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油价史回溯—商品背后的周期力量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于1859年。150多年前的8月27日,美国科农·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走向现代化经济舞台。150多年过去了,从北美到非洲,从陆上到海洋,笔直林立的钻塔、绵延万里的管道、闪着金光的反应塔,无不勾勒出石油版图的壮美和雄阔。

作者:郭嘉沂/付晓芸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于1859年。150多年前的8月27日,美国科农·德雷克上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走向现代化经济舞台。150多年过去了,从北美到非洲,从陆上到海洋,笔直林立的钻塔、绵延万里的管道、闪着金光的反应塔,无不勾勒出石油版图的壮美和雄阔。因此,1859年被认为是美国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元年,世界石油史学家习惯上把1859年作为世界现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当前石油已成为现代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作为商品世界的龙头老大,石油有着各品种价格“风向标”和“指挥棒”的美誉。因而研究石油价格对于研判整个商品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系列报告中,我们以长周期油价为代表性指标,研究原油的周期性,同时简要分析其他重要大宗商品,如黄金、铜以及商品货币在不同商品周期下的表现,作为商品投资以及宏观分析的参考。

一、百年油价史

从有记录的1861年至今,按不变价计算,油价共经历过三个暴涨的阶段——分别是石油资源被发现的最初十年、上世纪70年代以及本世纪初的十年。19世纪九十年代以及20世纪初十年油价也出现过1倍以上的涨幅,不过相比前文提及的三次暴涨阶段其涨幅相对偏小,而其余的数十年间油价整体处于低波动的震荡阶段。

从时间上来看,除去20世纪五十年代油价显著上涨的缺席,每隔17至18年油价就会出现一次持续时间约十年、中枢显著抬升、且波动显著放大的行情,无论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如何,这显得非常有周期性(详见图表 1)。image.png

从供给端的主导者来看,石油工业诞生15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竞争多元化阶段、洛克菲勒家族主导阶段、竞争多元化阶段、石油七姐妹主导阶段以及OPEC主导阶段。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当石油资源以及石油开采都高度集中的时候,油价的波动率最低,此时供给端主导者对于油价的控制能力最强,典型的就是19世纪八十年代洛克菲勒家族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七姐妹主导供应的阶段。这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在章节一中发现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价周期性上涨缺席的现象。image.png

二、百年油市演变

2.1 1860至1880年代:宾夕法尼亚繁荣与洛克菲勒的绝对控制

自1859年第一口油井发现伊始至1865年,整个宾夕法尼亚的石油产业都处于一种近乎疯狂繁荣的混乱状态。1865年,一次标志性的拍卖使得洛克菲勒获得了其炼油公司的控制权,这标志着有秩序的现代石油业的开始。

同年,美国内战结束,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扩张经济、激烈竞争以及联合和垄断的时代。至19世纪60年代末,洛克菲勒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不过,石油产量扩张速度之快,最终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从1865年到1870年,煤油的零售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据估计,当时煤油供应能力是市场需求的3倍。

与多数炼油商在此情形下的恐慌不同,洛克菲勒在价格走低时选择逆势扩张,希望将这一行业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以及将几乎所有炼油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联合体。他认为这样的联合体能够清除过剩生产能力,压制漫无边际的价格波动,从而挽救这一行业。到1879年,洛克菲勒取得了胜利,它控制了美国炼油能力的90%,使得价格进入了低波动的十年。

不过1885年起,关于石油资源将枯竭的忧虑开始笼罩市场。许多专家告诫说,宾夕法尼亚油区很快会枯竭。而且就在同年,美孚的专家们告诉最高决策者,美国生产量下降几乎不可避免,而找到另一个大油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虽然在1886年俄亥俄也已经发现大型油田,但是因为充满臭鸡蛋的气味,而无法使用。

2.2 1890至1910年代:沙皇俄国石油工业崛起,车用汽油供给不足忧虑

在美国人还对于宾夕法尼亚石油资源即将枯竭担忧的19世纪八九十年代,沙皇俄国的石油工业已逐渐崛起。其实早在1829年,巴库地区已有82个手工挖成的油坑,只是产量微不足道。直到19世纪七十年代,沙皇俄国向竞争性私人企业开放这一地区,石油工业才有了长足发展。1871至1872年,打出了第一批油井,到1873年,已有20多个小炼油厂投产。1888年时,沙皇俄国石油产量达到了2300万桶,几乎是美国的4/5。而且在此时,美俄都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看到了亚洲上千万的潜在客户。

随着煤油需求显著增长,1890年代初期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但是随着1890年代美国俄亥俄石油气味问题的解决、沙皇俄国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皇家荷兰公司在东印度群岛石油产量的大幅增长,石油供应的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1895年后,业内展开了激烈了削价竞争。

进入二十世纪最初十年,汽车工业的初步兴起使得车用汽油需求明显增加。不过因为在当时的石油提炼技术下,只能从原油中分离出15%~18%的汽油,最多20%。石油工业的一些人意识到,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不久汽油供应将会变得十分紧张。1909年,美孚公司的伯顿预见到不久可能出现汽油短缺,开始着手研究解决提高汽油产量的问题。终于,他试验成功了一种“热裂化”技术,将汽油的比例一下提高到45%。不过直到1913年初伯顿的第一座热裂化塔投产,才成功地用热裂化技术生产出了汽油。

2.3 1910至1930年代:新燃料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大萧条

内燃机的使用在二十世纪初获得了爆发式的进展。继德国海军建造以油为动力的远洋轮船后,1912、1913和1914三个海军年度,英国也大幅度增加造船吨位和造价,这在皇家海军历史上是空前的。此后的一战也直接刺激了船燃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同期车用汽油需求也爆发式增长,1916年,大约有450万辆车在美国注册。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组装线上的汽车便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滚滚而来。1919至1929这十年间,石油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在这十年从10%增长到25%。汽油的增长最快,达4倍多。1929年汽油和燃料油合起来,占石油总消耗量的85%。相比之下,煤油的生产和消耗已不值一提了。“新光明”已经让位给“新燃料”。

机动车时代之初,美国许多人都担心这种“新型燃料”的供应会枯竭。所以即使加利福尼亚州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就已经发现大片油田,1923年成为美国产油量最高的州,但国内对石油短缺的忧虑仍然普遍存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甚至在那一年警告说:“本国的原油供应,正在迅速地枯竭。”但也正是在1923年,美国原油产量10年来第一次超过了国内需求。后来随着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德克萨斯州几个大油田的相继发现,美国产量明显增长,也使西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这个广袤荒凉的二叠纪盆地,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油田。供给过剩使得油价下跌。1927年4月,汽油零售价在旧金山已大幅下降。

1929年10月,股票市场下跌到前所未有的低点,美国进入了大萧条的十年。大萧条使全美国经历了失业、贫穷和困苦,也使石油的需求不再增长。接着,在1930年秋天,一个在美国48州从未见过的巨大油田被发现了。这个被人称为“黑大个”的油田可以独自满足全美国的石油需求。

2.4 1940至1960年代:二次大战和苏伊士运河重要意义凸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石油的使用量超出预期。二次大战之前,美国军方不曾估计到未来的汽油供给问题,甚至用了多少油也不做记录。他们对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区别也缺乏全面的理解,前者是静止战,后者是运动战,因而后者的用油量要大得多。盟军需要的100号汽油几乎全靠美国提供,到1944年为止,约90%来自美国。供给跟不上需求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问题。不过随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东两次石油大发现,供给的忧虑又短暂消退。

二次大战后,苏伊士运河意义凸显,他变成了重要的石油通道。产量与日俱增的波斯湾原油大部分经过苏伊士运河水道源源运往欧洲。苏伊士运河将翻过好望角至苏格兰南安普敦的英里航程缩短到6500英里。到1955年为止,石油已占运河运输总量的2/3,欧洲2/3的石油供应都要经过运河。运河北侧还分布着穿越阿拉伯半岛的输油管和伊执克石油公司输油管。因此,在战后国际石油格局中,苏伊士运河成为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对于日益严重依赖于中东石油的西方大国来说,这条水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同时20世纪50至60年代,也是“七姐妹”快速发展的时期,它们迅速壮大成为实实在在的“巨头”,也开始了对油价绝对控制的两个十年。直到OPEC逐渐壮大,开始试图争夺国际石油巨头控制的20世纪70年代。

2.5 1970至1990年代:石油美元体系和两次石油危机冲击

1973年10月,因美国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帮助其发动针对埃及、叙利亚的“赎罪日”战争,OPEC宣布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恰逢美国国内原油产量衰退、国内需求激增,美国国内油价飙升,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岌岌可危,然而当时的原油贸易仍主要以美元结算。油价飙升也导致了美元流动性的紧张,出现了美元和油价齐涨的局面。为了保住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1972年至1974年间,美国与最大产油国沙特进行了一系列沟通后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赋予了石油另一层金融层面的含义。

继而1978年伊朗政变,出口量骤降500万桶。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阴影犹在,伊朗政变导致的出口中断消息,造成主要消费国恐慌性采购拉高油价。到1980年时,油价过高已经导致欧美国家开始寻找和使用新能源,以及减少汽车排量,造成了对于消费的明显抑制。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也直接造成了80年代的全球性衰退,叠加80年代后北海地区等石油资源的集中开采,油价进入了震荡寻底的十几年。

2.6 21世纪:中国的崛起以及页岩油革命

新千年伊始,伴随着中国入世、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西方经济的逐步复苏,全球经济进入了需求大爆发的年代。而此时,之前十几年油田项目投资缺乏的弊端显现,市场笼罩在石油供应即将见顶的担忧之中,油价有史以来首次突破了100美元(现价)。此后虽然次贷危机导致油价快速下行,不过在2008年底2009年初美联储量化宽松、中国4万亿以及OPEC减产500万桶/天的支撑下,油价触底反弹,重回100美元。

高位的油价刺激了大量长周期项目的投资,也使得之前早就有的页岩油开采技术大规模工业化,美国原油产量重回快速增长势头,而这恰发生在全球经济展露颓势之际。油价自2014下半年起开始暴跌,直到2016年初达到26美元之后才触底反弹。

目前仍不断有消息称陆续有新的油田发现,以及页岩油尚有增产潜力,离供给将见顶的担忧尚且很远。

来源:兴业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