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再携手石四药,大输液格局逐渐清晰

科伦和石四药,这对兮兮相惜的输液大家,虽然之前一直谱写着有缘无分的故事,但是大家依然期待看到后续的发展,猜来猜去,昨天终于有新闻出来。科伦发布公告,表示通过科伦及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石四药5.7亿股,占石四药已发行股本的20%。回查下股权结构,可以看到科伦一直在慢慢的增持中,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15.05%增持到17

科伦和石四药,这对兮兮相惜的输液大家,虽然之前一直谱写着有缘无分的故事,但是大家依然期待看到后续的发展,猜来猜去,昨天终于有新闻出来。

image.png

科伦发布公告,表示通过科伦及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石四药5.7亿股,占石四药已发行股本的20%。

image.png

回查下股权结构,可以看到科伦一直在慢慢的增持中,2017年上半年就已经15.05%增持到17%,在财会上,只可定义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具有控制或者共同控制权利。而这次增持到20%,意味着,财会上会定义为长期股权投资,石四药的当期收益不仅将会并表到科伦的财务中,并且科伦能够参与石四药的生产经营决策,公告中指出,科伦也会依据法规向石四药推荐董事人选。

从“限抗令”开始,对大输液行业也都有所影响,市场有一段艰难期,增速放缓。但从2016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感受到市场回温的味道,目前整个大输液市场,已经走出价格战的动荡时期,不再走低价微利的路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厂家的定价权也越来越大,通过规模效益,提升利润。因此早在石四药还叫利君时,科伦就有所动作,在12年底时,科伦就在公开市场和其他合法方式购买利君不超过14.13亿港元的股份,合计动用不超过24.63亿港元的金额去购买不超过利君已公开的30%的股份。然而峰回路转,到了最后阶段,港交所将议案驳回,理由为未来可能触发全面收购。这次大型的收购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可以看的出,石四药并不排斥这一行为,两家关系甚好。后面的自然也不用多说,这么些年,科伦一点一点慢慢增持,到今天的20%,是不是科伦和石四药强强联手的起点呢?

从产品线来看,石四药主攻大输液,科伦在塑瓶和直立袋上有优势,石四药和科伦是互补的,科伦在塑瓶和直立袋上的市场份额已经可以达到50%;石四药在非PVC软袋,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这样的协同效应对双方来说可能都是好事。

现在国内的大输液格局,截止到2016年底,科伦占到44%、双鹤占到18%、石四药占到11%,三家合计占到市场大的73%。

image.png

很明显,科伦老大哥的位置是稳固的,但是我们对标国外看看。美国市场,百特一家独大,占据美国市场80%的占有率,从高端产品到低端产品都有所涉及,产品线丰富,各级的利润都有所收益。欧洲市场,百特、费森尤斯卡比、贝朗均分蛋糕,各占到市场的30%左右,各家都不偏科,实力差不多,产品线也比较完整,实力相当,各家品种结构都比较完整。日本市场,同样也是大冢制药一家独大,市场份额也占到50%以上,复合营养输液最为代表。

美国、日本最后都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欧洲虽然三家平分,但产品线相对都比较完整。再看国内,并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三家也还不具备平分市场的能力,产品线也都不够完整。科伦若能和石四药结合,一方面优化产品线,另一方面也符合出现全产业龙头的趋势所需。

科伦的输液制剂板块基本保持稳定,而非输液板业务在快速增长,科伦也受益于此。而石四药是国内唯一一家专做大输液的龙头,贯穿了从医药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再到药品包材应用全产业链的公司,同时也集中力量在开发软袋特别是直立软袋优势产品的市场。而软袋业务必定是大势所趋,欧美已经将软袋作为主流产品,欧洲的软袋占比到60%,塑瓶20%,玻璃瓶20%;美国软袋占到90%,余下10%玻璃瓶。国内目前还是以塑瓶为主(40%),非PVC软袋及直立袋加起来占40%,玻璃品占20%,国内软袋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科伦携手石四药,对科伦而言,明智之举。

业务上已经很清晰了,那科伦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点增持?我们来看下下面张图。

image.png

去年年底时,科伦有发限制性股权激励,共授予了309名员工,授予价6.9元/每股,第一期解禁的条件就是,2017年的净利增长要同比不低于15%。2016年归母净利润在5.85亿左右,也就是说2017年的净利需不少于6.73亿。现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加起来在3.86亿左右,而现在已经是最后冲刺阶段,此次改列账方式,公告里也表示,会对公司未来的净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

image.png

但不管怎么说,行业洗盘已是必然之举,小企业退出,若大输液巨头可以联合,对双方资源整合都是有利的,石四药可以拓展非输液业务,科伦也可以完善输液产品线,以及输液在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的布局,规模效益的形成,利润也会加大,对双方来说是双赢局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