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VS亚马逊:大汉帝国与古罗马的巅峰对决

两千年前,同时进入巅峰时期的古罗马与大汉帝国,碍于地理的阻隔,无法短兵相接,今人都猜测当罗马铁骑遇上大汉军队,胜负如何?

1月份的一个由美国风险投资数据库CBInsights举办的赛事,华尔街投资者在全球选出64家各个领域的热门公司中,选出一家认为最值得自己投资并能够长线持有十年的公司,结果竟然是阿里和亚马逊的最后对决,而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阿里巴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至少传递出了两个信息:

1、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和亚马逊所代表的市场空间和确定性最受肯定。

2、两家公司已经到了针锋相对的位置。image.png

10月中旬,阿里市值曾短暂超越亚马逊,然而短短三个月,亚马逊市值陡然拔高了2000多亿美元,阿里巴巴则近乎原地踏步,如今亚马逊市值已经超过67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4800亿美元,差距重新被拉开,这究竟是为何?

今天,阿里巴巴与亚马逊公布了财报,谜底揭晓。image.png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830.28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为人民币233.3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71.57亿元增长36%。按Non-GAAP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270.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24.91亿元增长20%。收入受到新零售业务的刺激超预期,核心电商业务实现持续高增长(+57%),云服务同比增加106%,而利润则受广告业务和文娱业务的影响低于预期,加上阿里公布收购蚂蚁金服33%的股权的影响,盘中阿里大跌6%。image.png

亚马逊:净销售额为604.5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37.41亿美元同比增长38%。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8.5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7.49亿美元相比增148%;亚马逊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21.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55亿美元相比增长69%,四季度收入和利润都超预期(自然全年超预期)。不过第四季度净利润中包含了美国税收改革法案所带来的一笔约7.89亿美元的暂缴税款利益,除去这个,亚马逊还是那个亚马逊,收入持续高增长,利润人为压得很低,亚马逊盘后大涨超6%。image.png

一涨一跌之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家进入到决赛点,东西方最具竞争力的公司?

一、阿里与亚马逊,大汉与古罗马

首先要承认的是,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确相似的地方。

1)都以电商起家,都用电商改变了零售的生态

2)都有一个从一而终的优秀领导者:马云、杰夫贝索斯

3)在各自的市场中独占鳌头,中国市场阿里巴巴处绝对优势,欧美地区则是亚马逊的天下

4)都往云计算方面发展

但从根本上看,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在电商的发展路径就有所不同。

亚马逊(AMZN)成立于1995年,以网上书店的切入点,不断丰富品类,投入大量资本建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依靠规模优势成为综合电商公司,2010年后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开始引入第三方,如今第三方服务的收入与自营已经对半分,亚马逊又具有了综合电商平台的身份,16年开始,开始利用从06年就开始准备的至今已经成熟的云计算业务切入线下,收购全食、布局线下无人商店Amazon go,这个阶段,亚马逊建立起了一套依靠技术的体系,物流、信息流、财流实现了自我加强的闭环,这是亚马逊可以20多年不赚钱但仍然被资本市场接受的底气。

亚马逊想成为最为成功的公司,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策略,引进第三方,发展电商平台都是为了应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投入的云计算和Echo智能影响为了抢占未来零售的入口和话语权,不断跟新服务与科技,解决消费者痛点。本质上,亚马逊原本的初衷注重在消费端。image.png

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以来就做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并通过对各领域的切入,依靠中国审查政策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平台式电商企业,一直保持6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阿里巴巴始终为了做大电商平台,直接对云服务,金融服务上投入,培植菜鸟整合现有资源以补足。阿里巴巴要的,并不是自己下海干活,而是想成为一个超级节点,成为商业到客户的必经节点,扮演一个“收税人”的角色,并通过自身的绝对优势去影响商业规则,所以阿里有着亚马逊无法理解的多范围扩展热情。本质上,阿里的业务是更加倾向于TO B的。image.png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代表了两种电商服务模式,亚马逊通过Prime服务欧美发达国家庞大的中产阶级,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解决地广人稀国家的服务问题,再通过科技精确定位人群,优化物流成本以获取最高的利益,所以亚马逊天生的基因就是习惯于精耕细作。

阿里巴巴所要发展的电商平台以及平台相关的金融服务,菜鸟物流等,是一个可以打包输出的电商解决方案,如何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以吸引商家,并通过商家的规模化来提高用户的粘性,方式虽然粗犷但也很有效,从这一点看,阿里巴巴的野心比亚马逊更大。

随着两个电商帝国的扩大,入口与流量是未来数据时代的必争之地,亚马逊正在泛娱乐产业发力产生内容流量,利用智能音响充当入口,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的业务将会让两者的重叠度越来越高。而阿里巴巴也正在发展自己的自营业务,提高产品的质量,天猫与淘宝业务收入的不断靠近就是最为明显的证据,2016年年报中,阿里GMV天猫和淘宝分别占据42%和58%,差距还在不断缩小。

这两家世上最强大的互联网帝国,有点像巅峰时期的古罗马与大汉帝国,各自在彼此的疆域茁壮成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两种迥异的制度,但并不妨碍各自成为当世最强大的帝国王朝,何其妙哉。

二、帝国崛起的必然

电商在to B 端渗透率继续提高是趋势,而对于to C端,电商带来的便捷度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从两个公司的财报看,都能看出电商业务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就算如美国和中国已经发展至成熟的电商生态,网上购物额占零售总额分别是10%/15%。这是因为纯网上电商带来的有限体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以重新激活电商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阿里和亚马逊都在早些年已经着手准备线下的布局,在新零售的刺激下,以中美两国为首的电商渗透率将会持续提高。image.png

消费升级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带来增量。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从淘宝转向天猫,C2C业务向B2C的转移,网易严选的兴起等都是消费者从价格导向变至品牌导向,这些处于消费升级的国家将是大机会。而一些网络开始普遍化的国家,电商的发展就很有可能走过去中国走过的道路。

亚马逊有3.1亿用户,其中44%通过亚马逊搜索产品,阿里巴巴有4.93亿月用户,其中有4.43亿是活跃买家,两个分别以欧美和中国为根据地的国家,地位已经难以动摇。无人商店,超级商场等新零售形式处于领先地位。亚马逊以其多年积累的物流节点、平台技术积累已经亚马逊坐拥三分之二的美国线上消费者,占据34%的美国在线零售市场,而阿里巴巴在在线零售B2C业务超过60%,C2C业务占据90%的份额,积累的大量商户已经形成了强用户粘性,未来R&D的投入的大幅增加将会扩宽其护城河,而未来的争夺的核心技术,在于云计算。

亚马逊各种黑科技已经可以支持无人商店的运营,全球领先。Amazon go代表的无人商店是一次零售行业革命性的升级,是真正意义上的“takeand go”,这个与其说是一个商店,不如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运营商店,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画像,成为可贵的资料收集器以进行精准营销。这个系统则基于云计算这个大脑。每一次时代进步,带来的是服务链越来越长,这背后是需求的精细化,云服务为基建,线上线下场景提供入口,大数据和算法为反馈,这样的一个生态会自我增强。从发展的进程来看,AWS已经盈利并贡献超过一半的经营利润,而阿里巴巴云服务虽然领先,但仍处于前期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亚马逊财报,亚马逊云业务依然是该公司增速最快、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去年四季度,亚马逊云业务同比增长45%,运营收入达到13亿美元,占到亚马逊总营业收入的64%。这项业务的实际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5.4亿美元增长至51.1亿美元,增长超出预期。

同时阿里巴巴本季度云计算季度收入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04%达到36亿人民币,环比增长21%,占总体收入的4.3%,过去四个季度阿里云的总营收为111.7亿元。 亚马逊云服务称霸全球,阿里云称霸中国,虽然阿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小,但是占据着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image.png

未来不仅在电商行业,云计算业务是未来的必争之地,阿里的出海或者保住自己在国内的份额还需要云计算做精准配对,阿里的野心需要靠其支撑,这样必然会掀起与亚马逊的全面竞争,拥有云计算优势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马太效应将会让两家拥有成本和效率上无法比拟的优势。

亚马逊占据美国34%的在线零售市场,华尔街公司Needham的研究报告则指出,到2021年,亚马逊的市场份额可能增至50%,而阿里巴巴的份额上升的趋势也还没消除,由于云服务本身所运用的广泛性,其本身在变现后就会成为新的增长极;时间上、投入上的差距无法让后来者短期内轻易赶上,当技术成熟后,将会成为具有巨大价值的资产。无论是亚马逊还是阿里巴巴,他们共同的需求都是让自己成为商业的规则制定者,作为一个超级中介,所有商业活动都要经过它,技术的升级,物流的建设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所以推到尽,未来很可能将只有两个电商帝国占据全球电子商务。

三、帝国博弈的胜负手:第三世界属于谁?

事实真的会这样么?

关键在于第三世界国家,由于亚马逊起步早,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早有布局,而且由于文化相近,进展相当顺利,最近亚马逊也在大举进军澳洲。

但是亚马逊并不太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尤其是人口密集国家,政治、文化的复杂性让其难以完全进入,在中国就是例子,如今亚马逊只有0.8%的市场份额,手机端进展缓慢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流量入口上,亚马逊在智能音箱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优势,但这更大可能是在短期内扩大在发达国家的优势。在物流体系上,虽然亚马逊发达,但不能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PC普及率或许不高,但手机倒是更容易普及,正如过去的中国,支付方式,更清楚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消费者习惯,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占据了绝对优势。

高盛的数据显示,2016年亚马逊支付(Amazon Payments)处理的交易额仅为 60 亿美元。根据艾瑞对具有经济效益(产生手续费或营收)的交易规模进行的统计,16年支付宝一个季度的交易就超过7万亿。亚马逊支付有3300万用户,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有4亿用户。image.png

亚马逊执行长期保证“低价”策略,本能地就会不断盘剥供应商,容易造成关系恶化,而阿里巴巴则因为其“平台化”策略,只提供市场,并直接为当地的物流网络、支付体系提供技术服务去切入市场,本地化的策略让阿里巴巴的吸引力远比亚马逊强。

另外,正如上文所说,阿里巴巴的模式适合整合电商技术的输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输出、收购公司比亚马逊直接在别国建设自己的根据地更加容易被接受。阿里巴巴今年4月顺利10亿美元收购影响力遍及东南亚六国的电商平台Lazada,又通过Lazada将新加坡线上杂货店Redmart,整合本地两家企业在物流方面的优势就是做好的佐证。

尾声

两千年前,同时进入巅峰时期的古罗马与大汉帝国,碍于地理的阻隔,无法短兵相接,今人都猜测当罗马铁骑遇上大汉军队,胜负如何?

结果确实很难判断。可现在,互联网让这种情况成为可能,亚马逊与阿里在全球化时代,定会不断碰撞,这一场大戏才刚刚开始。

所以,当第三世界被阿里巴巴收入囊中,问题就变成:

下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押注发达国家和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你会怎么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