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归乡VS我的归乡【归乡记系列▪2018】

年关已近,朋友圈开始各种晒,或者文字,或者图片。然后,我终于发现,继别人家的A,别人家的B,别人家的C之后,还有了别人家的归乡。大致别人家的归乡,总是无限温情,无限伤感,比如"回不去的故乡",比如"故乡的灵魂",比如"乡愁",比如"妈

一、

年关已近,朋友圈开始各种晒,或者文字,或者图片。然后,我终于发现,继别人家的A,别人家的B,别人家的C之后,还有了别人家的归乡。

大致别人家的归乡,总是无限温情,无限伤感,比如"回不去的故乡",比如"故乡的灵魂",比如"乡愁",比如"妈妈做的菜"。但归乡到了我这里,不好意思,请原谅我的用词与没心没肺:归乡其实是件无聊的事情。

春节这种大规模的归乡行为,是与中国的经济腾飞一起发展起来的,它背后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一年一次,归来再离去,重逢再分别,伤感、思念、无奈、兴奋、期待、彷徨,等等,不一而足。再配合春节这种隆重的传统节日,令归乡更多了一丝神圣感。

image.png

可是啊,人这种动物,最怕的是一年一次的重复,当一件事情重复发生,成为常态的时候,它的所有仪式感都会最终沦为无聊。第一次归乡,情绪满怀无释处,第二次归乡,可能还是,但一次又一次,预期就产生并提前实现了,于是,原来的期待都在渐渐地消逝。

另外,技术是个好东西,但技术杀死了浪漫。如果是真真切切的久别重逢,可能真的会热泪盈框。然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嗯,至少在我家这边如此)。只要我愿意,我每天都可以见到我想见的亲人或者朋友,听到他们的声音。技术让我的情绪得不到时间的积累,至年底归乡时爆发。

由于没有积累好满怀情绪,归乡就仅仅成了一个习惯而矣,或者一个习俗而矣。观察我家乡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真不好意思,其实归乡,对我们而言,就是换了个地方与自己手机互动。

习俗是不容易改变的,但也并非完全不可改变,对归乡这一习俗的挑战来自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的冲突是不用多说的,对我这个年龄处于尴尬阶段的人来说,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婚姻了。

由于年龄渐长,这两年来,父母觉得你是个烫手的芋头,亲戚邻居再火上加油,媒人们觉得你奇货可居,看你的双眼直冒黄金(出于好奇,我打探了一下,一位媒人做成了得4000,还有各种红包,在农村这个收入不算低)。

风尘仆仆回到家里,将自己收拾干净后,接下来就要奔赴各个战场。后来,我发现除了催婚,还有催生,催二胎,堪称三部曲。

image.png

我本人还只在第一部曲里面,有时候的对话简直啼笑皆非,总结起来,无论是父母,还是邻居或者亲戚,他们的观点有两个。

第一,是个人就可以,只要这人不缺不瘸,你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你说的什么感觉在他们看来是件非常奇怪的东西,先上船,再培养感觉才是正道。第二,你一直不结婚,父母这边是希望你放低要求,而亲戚邻居那边是说你要求太高。我邻居家那位女孩,父母一个一个塞过来,不见不行,可是见了不要,乡人传之;这女的要求太高了。

父母亲戚会说这是为了你好,其实说再直接点,他们只是要维护在这块地方的体面。家有不婚子女,这简直是奇耻大辱,这就又是一个价值观上的冲突了:父母所珍视的社会关系在我们这里渐行渐远。

农村,在文字作品里,总是被写成了乡村,但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很少像文学里写的那样淳朴(请注意,这不是共和国的过错,不是共和国毁了中国文化的过错,今天多数农村的精神面貌仍然与几百年前吴敬梓笔下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没有两样)。农村的经济资源少,因为少,所以才会更加争夺与算计,欺凌弱势群体,农田争夺水资源,建房子争夺寸土,都可以大打出手。

image.png

农村的社会关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这层关系如果再深入一下,农村的社会关系其实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耕地是以血缘基础划分的。耕地将人绑在了土地上,绑在了这个圈子狭小的地方,形成经济控制与经济依赖。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摆脱了这一经济控制与经济依赖,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在自由的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工作,获得了自己经济上的独立。

这导致了,我们与我们的亲戚,如果一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二没有共同的事业追求,三没有经济资源上的互补,那么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不会再有交集,人怎么可能与一个自己没有交集的人产生情感关系呢?

image.png

所以,我们回到故乡,回到一堆亲戚里,聊不上一句话是非常正常的。很不幸的是,这会被打上不尊重长辈的印记。

而无论承认与否,父母们拼命维护的体面所处的农村社会关系,已经在瓦解中。如果它得不到其他方面的重建(比如兴趣,比如事业),那么自然所赋予的血缘关系是不足以支撑农村社会关系的继续。你可以感叹所谓的人心不古,但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这真的说不上农村的衰落与破败。比起过去农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自我意识觉醒的生活,这是人性的进步。摆脱了控制与依赖之后,我们的情感其实可以变得更纯粹。

三、

进步总是有代价的,尤其是过去经济发展的如此迅速,如此不可阻挡,它几乎没留足够的时间让人去准备。

这个代价并不是来自经济层面的,从经济层面来说,至少在我这个遥远的村子里,每个人都受益了,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其物质生活的充裕,是以前所不敢想。

这个代价来自精神层面,并且在人群中的分配是不成比例的,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承受的代价最大。

对我们来说,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是享受,然而对这一代老人来说,这是被放逐,被抛弃。他们身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轰隆隆的时代突然间把农村的年轻人抽走了,而他们并不为时代发展所需要。他们将是最孤独的一代老人,同时他们没有做好过独立生活的精神准备。

这个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一个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如果他们的子女不出去,日后的经济压力与差距会令他们更痛苦。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时代不负卿?

而我们父母辈呢,他们的前半身基本上是按农村模子刻出来的。因此,尽管农村的社会关系在瓦解中,他们仍然会去维护它的价值,维护自己在这个关系里的体面,会让你参照他们的生活,再过一遍。典型如催婚,如攀比子女工资。

所以吧,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就是无可避免的,这也是进步的代价。

结语:

从我记事起,我家前面那座山一直没变,那片田野也没变过,那个水库也没变过,这些年,唯一的变化就是大家的房子越来越好了,还有就是人事的变迁了,有的人去世了,有的人出生了,有的人嫁进来了,有的人离开了。

image.png

此情此景,或许可以让人感叹一句: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但,真的很无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