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的护城河为何这么浅

从诞生的那天起,网约车行业的强烈竞争,就没有停息过。而即使在几年以后的今天,按说已经应该进入稳定状态的网约车行业,仍然不断出现新的竞争,新的加入者经常对现有行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作者:陈嘉禾

从诞生的那天起,网约车行业的强烈竞争,就没有停息过。而即使在几年以后的今天,按说已经应该进入稳定状态的网约车行业,仍然不断出现新的竞争,新的加入者经常对现有行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那么,为什么网约车行业的护城河这么浅呢?其实,这和网约车行业本身的行业特质,有一定的关系。

出行是一个消费者明确了解自己的消费,因而极爱比价、极易比价的行业:在消费行业里,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认知是不一样的。举例来说,购买有机高档大米的消费者,并不能自己回家检测其中的农药残留量、种植中的有机程度等;到餐厅吃饭的消费者,并不能100%精确比较两家餐厅的食材、环境究竟如何;购买各种酒类的消费者,并不能准确说出某种贵点儿的酒,到底好喝了多少。

在这些行业里,由于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并不准确知道其品质究竟如何,因此,消费者会倾向于对已经被证实的品牌,给出一定的溢价。因此,现有占垄断地位的企业,就会有其溢价。新进入者由于其品牌知名度较低,也就不容易与现有企业竞争。

但是对于出行行业来说,消费者极其精准的知道,自己到底买到了什么东西(就是从A地以某个速度跑到B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会对价格极其敏感,对品牌极其不敏感。而新加入的网约车公司,也就很容易挑战现有公司的战略格局。其实,在航空行业,我们经常看到,大打价格战的廉价航空公司,经常能够迅速异军突起,其道理也是一样的。

网约车行业的网络效应,没有其它互联网行业强: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网络效应是保护它们的利器。举例来说,越多的人用微软的Office系统,就会有更多的人必须用Office系统,不然你打不开别人发来的文件;越多的人在一个网购平台上买东西,就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卖东西,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顾客;越多的人使用一种聊天软件,他们的朋友们就会被迫使用同一种聊天软件。

但是,网约车行业的网络效应,却更多的只存在于一个城市内。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天天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的,因此,网络效应也就只在本市内体现,而一个城市中的网约车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现有行业龙头公司的全国性布局,不会对新进入的、资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都更差的挑战者,在一两个城市的精准进攻,造成太大的障碍。

乘客的转换成本极低: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客户的转移成本是很高的。比如,对于安防摄像系统来说,如果某公司整体采用了一套系统,那么在新增一部分设备的时候,想使用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就面临和老系统不兼容的问题;一个银行客户想把银行户口销掉、转到另一个银行户口,就需要重新登记几乎所有的绑定关系;一个顾客换一个不熟悉的发型师,就得面对可能剪个烂头、一个月没法见人的风险。

但是,对于网约车行业来说,乘客即使之前一直在使用一家公司的产品,他在下一次叫车的时候,转换到另一家公司也是几乎没有成本的。相比之下,司机的转换成本会稍微大一些,他无法将在之前一家公司的所有评价和积分转到新的公司,换一个新的平台约车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但是,这也并不妨碍现有的司机同时尝试新公司的平台。

资本对新兴行业的躁动:对于资本来说,其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有一个特点,即新兴行业相对于传统、成熟行业,更容易遭到资本的入侵。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其市场前途相比成熟行业更充满不确定性,更容易吸引到高估值,也更容易被媒体报道、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几个原因加起来,就导致新兴行业更容易被新进资本关注,导致更强的行业竞争。这种特质并非网约车行业所独有,而是一种几乎所有新兴行业都会面临的压力。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这种压力会有所减轻。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利用了互联网和定位技术改革了人们出行方式的行业来说,网约车行业是一个极大改进了社会出行效率的行业。只不过,由于出行行业本身的透明性、强地域性、弱网络性、低转换成本,以及网约车行业的新兴属性,导致这个行业里的企业,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更容易遭到竞争者的挑战。

image.png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