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金科冲刺港交所IPO 智能金融第一股成色几何

自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保险上市近半年后,近日同样有着科技色彩的“智能金融”服务企业维信金科集团也在港交所披露了上市申请材料,拟在香港上市。而从公司联合保荐人来看,瑞信、高盛和摩根大通三大外资大行联袂助阵,阵容可谓强大。

自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保险上市近半年后,近日同样有着科技色彩的“智能金融”服务企业维信金科集团也在港交所披露了上市申请材料,拟在香港上市。而从公司联合保荐人来看,瑞信、高盛和摩根大通三大外资大行联袂助阵,阵容可谓强大。那么这家号称“智能金融”服务的企业究竟成色几何?让我们一睹为快。

港人港股

虽然依招股书资料,维信金科是中国一家领先的独立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在2006年就开始在境内开展消费金融服务。然而根据公司股权结构显示,维信实为港资企业。公司创办人为廖世宏和马廷雄。目前廖世宏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廷雄担任非执行董事、主席兼控股股东,两人均为香港籍背景。从股权结构来看,马廷雄持股41.27%。廖世宏及其母亲郭廉英持有13.98%。公司两位创始人合计持有该公司股权达55.25%。

Clipboard Image.png

若上市成功,维信金科将是正宗的“港人港股”,成为香港人内地创业成功的典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维信金科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截至2017年12月31日,维信金科已经是中国排名前10的独立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而以贷款未偿还本金余额计,维信金科的维信卡卡贷产品系列更是在中国的信用卡余额代偿市场位列第一,占据了大约16.4%的市场份额。

“巨亏10亿”值得探究

维信金科目前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类,包括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及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且全部是基于分期付款模式。客户群体主要则是面向通常持有银行账户及信用卡但未得到传统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优质及近乎优质借款人。

Clipboard Image.png

在新增贷款方面,维信金科上市文件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维信金科分别实现贷款总额35.3亿元、78.7亿元、24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63.7%。总收入也是节节攀高,2015、2016、2017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4.3亿元及2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9.6%。

但是盈利数据却不理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维信金科分别录得亏损净额3亿元、5.7亿元和10亿元,数额相对巨大。

Clipboard Image.png

不过从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则是因为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大幅增加所致。实际上如若除去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的影响以外,维信金科于2015年、2016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6亿元、2.8亿元,而2017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则为2.9亿元。

Clipboard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一些新上市公司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对利润的影响一直都在扰动市场神经。无论是此前亏损63亿元的美图,亦或是巨亏61亿的易鑫都在上市前后受到这一因素干扰令不少投资人不明就里。而这一次维信金科的亏损同样也似被过度渲染。从此前美图和易鑫集团在招股书中对亏损的解释来看,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维信金科。

Clipboard Image.png

(摘自:美图招股书)

Clipboard Image.png

(摘自:易鑫集团招股书)

具体而言,其实这些被外界错误解读的亏损主要是与公司使用不同的会计准则计算有关。.根据在香港上市采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优先股往往以公允价值计入负债项目,且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当优先股公允价值增加时,其公允价值的增加额计为当期的一种损失;而当优先股公允价值减少时,则其减少额则会计入当期利得。不过如果按照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由于其对可转换优先股的处理跟IFRS不同,所以一般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亏损。另外即使按照IFRS规则,优先股一般在上市时也会自动被转换成普通股,因此这一亏损在上市后的下一个财年也将随之消失。

实际上,优先股的价值是跟随着企业的发展在动态变化的,而并非要企业真的要掏出真金白银来兑换,因此也并不会对公司的实质经营产生影响。反而换一个角度考虑优先股公允价值上升反映的其实还是企业发展前景向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对于维信金科录得的“巨额”亏损值得细细推敲。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公司计提了高达12.9亿的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较之往年大幅提升,反而从侧面反映了公司市场估值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公司利润经调整,盈利达2.9亿,提振明显。

线下业务仍然贡献相当比例的收入

虽然标以线上服务,然而根据维信财务数据,2017年,基于门店服务的线上线下业务仍然贡献了43.9%的利润,看起与公司“线上”的定位并不相符。

Clipboard Image.png

仔细研究可发现,因为线上线下业务平均贷款周期偏长(50个月),而收入比例取决于余额的规模,所以在收入上显示线上线下业务仍占据较大比例。事实上,以新增业务看,2017年维信互联网业务已占全年新增业务的90%。

Clipboard Image.png

智能金融、用户经营模式仍可期待

作为一家依靠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提供商,维信金科在智能消费金融领域同时还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蜂鸟大数据平台和智能信贷机器人等多项技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消费金融服务,获得了监管和市场的肯定。

在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开始从投资驱动模式转变为消费驱动模式的今天,维信金科面对的可以说是蓝海一片。

从国内金融消费市场情况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消费金融市场的贷款未偿还本金余额由2012年的约人民币2.53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人民币6.09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4.6%。而在线上消费金融市场前景更是光明,从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来看,2016年中国线上消费金融用户数量增加至1.2亿人,占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约16.1%,预计到2021年该数目还将增至3.9亿人。另外线上消费金融市场的贷款未偿还本金余额于2012年至2016年间已经由约70.4亿元增至562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8.9%,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同时预计到2021年将进一步扩大并达到约人民币8.73万亿元,即2016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73.0%。在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维信金科搭上消费金融浪潮,抢占行业先机,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动力。

事实上,维信金科在各项经营数据上也很是强劲。

首先从用户数量来看,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维信金科的注册用户数分别为110万、1230万和4840万。截至2017年末,4840万名注册用户中已有3390万名用户的身份已经得到核实,其中超过84.3%在央行征信中心有信用记录。维信金科在480万笔贷款交易中累计向250万名借款人提供信贷产品。

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维信金科在风险控制方面显得经验丰富。从数据上来看,公司目前逾期率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截止2017年底,公司客户贷款总额132.8亿,去除减值拨备17.97亿,客户贷款净额达114.8亿。

Clipboard Image.png

从客户逾期贷款的账龄来看,维信金科的逾期期限全部都在一年以内,其中不超过3个月的比率为8.9%,而3个月以上、至多12个月的比率为8.7%,处在行业中位水平。另外以大于三个月的逾期数记作坏账计算拨备覆盖率,公司2015、2016、2017年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8%,193%和156%,显着高于同业非银金融机构100%左右的拨备覆盖率,也较此前监管对一般商业银行 120%-150%的拨备红线来的高。

比较好的看点在于,公司借助尖端技术不断增强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维信金科已开发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控制整个贷款周期的信用风险。另外在独立线上金融服务提供商里面,维信金科是少数拥有可直接、实时及官方授权的读写方式访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消费者信用数据库的独立机构之一。此外公司专有核心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信用数据及补充数据,目前已经拥有50多个独特的评分卡,由此也形成了具有核心优势的风险定价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