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小川的15年

小川要退了,在记者会上他作了任内最后的公开告白,一句“是件很有幸的事”道尽千言万语。这不是一个对自己很高的评价,像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及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圈内,圈友的评价争议很大,

作者: 前沿君

小川要退了,在记者会上他作了任内最后的公开告白,一句“是件很有幸的事”道尽千言万语。这不是一个对自己很高的评价,像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及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圈内,圈友的评价争议很大,下面我以要点式作一些分析:

1,15年的历史,小川的成绩有目共睹,存在的问题也有目共睹,这大概是我给他最简单的评价。

2,在2002年他刚接手时,央行行长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什么太显眼的职位,中国央行行长更不是,那时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几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当时,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治病救人,解除雷区,也就是银行体系经历80年代无序高速扩张带来的极高坏账率,中国银行真的是可以说是要破产了。朱老板带领一群金融人,带监管机构,建立分业体系,之后的改革化解呆坏账隐患。

3,随着这些年金融业发达兴盛、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逐渐增多,金融逐渐成为显学。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央行行长成为向救世主一样的角色存在,站在暴风雨的前线,力挽狂澜,这在全球造就了一批明星式的行长,他们比总统还重要。市场对他们的一颦一笑都要细细思索,以参透天机。

4,小川自然是这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这是他的位置决定的。他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的央行行长,当美国金融体系在2008年底风雨飘摇时,奥巴马知道单纯依靠过去的G7已经无法挽救全球金融体系,必须要有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其中尤其是中国的参与,这才有了2009年的G20全球救市大会。而且,中国的重要性还在于,4万亿刺激政策全球无敌,中国立马成立全球增长的火车头。

5,小川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让中国走向全球体系中心位置的时代。2009年3月,他恰逢其时地发表了那篇关于SDR的文章,这给全球予安慰。当美元的信仰在全球动摇,整个星球都在讨论:全球货币体系未来走向何处?

虽然当时中国经济体量已很大,但是人民币仍然是个小角色,所以只有借助其他的工具来改良全球治理。这是中国多年未见的在全球治理中积极作为的事情(在这之后有亚投行),这篇文章推动了后来IMF对SDR货币篮子的改革,经过多年努力,人民币纳入其中。可以说,小川这一行动干得漂亮。

6,不过,在这之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中国央行,主要的工作都是内部的政策,或者被动对外部的变化作出反应。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汇率机制没有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不断升值,热钱不断流入,外汇储备规模暴增,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其实就是货币超发,怎么办?

小川发明了“池子”,也就是把热钱圈起来,不让它流入市场。池子论引起市场热议,但这其实是不改革带来的无奈,汇率能调整何必要池子呢?

7,尾大不掉的汇率问题,改革一直来得很慢,到2014年左右开始逐步扩大日波动区间,2015年小川选择了一个并不太恰当的时间启动改革。当时,股灾给市场带来的沉痛情绪尚未消散,但是汇率的巨震接踵而至。再加上当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引起了海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极度悲观的情绪,央行也不得不采取许多紧急措施,避免人民币急速贬值。

当时,海外批评中国央行和市场沟通不足,小川大半年不见露面。到了2016年初,他才主动出来接受媒体的长篇专访,解读这次改革背后的惊心动魄,这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小,但这一仗,他打赢了。去年,人民币的凌厉升势让市场措手不及。

8,资本项开放问题应该是小川的一个心结,这是多年的目标,多年的无奈,第一次准备改革,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十年之后,遇到第二个机遇,结果却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

但是到了2012年的时候,也许他觉得不能再等了,所以当年有一场关于资本项开放的大讨论,小川亲撰长文来阐述改革的难点、必要性等,这引发了市场的大讨论。这种针对重大政策的大辩论,可以说在中国的政策制定中很少见。央行有这样的勇气开放地吸纳各方参与讨论,包括一些看似没有道理的意见。

不过,资本项改革还是没有如期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2015年实现。这几年,央行开始了小步稳健地资本项开放,推动在各个市场层面可控的互联互联,进而促进资本项的开放。但是,至今没有过大关,这也许要留给下任了。

小川在记者会上说,货币可兑换方面,预计开放的趋势还会继续加大,这里用词妙就妙在“预计”,未来的事已不在他掌握之中了。

9,这些年,小川逐渐成为明星。2013年年中的钱荒,市场看到了中国的央行原来可以这样玩,于是“央妈”之词不胫而走,成为市场对央行的昵称。没有央妈的甘露,市场似乎一天也活不下去,每当市场资金紧张之时,交易员们都在跪拜央妈赐甘露。因为市场一直都在赌,央行是永远会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的,央行永远市场足够的钱来安抚市场。

10,股灾之后,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包括对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2016年底,中国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在抓妖精和害人精的风声之下,市场逐渐意识到,这不是一时的风格变化,而是长远的监管理念和风格的革命。2017年的全球金融工作会议对这个风向进行了确认。

央行则凭借吸取全球金融危机而建立的宏观审慎监管MPA建立了在监管上的权威,这也就后来提的“双支柱”,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央行的地位在三会中凸显起来。现在,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其中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经历了几番的讨论,一度说要合,后来说是不合。

小川还披露了一句干货,双峰模式还要看一看。这句话也就是说不会三会合一起。

11,中国经济这些年脱实向虚日益严重,先富起来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理财渠道,更好的稳定汇报,但是中国金融市场并不能提供真正有能力的资产管理,资本项又没有打开,于是所有的资金都钻到实体经济两大黑洞(地方平台和房地产)里去赚快钱。老百姓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度太高,华尔街的专业术语QE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川受到的关注度则更高,市场觉得他越来越像格林斯潘,想从他的话里挖掘些什么财富的风向标。所以,当他说“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时间,解读认为他支持股市。后来股市崩了。当他说“房贷占总贷款比例还偏低”,解读说他是鼓励大家去贷款买房。后来房市疯了。这像是一个一个咒语。

不过,市场只是关注他所需要的,后来小川还警告过金融风险,海外市场高度关注,所以今天彭博记者提问时又专门重温了他的话。

12,小川做对了很多事情,在这15年中,他打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国央行,他自己也成为学术官员的代表。这是央行之幸。但是,他也有最大的遗憾,这并非央行能够主导得了。

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他说,“在风险酝酿期,行业和地方追求增长的积极性很高,客观上希望放松‘银根’,金融活动总体偏活跃,货币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容易使市场主体产生错误预期,滋生资产泡沫。当风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金融机构和市场承受力接近临界点,各方又呼吁增加货币供应以救助。”所以“宏观调控很难有纠偏的时间窗口。”

央行没有独立性,被迫地不断地放松银根,而现在的金融监管也许是开始的第一步,今天的记者会他也很鲜明地批评了过去的资金堆积式的增长。那么,未来他的接班人如何纠正这种不独立的央行状态?如何真正管好中国的货币总闸门?

13,十五年沧海一粟,小川的未竞之路,也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未竞之路。正如他所说,许多改革的方案他们都研究了,就是要找时机推进。他的下一任要沿着小川的路走多久?会沿着小川的路走多久?或者是,来一个超越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