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系列之:中国食品(506.HK)——之前的投资逻辑,变没变?

上周从黑色星期一,到黑色一星期,全球市场开启暴跌模式。在市场恐慌之下,多数人慌不择路地逃跑,视下跌为风险。然而,与投资者感受相反的是,其实下跌是风险的释放,上涨是风险的积累。

上周从黑色星期一,到黑色一星期,全球市场开启暴跌模式。在市场恐慌之下,多数人慌不择路地逃跑,视下跌为风险。然而,与投资者感受相反的是,其实下跌是风险的释放,上涨是风险的积累。当股价一步步走低时,风险在逐步释放,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露出估值上的优势。

投资如果看天看周,是在与神经病一般的市场做交易(你的教科书可能告诉你市场是有效的,然而,真实情况是,短期市场就是个神经病)。投资,是一个思考终点的问题,投一家公司,不是思考股价会到哪,而是思考公司会到哪。

2017年,我多次推荐了中国食品(506.HK),现在我的逻辑仍然没变,并且我认为这轮暴跌让中国食品在估值上出现了优势。

▌一、如何面对市场的恐惧

2017年,在中粮系一系列的动作之下,中粮系三家公司:中国食品(506.HK)、中国粮油控股(606.HK)、中粮包装(906.HK)都走得不错,股价都到达一个高位水平上。

不过,在黑色一星期下,中粮系一样逃不了,集体大跌,股价均到达一个低位水平。

其中,中国食品逼近剥离长城跳涨前的股价。image.png

中国粮油控股逼近17年的低位。image.png

中粮包装跌到入股清远加多宝方案公布大涨22%前的股价,不仅如此,还低于复星的入股价。image.png

这是不是就是投资机会呢?

众人贪婪,我恐惧;众人恐惧,我贪婪。

金融市场上,许多人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但真正理解的却是很少,所以许多贪婪地抄底却最终发现抄在了半山腰。

市场交易,有买必然有卖,必然有一方看错了,你凭什么认为自己不是傻瓜呢?股票市场上赚钱,是赚三个优势的钱:信息优势、分析优势、心理优势。

这里面,信息与分析是入门,不说你是否形成了对对手盘的优势,你至少要有一定的客观判断。如果你没有说服自己押注的信息与分析,你压根不了解你投资的标的,那么很难说你会获得心理优势(如此,三个优势都没有了,这不赔钱谁赔钱呢?)。但是,拥有了信息与分析的基础后,并不代表你就能获得心理优势,心理优势还取决于你对自己性格的把握。

人性上面,普罗大众,都难免有以下几个问题:怕枯燥,怕无聊,又贪婪,又恐惧。拿着仓位不动是件太无聊的事情,追踪市场热点看跌宕起伏才是快意投资。埋首公司资料分析是件太枯燥的事情,立即买入上车享受市场的颠簸要有意思的多。看每天账户账面浮盈增加心花怒放,看每天账户账面浮亏扩大则忧心忡忡。

上面的这些问题,是个人都会有。因此,我说的心理优势不是取决于性格,而是对性格的把握。这是指你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小心控制它们的影响。在控制人性上的影响时,有两个因素可以起作用,一个是估值,一个是公司会到哪。

所以,要让自己克服市场的恐慌,更中肯判断中粮系的大跌是不是投资机会,主要就看这两个问题。

这里我们只谈中国食品。

▌二、中国食品的估值

中国食品17年有两个动作,一个是剥离福临门,一个是剥离长城,所得现金一是用于派特别息,二是根据公告偿还债务。因为完成时间都是下半年,无法得知完成后中国食品的财务报表究竟是什么样。

因此,在中国食品上,我倾向于把中国食品的市值看作是136亿港币(目前市值107.4亿+特别息28.7亿),也就是没有派特别息前的中国食品。

剥掉金帝巧克力,福临门、长城之后,中国食品下面就只剩一个中可饮料,负责可口可乐业务。福临门、长城好估值,福临门卖了12亿港币左右,长城50亿港币。所以136亿的市值对应中可饮料是74亿市值。

这块业务过去的营收如下图:进入2011年之后,增速开始放缓,从2015年起开始下滑,但2017年已经企稳。2017年营收达到75.68亿,同比增加了22.9%,整体销量增加了32%,如果剔除新装瓶厂的收购影响(2017年4月1日完成收购),销量增加8%。产品单价方面,一季度较16年有所下降,二季度开始稳步改善,上半年毛利改善0.3个百分点。image.png

因此,可以判断,2017年开始,中可饮料这块业务开始企稳。

中可饮料究竟赚了多少钱没有详细信息,然而我们可能从中国食品的净利润与少数股东权益比较可知。中国食品其他三块业务进入2010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基本都是亏损,而少数股东业务这块利润却比较稳定,这说明中可饮料的盈利是比较稳定的(注:可口可乐占中可饮料35%的股权)。image.png

查中国食品下面的子公司,除了两家葡萄酒孙公司存在少数股东权益,剩下少数股东权益全部产生中可体系。因为其他业务贡献的利润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少数股东的利润基本全部来自中可。从持有比例来看,少数股东权益至少占35%。image.png

按35%算,2016年少数股东权益2.44亿,对应中国食品65%这部分的利润就是4.53亿。前面提到,目前136亿市值(市值107亿+特别息)中,中可饮料的市值是74亿,这就对应静态PE为16.3倍。

2017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是4亿,这个里面有2017年4月1日完成与太古的可乐业务收购和出售的影响,无法精确估出经营产生的净利润是多少,从过去中可的经营较稳定出发,我们假设17年净利润不变,那么也是16.3倍的PE。

而对于一个经营稳定,有品牌护城河的业务,16.3倍的PE明显是偏低的,给20倍以上是很正常的。

▌三、中国食品将去哪

关于中国食品的去向问题,在我之前的几篇文章里都提到了,这里简单地说下。

把一系列业务剥离后,中国食品这个壳将变得非常简单,业务清晰,容易看懂,拥有品牌优势。

不赚钱的业务剥离后,它们曾经占着的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上,都会释放出来,以后公司可以专注可口可乐饮料这块业务,公司换掌门人也表明了这一点(换走了酒业出身的,换来了可口可乐出身的)

另外,卖掉不赚钱的资产,回收了近62.7亿的港币资金,特别息派掉了28.7亿,还剩下34亿的现金,可以用来改善资产负债表,比如如公告说的偿还贷款,也可以进行并购运作。

站在这两个角度考虑,16倍左右的PE显得更偏低了。

我之前还提到,剥离长城后,中国食品还有三张可能的牌打,其中我觉得混改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且是相当可能的,因为这是中粮系混改的方向。

中国食品剥离几个资产后,剩下一个干净的可乐壳,再加上干净的股权结构,方便后续的资本运作。image.png

这点可以参考中粮包装(906.HK),原来中粮集团的持股比例达到60.15%,2016年1月,引入同行业巨头奥瑞金,2016年5月开始搞员工持股,年底完成。2018年管理层与员工又以5.45元减持了5450万股给复星,并且两年不能减持。image.png

中国食品的混改路径应该也是如此,先引入外部投资者,再完成员工持股,这个里面大股东和管理层对股价的诉求,各位自己意会。

另外两张牌,一张是加多宝,一张是怪兽饮料,之前的文章都有过详细的讨论,不多谈了。

▌结语

市场跌宕起伏,看到越长期,越清晰的终点,越能平静面对股市的跌宕。并且,在暴跌中,在恐惧中,许多人失去了心理优势,盲目抛售,这意味着大量的对手盘可能在犯错误,给了你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不错的股票机会。

我认为不仅中国食品(506.HK)上出现了估值优势,我觉得中粮系的另外两只股票:中粮包装(906.HK)和中国粮油控股(606.HK)上面都出现了估值优势。

但请注意,我没有叫一个人马上去抄底。市场在剧烈地调整中,惟一能托付自我的是你对一家公司的了解,你需要自己去了解,并且意识到自己在暴跌的市场中内心所充满的恐惧,告诉自己从估值出发,看更长期的终点,而不是关注一个短期如神经病般的市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