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估值不谈停牌:写在华大基因市值破千亿之际

这篇文章写了有一段时间了。华大上市的那周,彭总邀请我周五去深圳参加华大的答谢晚宴。但是因为我要去哈尔滨讲课,所以也就没有去见证对华大来说的历史里程碑——也许不见得是华大内部的一致看法,但是至少应该是市场的看法。当时我就想,或许应该在华大基因上市之际写一篇文章谈谈我自己对华大的看法,尤其是在经历了“异彩纷呈”的几个月以后。

作者:秋凉

Clipboard Image.png

这篇文章写了有一段时间了。华大上市的那周,彭总邀请我周五去深圳参加华大的答谢晚宴。但是因为我要去哈尔滨讲课,所以也就没有去见证对华大来说的历史里程碑——也许不见得是华大内部的一致看法,但是至少应该是市场的看法。当时我就想,或许应该在华大基因上市之际写一篇文章谈谈我自己对华大的看法,尤其是在经历了“异彩纷呈”的几个月以后,跟朋友们以及非朋友们都聊聊我和华大合作那么多年的一些看法——朋友们得以静心自观,相互勉励;非朋友们,或者在对方看来是敌人们,则也不要总是沉醉于阴谋阳谋,在费尽心机之后还挤出一派无辜的天真面孔,这般劳心劳力的做派别人不见得真能领情。

无创DNA如一道霹雳贯穿夜空

我与华大的接触大致始于2011年,动因正是这些年非常红火的无创DNA检测。当时这个项目还几乎不为人知。2011年在无创DNA的领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这样说吧,无创DNA直接造就了两大上市公司,一个是今天的主角华大基因,另一个则是贝瑞和康。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共同将中国的无创DNA市场定义为duopoly类型的市场,而2011年贝瑞和康尚未满周岁!

Clipboard Image.png

2011年时,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如何将染色体芯片尽快推向临床,而当时我们的临床和科研工作重心都在发育落后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所以说,无创DNA以一种非常怪异的方式闯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不但重新定义了我们的门诊患者来源,而且完全重新定义了我们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方向。2011年,实验室原来的主任陶教授关于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的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还刚起步,而无创DNA就是以一道霹雳的形式直接贯穿了产筛的高楼。早年在全国推广血清学筛查的专家现在依然想要为血清学筛查续命也并非不可理解,因为变化来的过于猛烈,乃至于谁都会手足无措——如果回过去看最早一版ACMG和ACOG关于无创DNA的指南,美国同行们在智力和专业水平上好像也并没有比我们高明到什么地方去。

但是有些人却不能手足无措,也不能左右彷徨。如果没有资本的嗜血和企业的狼性,在早年采用了各种合规的、灰色的、违规的方法野蛮生长,无创DNA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当然,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这恐怕一直是成长的惨痛现实。让人欣慰的是,无创DNA真的是一项极好的技术。无创DNA在唐氏综合征预防的效果方面,在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方面,以及在经济上给予企业家的巨大回报方面,几乎做到了共赢——尽管在各种场合我一直对无创DNA的工作很苛刻,我也一直提出各种问题,对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公司提出严厉的批评,但是在这里我想稍微宽容一些。我们必须承认,无创DNA真的是那种可以改变社会轨迹的技术,虽然很多受益者也并不能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在无创DNA之前,华大基因与医院的合作更多集中在科技服务方面。所谓科技服务,就是医生或者科研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比如大多数医院没有3730测序仪,或者说即使有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去完成实验,因此就把一部分检测或者实验外包给华大基因这样的科技服务公司。当然,华大基因的业务并不局限在科技服务方面,早年参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水稻基因组测序等,事实上华大基因的涉猎面还是比较广的。这些事情我听很多人详细说过,也涉及到不少不同单位甚至个人之间的利益纠葛,但是因为是道听途说,或者只是一面之词,也就不便写出来混淆视听。

我认为,无创DNA技术是华大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如果没有无创DNA技术,很难想象华大能够单纯依靠科服的体系实现今天的成就。短短几年时间,无创DNA已经发展到每年差不多200万的检测容量,无论是谁,2011年的时候恐怕都是不能想象的。但是,蓬勃发展的无创DNA领域,以及外延而来的肿瘤检测、遗传病检测、植入前诊断等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所有健康基因检测领域,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共性:大而不强,混沌发展。或许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立意并不在于华大,而正在于此。

华大基因那些吸引我的地方

若干年前,有一次朋友聚会,我一位投资圈的好朋友说,业内认可给予华大基因千亿估值!我如果听从他当时的话在华大开板的时候买入,现在也挣了个盆满钵满了。事实上,华大的开板价格离此目标甚远,事实上这也被某些负面评价抓住,并且不时揶揄一下早年的风投。这些人今天估计都吃了黄连了,所以资本市场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我那位朋友今天对华大基因的评论变成了“骗子公司”。

今天,依然有不同的声音通过媒体发表观点,正反两面,态度鲜明。我丝毫不怀疑这是不同机构炮制的有目的性的软文。当然,看多和看空只要针对客观事实进行合理的加工,也都不失真实,只是有所偏颇而已。投资圈有太多利益,动辄都是以亿计的钞票,这些事情我不能理解。因此我想说说这些年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我对华大的看法。先来说说正面的。

首先,华大拥有独特的公司文化和氛围。我说独特,是因为我并不见得认可,但是也没有恶感,所以说是“独特”的。华大身上的这种“气氛”是我从任何其他生物技术企业中没有体会过的。一句话,带有老板的强烈烙印,甚至有些变态。比如,没有特殊情况上下楼必然要走楼梯,比如公司成立17周年就得徒步17公里,诸如此类。为什么我把这种“独特”列为正面的范畴?因为似乎这种气氛培养了不少带着情怀和理想在做事的人。毫无疑问,你要在华大找到靠谱和负责的合作人员也是不容易的——在任何单位都是如此——但是,比起其他公司,你还是更容易在华大找到值得信赖的人,有些人甚至跟你认真到计较每一个细节,与生物医药企业对临床医生点头哈腰的姿态完全不同。老也否定我的要求,经常把我气个半死。然而从内心深处我还是喜欢和有主见、有原则的人合作——既然你可以无节操地跟我较真,我也可以没顾忌地骂你,两不亏欠。相比有些人没事就跟你鞠个躬,恨不得给你磕个头,跟这样的人合作那是要活活憋死的节奏。

其次,我欣赏华大自主研发二代测序仪的勇气。对于华大收购CG这件事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到底在商业上是不是划算,到底华大买来CG图的是什么,到底华大的BGISEQ-500是自主研发还是直接利用了CG之前的技术,众说纷纭,我也不能判断。但是,事实是,华大现在成为除Illunima以外全球唯一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二代测序仪的企业。单凭这一点,我要给华大一个大大的赞!也有人说华大在BGISEQ-500上存在专利侵权,对于这一点应该由被侵权方提出诉讼并以法院最终判决为准。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基础上,任何臆想诋毁华大在自主生产测序仪方面的言论首先需要扪心自问是否带有特殊企图。

再者,在以基因测序为主业的公司里,尤其在以二代测序为主业的公司里,华大基因还是能够表现出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质。在进行业务谈判或者竞标的时候,几乎所有公司都绕不开与华大的竞争,因为华大成为业内公认的标杆。问题在于,我接触过大量的公司,在业务合作的时候通过PPT和各种资料希望说明华大在某些业务上的不足来凸显自己的价值——一句话,通过打压华大,甚至是以非常拙劣的手段诽谤华大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某公司老总在我们这里进行业务谈判时PPT从头到底只有一个内容:华大有多差,引用的数据却失真得离谱。而华大至少在我这里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也许他们是投我所好也说不定——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起把行业规范好,这才是正道。有很多华大核心技术人员或者高管离开华大独立创业,华大以前将他们成为“华小”,现在称为“华创”。就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华大对于华创们历来总体都是支持的,并不因为以前是华大的人现在又与华大形成了竞争而进行打压。无论真心还是假意,能够做到这一点都是要有点气度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全中国NGS事业的骨干几乎都受过华大的“培训”或者“培养”,这也应该看成华大对我国基因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

最后,华大基因在技术方面还是国内做好的公司之一。我不说最好,而说之一,因为我并不很懂技术,所以无法判断华大是不是最好,但是至少在大多数与NGS相关方面都是第一梯队的技术。华大涉猎的面很广,在二代测序以及一些最新的技术方面,拥有超过大多数基因测序公司的平台和能力。华大在生信算法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无论服还是不服,华大大量的科研产出是不争的事实。这恐怕既与华大的传统有关,也与华大的规模有关。与华大合作开展无创DNA多年,总体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水平都符合预期,我也知道某些公司的无创DNA检测漏检率高的离谱,这充分说明即使在如此成熟的领域,技术水平依然是存在差距的。同时,像三代测序这种充满变数的新玩意儿,一次买得起好几台还能用的起来,不但要家大业大,也得有点技术实力。

华大基因那些让我挠头的地方

说完了正面的东西,也要说说我所看到的华大的问题,或者说在我看来华大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尽管我欣赏华大这样的本土测序企业,我极度赏识华大收购CG自主生产测序仪的战略,但是我自始至终认为华大拥有极为糟糕的企业管理。这可能也是华大的规模带来的副产品。我对自己接触过的不少华大高管都说过,如果华大的企业管理能够跟上华大的技术水平,全国的NGS市场就不是今天这样的格局。从我自己的层面,华大糟糕的管理制度经常制约项目的开展,让我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走后门托关系。确实,事情办成了,然而我不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是这样的——毕竟,我既不是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是搞什么非法投机,拜托就不能把企业管理路径理理清楚吗?大到企业的整体运行,小到一个部门的团队协作,华大似乎都有太多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NGS领域,华大基因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然而,华大的先发优势只有一小部分转化成了竞争优势,在策略选择方面的问题极大程度应该归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次,华大的业务面广,但是专业不够聚焦,或者说并没有集中优势来做强自己的优势学科。在生命健康领域,现有的各项检测大多属于同质化竞争。然而我始终认为,华大依托自己强大的科研技术能力,完全有实力开展差异化竞争,把检测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我在今年ICG健康分会上也专门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在临床上面对无创DNA依然有很多未解的问题,这些问题谁来解决?需要临床医生和检测公司配合来解决。因为医生有临床经验和资源,而公司深谙技术,并且有大量的样本资源。为什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的无创DNA专刊居然都没有我国的研究报道?我认为对于已完成150万例无创的华大来说是公司的一个耻辱,对于年完成200万例无创的中国来说是我们国家的耻辱。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大而不强。23andMe能做好的事情,国内难道做不好吗?我们不要说什么政策限制,就说公司积累的遗传资源,怎么可能不远远多于美国公司?在一些科研合作中,我也发现,华大的研究人员对于不少项目都曾经涉猎,但是浅尝辄止,并不深入钻研,自己内部的结果不能发表到学术期刊上得到公认,这都是非常可惜的。

再者,华大基因虽然发表过许多Nature和Science级别的文章,但是至少在生命健康领域的科研原创性不强。大多数科研想法还是来源于国外已有的研究,或者说是照搬国外idea拿到国内来实施。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是参照、借鉴甚至直接收购国外已有的技术。平心而论,国内的大多数科研都是这般路数,而大多数企业也必然经历学习、模仿的过程。然而,以华大在无创DNA等领域的积累,理应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问题,探索出尚没有人提出的原创科学问题,而不应该完全跟随他人的想法。因此,尽管华大拥有很强大的科研能力,发表过大量高水平的文章,在基因组学的科研方面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然而我始终觉得华大的科研,至少在生命健康领域,在我所接触的领域,离一流还有距离。

之前说过华大有点卓尔不群的气质,对于“华创”们也算包容。但是,这里也凸显了华大的另一个问题:人员流动性太大,核心人员离职率非常高。据我所知,早两年华大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非常低,这两年应该有所提高。很多技术开发的核心人员离开华大自己创业,在2015年的风口大量华创公司募集到数以亿计的风投。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华大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跟华大合作不少项目,有时候感觉华大所谓的技术优势好比一个空壳,因为当你希望在某个细节上找到技术专家的时候,发现原来那些技术最牛的人都出去单干了。许多核心技术的开发团队被一窝端,导致华大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完全体现出自己的技术优势。对于产业来说,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华大来说,离开的核心技术人员似乎太多了一些。那么多人走,总有些原因吧。个中原因我不清楚,但是我想总是因为觉得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才走的吧。我认识很多从华大离职的人,能力强的能力差的,有想法的没想法的,有一阵子似乎从华大跳槽都成为了生物技术行业的一种时尚。在公开场合可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然而……人才的流失总是可惜的,而且暴风雨过后,不见得就一定还有那么大的浪吧。

最后,我知道资本市场喜欢吹牛皮,但是我对太大的牛皮很不以为然。尽管华大属于牛皮也吹实事也干的类型,但是要我说的话牛皮吹小点可能影响会好点。说不上是缺点,只是和我的价值观不相符而已。

我想从华大身上看到什么

我知道在业内有许多人并不看好华大,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在我不是写研报,所以我不用给你一个“买入”、“持有”或者“卖出”的结论。如果你要问我华大的股票值多少钱,要问我华大的合理市值应该是多少?对不起,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你想知道在我看来华大到底有没有技术护城河,到底在未来几年里会不会被赶超,在NGS领域中是否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如果你愿意支付我足够的咨询费,我想我乐意跟你进行私下的交流。显然,写这篇文章只是站在一个业务合作者的角度就一家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与我有交集的那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我认为华大身上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国内的生物技术公司。用放大镜看人取决于你是想诋毁,还是想借鉴,两者之别,如同天渊。

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目的,回答很多人或明或暗想要知道的一个答案:为什么你要选择跟华大合作?这个问题在2011年的时候是很简单的,因为在当时,既能从事无创DNA又能开展遗传病NGS检测的只有华大基因一家。但是在2017年,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一些,而人心往往又比事情本身复杂得多。

客观来说,我不能选择与华大合作。与哪家公司开展业务合作是在领导主持下通过合规流程决定的,不可能是任何人的个人意见。但是如果要征询我的想法,那我会把票投给华大,基于两个简单的理由。

第一,与华大合作以来,我们在无创DNA检测中所有监测指标都符合预期,迄今为止只遇到过一例唐氏综合征假阴性,这是非常理想的数据。出于技术层面的互信,出于对孕妇负责,我没有理由考虑更换另一家检测公司,采用另一套不同的技术——当然,华大如果能够在各种配套服务方面进步一些的话我会更高兴。

第二,我期望在无创DNA或者NGS临床检测领域能够发表顶级水平的研究成果。尽管这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然而考察全中国所有从事基因检测的公司,我找不到比华大更好的合作对象。应该讲这是我的一个心结。我从不认为自己必须要在临床医生这条路上走到底,然而我经历了无创DNA检测在中国从萌发到成熟的整个历程,对此深感痛心。过去我虽然也算抓住了潮头利用RHDO方法率先在Genetics in Medicine上发表了关于通过胎儿游离DNA筛查DMD基因突变的论文,但是这距我认为的“顶级水平”尚有很大一段距离。如果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提供足够新颖的想法和足够的保障承诺在三年内完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水平的临床研究,那我可以马上改变自己的想法,就是如此简单。

我所纠结的并非是否去买入华大基因的股票,而是华大如何看到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家能够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我觉得做医学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相比成为科学家,我更愿意成为艺术家。但是,这不妨碍我欣赏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公司。对埃隆马斯克之流,我说不清是钦佩更多还是恐惧更多;然而,如果中国没有埃隆马斯克,那是这个国家的不幸。我作为一个不懂技术、拿着华为手机、开着长城汽车的门外汉,愿意看到一家中国的企业让国外巨头感到压力,希望看到一家中国的企业冲出荆棘走向更宽广的未来。有朝一日,当我去做自己的艺术家的时候,也能够欣慰自己没有浪费二十几年的时间,到底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贡献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利益关联说明:我本人并未通过一级市场获得任何华大基因的股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购买华大基因的股票;我同时也不持有任何华大基因竞争公司的股票,事实上我已经很长时间不持有任何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我所在单位在业务方面与华大基因存在并不宽广、但是相对比较深入的合作,同时华大基因通过各种模式与我所在单位进行科研协作。我个人既往发表的部分论文以及申请的部分课题都属于和华大基因科研合作的范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