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分析报告》发布,生物技术逐渐成为投资热点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带来的居民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健康中国”概念被提升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健康行业已然成为投资蓝海。鉴于此,清科研究中心推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医疗健康行业相关政策、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的研究,深入分析涵盖医药、设备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导致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由此带来的居民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健康中国”概念被提升至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健康行业已然成为投资蓝海。鉴于此,清科研究中心推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医疗健康行业相关政策、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的研究,深入分析涵盖医药、设备、服务、生物工程及保健品五大领域的市场发展前景及机会;同时,通过对资本市场投资分析以及被投企业的研究对比,对未来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方向提出建议。 

医疗健康行业指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核心的综合行业,主要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产品和服务,医疗健康行业覆盖范围广阔,通常包括医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生物医学工程以及保健品等领域。自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以及新生代消费人群对健康生活品质的需求出现,中国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0以上,意味着该项支出逐年递增,居民在医疗健康领域消费稳步上升,但与国外仍存在差距,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开支占GDP5%,而发达国家平均占比约10%,未来仍有大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使我国医疗资源供给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更加凸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国医保基金趋紧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国家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推进医改的实施,比如推行医保控费信息化、医联体的建设。 

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市场容量剧增,多层次支付能力整体提高的大背景下,各项医疗健康行业新政已经具备真正落地的基础,未来5-10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改革的真正质变。根据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6-2017年上半年,中国共出台23项政策,覆盖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及保健品五大领域,其中以医药领域政策出台最为密集,改革力度大,政策重点方向主要为鼓励研发,降低成本,简化审批程序,开放电商平台,其中尤以2016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影响面最大,主要推动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落实“两票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

医药:市场规模近3万亿,互联网+及两票制的出台,深刻影响传统医药产业链 

在医疗健康行业细分领域中,医药行业市场份额占据了半壁江山。医药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卫生材料等多个门类,其中化学制药是医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行业,中国制药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化学制药企业。受监管政策趋紧的影响,2012至2015年间,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16年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增长率有大幅上升,医药行业市场有所回温。

2016年“两票制”政策得出台,着力于药品流通中间环节的减少,一方面使经营企业加强基本药物的采购和配送,减少高价品种的经营数量和规模,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开展,使患者受益,另一方面保证药厂的利益,让一些因为价格低廉、利润空间过小而被迫停产或改成针剂变相涨价的老药又能重新回到医院药房里。同时,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医药电商也成为传统医药产业链的重要补充。

创新药、中医药、儿童药是重点关注细分领域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品市场,但我国的新药研发水平仍未及世界第一梯队,仍以仿制药为主。为促进新药研发,自2015年以来,各项政策频出促进药品研发,也引得一批医药企业不断加大药品研发的力度,。虽然中国新药通过美国FDA批准、成功进入美国市场门槛很高,申请过程漫长、耗资巨大,加上中国创新药不能直接进入医保目录,药物销量也将受到很大限制,企业不能在短期内回收巨大的前期研发成本,创新的积极性受挫,但作为医药研发皇冠上的明珠,随着一批创新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我国创新药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带来的儿童药市场的迅速增长。自2006年以来,中国儿童用药市场规模一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之后,儿童人口数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为儿童用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另外,随着传统中医越来越被重视,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行业,中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领域。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保持较快增长,呈现明显地域产业集群特征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稳定增长,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截至2016年已达到3700亿人民币的规模。在生产类别上,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II类器械上,占据器械生产的50%。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呈现明显的地域产业集群特征,分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重点是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以GE公司的CT机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重点是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以一次性注射和输液器等产品;再次是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重点是综合型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如医用影像、血液分析仪、病人监护仪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就内外资企业分布来看,外资主要占据的是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占整体医疗器械市场的25%,而外资企业主要在医学影像和心血管介入(微创介入)两类产品类别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在本土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中,前四名公司大约占据了所有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将近50%的市场份额,而且份额非常接近。

医疗器械市场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国产器械逐步实现突围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国产产品发展迅猛,国内领军企业如东软集团、迈瑞、万东医疗等纷纷研发了自己公司的高端产品,在磁共振、医疗影像等领域均有所突破,我国国产产品在细分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指日可待。

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创新最为活跃,科技赋能医疗呈现新景象 

医疗服务领域覆盖面比较广,涉及医疗美容、专科医院、养老、健康管理、康复管理及保健等诸多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攀升,尽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在全面下降,但我国医疗服务个人支出稳步增长,过去5年时间,中国的个人医疗服务支出增加了40%多。 

随着2015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医疗”的创业创新在医疗服务领域呈现了最为繁荣的景象,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平台及移动app,比如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大姨吗、美柚,同时也吸引了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医疗领域,如阿里成立阿里健康平台,整合医生、医院等多方资源进驻,并推出“码上放心”,监管药品流通各个环节,实现药品的可追溯管理。 

而随着2016年人工智能的热潮,科技赋能医疗领域也呈现一片新的景象,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进入医疗领域,如科大讯飞推出晓曼机器人,进行病人就诊的分诊和挂号服务,同时也为逐步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国实施智能养老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民营医院井喷式发展,专科连锁机构成为投资热点 医院作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近年来成为国家医疗改革的重点。首先,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放宽准入条件,解除了民营医院设立的基础束缚条件;其次,落实多方面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政策,使得一批符合条件的民营纳入定点范围;再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消“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限制,调动了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营医院人才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民营医院的发展活力。

受上述系列政策红利的影响,民营医院数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呈现井喷式发展。特别是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增长速度达19.3%,民营医院数量正式超过公立医院,成为国内医疗服务发展的一大变革节点。随着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医疗市场,民营医院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虽然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多于公立医院,但在医疗服务能力上仍与公立医院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国内医院发展情况来看,专科连锁医院将成为民营医院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方面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分科越来越细,专科医院专注于某一领域,更容易建立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且相对来说,专科医院的投资成本和周期都比综合医院低一些;另一方面,连锁经营的医院间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一致,可以有效及时的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调整资源配置,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利用,整体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专科医院,如,爱尔眼科、三九脑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都已经在各细分领域成为标杆。

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成为行业关注热点,国内外企业巨头延伸产业链布局 生物医学工程涵盖医学影像、医学材料及人工器官、组织工程、康复工程及传感器,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推动,基因工程成为行业关注热点。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基因测序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础,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 亿美元增长到2015 年的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8.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20 年将达到138 亿美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18.5%。而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在2016年达到50.6亿元人民币,2007-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62.2%。预计2022年将达300亿元人民币,2016-2022复合增速达35%,超出全球增长速度。

从产业结构上来讲,基因测序整体呈现上游寡头、中游洗牌、下游待教育的状态。行业上游为测序仪器和试剂生产供应商,是全产业链中规模最大一环,具有高技术壁垒和封闭性的特点,目前几乎被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两大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公司正积极寻求突破;行业中游为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包括测序服务及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该领域增长速度最快,由于进入门槛低,目前鱼龙混杂,对于测序数据的解读能力普遍不足;行业下游是终端用户,主要包括医院、医院、研究所、大学以及药企的科研机构端,但无论是医生、病人还是普通消费者,目前对于基因测序的测序还处于比较模糊的概念,对其治疗等价值仍不够清晰,处于待教育的状态。我国涉及基因检测概念的公司目前已有几百家,这些企业大部分属初创型企业,大多以有提供第三方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为主,华大、百迈客、伯豪生物、燃石医学等一些大型的医疗企业也在纷纷抢占基因测序市场,市场竞争也逐渐走向白热化。

资方视角: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整体投资热度持续升温,投资机构倾向于前期投资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给都市居民带来的各种亚健康问题,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医疗健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各项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大量的企业和资本纷纷涌入医疗健康行业。从2014年开始,医疗健康市场整体投资活跃度快速增加,投资额快速增长,2016年共发生800多起投资事件,投资约665亿元人民币。从近6年累计的中国医疗健康投资案例中,投资机构倾向于前期投资,有45%的案例在A轮实现融资,天使轮和B轮紧随其后,分别为14%和13%。

细分领域:医药从占比最大的细分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而医疗服务和生物工程投资稳步上升 医药行业作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支柱行业,一直是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热点细分领域。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监管政策趋紧等原因,行业发展增速较缓慢,投资比例有所下降。 随着“互联网+医疗”和基因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模式创新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许多投资机构纷纷投资医疗服务领域的企业,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公司。生物技术在20世纪也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人类生命历程中的革命,也将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基因测序为基础的精准医疗也成为医疗领域的热点。

企业视角:受资企业多拥有用户积累,初创企业偏爱“互联网+医疗” 就受资企业而言,仅36%的企业是近几年成立的初创企业,且多数拥有“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经营模式。其他企业均成立5年以上,拥有多年的经营经验和用户积累;16%的企业成立15~25年,其中约80%的企业处于医药和医疗设备领域;在成立25年以上的受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医药制造企业,且生物制药居多。“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领域,而医药行业又是医疗健康行业的支柱性子行业,为受资企业的集中区。从受资企业所处地域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及江苏五地区是受资企业的集中分布地区,这些地区资本、人才及技术创新能力较高,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医疗服务仍是资本主攻方向,进口替代的医疗器械企业迎来机遇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火热,我国医疗健康行业迎来发展高峰时段,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可达8万亿,在不同细分领域纷纷呈现一些投资热点,医疗投资2.0时代已经来临,医疗健康行业成为投资蓝海。一方面,在传统医疗领域,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专科医院领域等值得重点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渗透及新技术的研发,创新性医疗科技设备、精准医疗技术和服务、创新医疗服务、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将释放巨大商机,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吸引大量资本进入。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作者:行研团队】

本文由清科研究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报告请关注微信公共号清科研究(微信ID:pedata2017)

原文链接:http://free.pedata.cn/1440998437039100.html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