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固收2018年信用策略 | 看不透的利差,等不来的暴跌

作者:刘毅/高国华从历史上熊市的经验来看,企业利润明显恢复的熊市中,信用利差有维持相对低位的基础,信用基本面支撑下评级利差也不会明显走扩。金融去杠杆冲击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监管协调的加强和投资者对监管预期的强化,信用债很难重演5月份的暴跌。信用利差维持低位有自己的合理性:(1)大环境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变相减少了信用债供给而增加了利率债

作者:刘毅/高国华

从历史上熊市的经验来看,企业利润明显恢复的熊市中,信用利差有维持相对低位的基础,信用基本面支撑下评级利差也不会明显走扩。

金融去杠杆冲击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监管协调的加强和投资者对监管预期的强化,信用债很难重演5月份的暴跌。

信用利差维持低位有自己的合理性:(1)大环境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变相减少了信用债供给而增加了利率债供给,信用债变得相对稀缺;(2)资金利率不高、没有集中赎回压力以及大家对票息策略的笃信使得信用债抛压不会那么大;

在评级利差和信用利差维持低位的背景下,17年信用策略的两个误区在于:(1)过分看重信用利差分位数;(2)短久期高评级是熊市的万金油策略。

目前短久期品种调整相对充分,初具配置价值,长久期低评级由于流动性差,一二级价差相对较高,二级收益率有向一级收益率靠拢的压力,评级利差和期限利差依然承受压力。

行业层面,18年化工债有利差收窄的机会,建筑和地产整体信用资质面临下滑,城投信用风险不会到来,主题依然是继续分化。

20171124_175217_231.jpg20171124_175217_232.jpg20171124_175217_233.jpg20171124_175217_234.jpg20171124_175217_235.jpg20171124_175217_236.jpg20171124_175217_237.jpg20171124_175217_238.jpg20171124_175217_239.jpg20171124_175217_240.jpg20171124_175217_241.jpg20171124_175217_242.jpg20171124_175217_243.jpg20171124_175217_244.jpg20171124_175217_245.jpg20171124_175217_246.jpg20171124_175217_247.jpg20171124_175217_248.jpg20171124_175217_249.jpg20171124_175217_250.jpg20171124_175217_251.jpg20171124_175217_252.jpg20171124_175217_253.jpg20171124_175217_254.jpg20171124_175217_255.jpg20171124_175217_256.jp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