欧佩克提高产量,国际油价将会回落。

五 油价上涨所产生的影响

油价的上升直接导致CPI的上涨,我们对不同国家的通胀进行分析,并查看其对于货币政策走向的影响。

1对美国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油价不断走高,美国CPI同比都高于2%的目标。美国6月CPI符合预期,创2012年2月来最大涨幅,主要是由于近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随着未来油价持续上涨,CPI将维持温和上涨,支持美联储加息。 6月14日凌晨,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1.75%-2.00%。此次会议声明撤销了5月份决议声明中关于“预计将加息至在‘一段时期内’低于中性利率”的表述。美联储官员多数对今年预期加息的次数还超过了前次,并调升了今年的美国GDP增长预期,预计今明后三年PCE通胀预期都将高于联储长期目标2%。随着油价的不断走高,预计以后加息节奏会更加鹰派。

image.pngimage.png

在美国的CPI统计中,美国劳工统计局将200多个商品分为8大类,分别是:食品饮料、居住、衣着、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娱乐、教育通讯及其他,其中与能源相关的类别主要在交通运输及居住,尤其以交通运输为主。至2017年5月至2018年五月,美国CPI与油价的相关系数超过0.86,高度相关,可见能源价格在美国CPI中的权重较高。

2对欧元区影响

欧元区CPI自2017年3月以来首次达到2%。欧洲央行上调2018年和2019年通胀预期。预计2018年通胀率为 1.7%,3月份时预期为 1.4%。预计2019年通胀率为 1.7%,3月份时预期为 1.4%。预计2020年通胀率为1.7%,3月份时预期为 1.7%。

欧元区货币政策不仅仅是依赖于CPI,更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终值 54.9,创18个月最低,预期 55,初值 55;5月终值 55.5。说明欧洲经济复苏节奏放缓。但PMI仍然处于扩张区间,证明经济依旧处于复苏,只是速度有所放缓。欧元区消费保持稳定,但缺乏进一步回升的动力。因此短期内退出QE还达不到,货币和购债规模仍将维持现状。政策利率仍将维持低位,直至量化宽松 (QE) 计划结束“很久之后”。因此退出QE短期内仍不会提上日程。每月3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将至少持续到9月份,如有必要将持续更长时间。QE将持续到通胀路径出现可持续的调整。因此现有货币政策维持宽松仍在预期内。

image.png

欧元区调和CPI的构成中,交通运输和食品所占权重最大,分别为14.8%和14.1%。交通运输中,燃料及润滑油权重4.2%。虽然能源类在HICP中权重高达9.8%,但单独就石油而言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对CPI波动的影响有限。image.png

对中国影响

国际油价变动带动我国CPI,这种传到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国内原油供需缺口不断上升,对于进口依赖度逐渐加大,因此国际油价波动性更容易传导至国内居民消费。例如我国2007年6月CPI同比为4.4%,7月上升至5.6%,之后始终维持在6%以上,属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水平。同期WTI价格也急速上涨,突破100美元至130美元朝上。image.png

另一种传导机制则是国际油价的波动性传到至国内石油企业,导致国内柴油、汽油价格上升,从而增加了下游工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将导致交通运输、邮电行业的营业成本增加,带动社会整体服务业价格上涨,最终将会作用在居民日常消费品上,推动CPI上升。

根据2009年的新规定,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然而,由于我国国内石油市场依旧处于垄断性质,两大石油巨头对国际油价上涨的敏感度要远远大于对国际油价下跌的敏感度,导致国内油价调整存在“滞后性”,即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迅速跟涨。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滞后两个月下调。并且,发改委对于国内油价进行分段式调控,以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因此使得油价上涨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国内CPI上。

月 CPI 同比上涨1.9%,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 2.2%,持平于前值;食品价格上涨 0.3%,高于前值。非食品价格影响 6 月 CPI 同比上涨约 1.8 个百分点,和 5 月大致持平,因此 6 月 CPI 小幅回升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冲了原油价格上涨对通胀带来的冲击。因此这种路径中,石油涨价因素对中国的CPI影响较小。

对出口国影响

对于石油的主要出口国家而言,油价上涨直接意味着外汇收入的增长,同时带来的国民财富的增加。但持续的价格上涨将导致石油消费下降,或者鼓励其他替代性能源:如巴西和墨西哥的深水井、美国的页岩油。同时也需警惕出口结构单一对于出口国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打击,历史上的“荷兰病“就是由于能源出口的繁荣而出现巨额顺差,从而导致了本币升值,致使国内通货膨胀上升、收入增长降低和失业率增加。

对于进口国而言,石油价格上涨意味着成本增加,最终推动了商品价格上涨。这一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往往具有更强的工业需求并且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能源价格上涨将迫使居民削减在其他项目上的支出。

六 总结

自2011年3月以来,叙利亚危机已持续了7年多,却至今没有看到解决问题的曙光。旷日持久的冲突背后既有中东地区国家的某些共性,又有其本国固有的特性。宗教派别复杂,常见纷争和西方军事介入掠夺石油资源是中东的顽疾;而国内经济困难,腐败盛行和少数派什叶派当权则是叙利亚特有的弊病。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利亚国内爆发了和平抗议,希望总统巴沙尔下台。在经过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之后,这一场政治动荡很快演变成了内战。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支持反政府军,俄罗斯、伊朗、黎巴嫩支持政府军,双方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人员、武器等支持,导致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两方斗争胶着。在政府军即将进攻反对派最大聚集区的关键时刻,美英法为了干扰其作战计划,不顾安理会宪章悍然发动空袭,此举无疑是暴露了西方势力不会停止插手叙利亚内战的野心。同时由于安理会缺乏军事干预的能力,叙利亚冲突更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则是决定叙利亚乃至中东大局的关键,未来叙利亚战局如何,要看美国和俄罗斯谁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更大。

叙利亚处于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地区多个重要国家的桥梁,也是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随着内战的加大,对于石油产地和运输通道安全的担忧在短期内推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加之美国将对伊朗恢复制裁,市场普遍担忧供给端减少将会推动油价的近一步上升。然而叙利亚和伊朗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较少,因此影响程度有限。同时OPEC和俄罗斯的终止限产计划将有助于石油市场重新达到供需平衡。目前的基本面已趋于收紧,但叙利亚政治风险仍未散去,只是暂时平息。未来走势仍将作为左右油价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冲突,将打破目前均衡的局面推动油价飙升。

油价上涨将推动CPI上升,这一点对于各国的影响不同。对美国而言,美国CPI与油价的相关系数超过0.86,油价上涨使得CPI高于2%的目标,促使美联储鹰派加息;欧元区由于原油在HICP中所占权重很小,因此油价波动对于CPI影响有限,加之现在仍处于QE,通胀温和上涨将不会改变现阶段货币政策;而中国目前的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比较大,因此油价波动将对CPI产生影响。然而由于国内油价定价的滞后性以及政府调控措施,国内油价走势并不会完全跟随国际油价,因此对CPI的影响有限短期需重点关注欧佩克原油供应政策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如果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且欧佩克进一步延长减产,国际油价有望突破80美元; 如果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得到缓解,欧佩克提高产量,国际油价将继续在70美元左右震荡。

来源:朱启兵宏观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