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和个税法修正案:外患当前,内需如何单骑救主

事件: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作者:周岳

机构:东吴证券

事件: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

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此外,为堵塞税收漏洞,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拟首次增加反避税条款。

现简评如下:

1.美国挑起贸易摩擦,意在遏制中国崛起

回顾近30年来中美贸易史,摩擦冲突不断。特朗普上台不久,美国再度挑起贸易冲突,将矛头指向中国。事实上,这背后既存在着一些经济基本面因素,还包含政治因素的考虑。

1)选择以中国作为贸易战的对象,具有“损失小降逆快”的效果。无论按照美国口径还是中国口径,我国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而贸易逆差占比远超排名第二的墨西哥。特朗普为兑现竞选时的承诺——降低贸易逆差,中国自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选项。然而,在总体贸易份额占比方面,中国虽然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但中美贸易额在美国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并未超过20%,较之贸易逆差的比重要逊色不少。直观上,对于美国而言,向中国发起贸易战,在自身损失相对较小的条件下,预期有望大幅度减少贸易逆差。

2)国会中期选举压力迫使特朗普兑现承诺。自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政府一直把缩小贸易逆差列为“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重点,承诺要缩小美国与中国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今年11月美国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决定着民主、共和两党在国会的控制权,5月份就开始进入中期选举的密集投票期。为了给中期选举造势,在拿下税改胜利后,特朗普还需打“贸易保护牌”来寻求竞选承诺的兑现。毕竟,这关系到其未来两年能否顺利推行诸多政策,以及后续连任目标的实现。

3)美国希望借机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势头,维护自身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近些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美国的忧虑,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逐渐发生改变。无论是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战略,抑或是美国国防战略报告,都多次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1。美国决定加征关税的行业基本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的目录中。

对于这些涉及到“关税制裁”的行业,美国强调是“301调查”的结果,其实是借知识产权之名来行产业保护之实。以高铁装备为例,美国并没有像样的高铁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理由来表明所谓的“贸易制裁”存在事实依据。我们判断,即使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今后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可能越来越多。

image.png

2.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间接影响更大

中美贸易摩擦拖累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经济体量和贸易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两国之间的任何经济波动不仅会对两国国内造成较大影响,全球经济也将遭受冲击。2017年中美贸易逆差约为3,750亿美元,考虑到2017年我国净出口拉动实际GDP增长0.6个点,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500亿美元出口额的下降将会使经济增速下降约0.08个点。今天凌晨特朗普总统要求美国政府制定拟加征关税的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清单,意味着贸易摩擦可能持续升级,外需不确定性增大,短期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相关行业出口依赖度偏高,中方潜在损失较大。从出口依赖度角度观察,在遭到美国贸易制裁的行业中,几乎所有行业对美出口依赖度均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度,尤其表现在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部门,出口依赖度超出了30%。这意味着,美国开征的惩罚性关税将对相关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威胁。考虑到这些行业隶属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重点发展的行业,对于中国的战略性意义重大。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选择这些行业进行贸易制裁,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mage.png

3.个税改革在情理之中,“扩大内需”势在必行

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早在2017年11月,财政部税政司的所得税处分拆为个人所得税处和企业所得税处;支撑个税改革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也于今年初在国务院文件中首次被提出2。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表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这意味着个税改革早已纳入国务院的工作日程,呼之欲出。5月3日,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个税改革方案目前已上报国务院3。而5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再次提出“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

扩大内需,消费先行。4月23日中央政治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扩大内需”,考虑到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刚开始,重回“基建+地产”老路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这一次提出扩大内需,不应该是一味增加政府投资,盲目上马“铁公基”项目,而应该在结构上做文章,即“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既要结构性去杠杆,又要保证稳增长。因此,居民消费是政策调整的关键点,而减税无疑是短期内提高居民消费率最有效的手段。

4.个税修正案改革力度空前

改革个税法案是大势所趋。我国税收收入中,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第二大税类,2017年占比为27.86%,其中个人所得税近1.2万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3%。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目的在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分为三类:分类征收制、综合征收制和混合征收制。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分类征收制(即对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的所得项目,规定不同的税率),缺点是难以体现纳税人整体负担水平,容易导致实际税负的不公平,其改革方向是由分类征收制向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不过这种转变应当是逐步推进的。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撰文指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合并部分税目作为综合所得,适时增加专项扣除项目,合理确定综合所得适用税率”4。因此这次税制改革可以算得上税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六项改革措施力度空前。相比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本次修正案主要包括5个方面:

1)完善有关纳税人的规定。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两类纳税人实质上是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但没有明确作出概念上的分类。因此草案借鉴国际惯例,明确引入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2)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而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3)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综合所得税率方面,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经营所得税率方面,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这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主的个税负担。

4)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这一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

5)设立专项附加扣除。草案在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既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又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6)增加反避税条款。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image.png

5.个税改革影响有多大?

总量上看,减税对于财政收入影响有限。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减税降费在刺激内需的同时,必然引发对于财政收入减少的担忧。基于4个原因,我们判断个税改革对于财政收入和政府债务负担的影响较小:

1)目前我国个税体量较小,17年个人所得税近1.2万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8.3%,而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6.9%。极端情况下,假设个税改革导致18年个人所得税收入相比17年减少了10%,也仅拖累全国财政收入下降0.7个百分点(18年1-5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

2)个税修正案加强了税收监管和纳税人身份确定,有助于打击偷税逃税行为,在降低税率的同时扩大了税基;

3)个税改革从草案提交到正式实施仍然有一个过渡期,因此对于全年个税收入增速的拖累作用进一步降低;

4)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纳税人群的减少。回顾个税改革历史,2005年8月和2011年6月先后两次提高起征点或缩减税档,均未造成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大幅减少。

image.png

个税改革有助于减小收入差距,提振中低群体可支配收入,利好大众消费。一般来说,居民消费率取决于居民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和消费倾向三个因素。短期来看增强消费倾向难度较大,而提高居民收入和减少收入差距两个途径可操作性较强。本次税改提出了“综合征税、调整税率结构、提高起征点、设立专项附加扣除”等四项具体措施,预计将显著降低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随着“个税改革和精准扶贫”双管齐下,大众消费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利好。

image.png

6.资本市场影响几何?

综合贸易摩擦和个税改革两个事件,我们认为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随着贸易摩擦升级,经济增长承压,权益市场波动性进一步增大,风险情绪的提升利好债市,维持下半年10Y国债3.4%-3.6%判断;二是个税改革力度超预期,政策红利的释放带来结构性利好,消费板块特别是大众消费品相关个股存在阶段性行情。

7.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超预期,个税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