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通过技术分析帮投资者避过此轮债灾的?

在情绪和预期主导的市场中,价格下跌大幅偏离基本面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通常这种情况下,技术分析比基本面分析更加有效。基于目前的市场形态,建议投资者不要急着去抄底,耐心等待“二次探底”信号出现。

作者:国泰君安证券 覃汉、刘毅

在情绪和预期主导的市场中,价格下跌大幅偏离基本面是非常常见的事情,通常这种情况下,技术分析比基本面分析更加有效。基于目前的市场形态,建议投资者不要急着去抄底,耐心等待“二次探底”信号出现。

技术分析能不能被专业机构投资者所运用?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区别。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市场的两种的方法,两者虽然毫无交集,但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指导投资服务。但在实际运用中又千差万别,主要体现在:

(1)基本面分析注重证券价格的长期趋势,而技术分析注重短期波动,因此相比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更适用于择时;

(2)基本面分析研究的是价值,而技术分析研究的是价格,其关心的仅仅是价格本身,而并非价格走势背后的原因;

(3)基本面分析属于逻辑思维,而技术分析属于经验思维,技术分析建立在历史会重复的基础上,用过去经验对未来做预测。

10月份的债券市场走势,用基本面分析是阶段性失效的。

十一长假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突破年内高点后加速上行,从某种角度来说,部分行情已经超越了基本面可以解释的范畴。

第一,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无论是相比较于二季度,还是小川行长的“7.0”来说,都是向下的;

第二,虽然近期监管层对于金融监管的口风一致偏紧,但相比较于4月份来说,却并未出现实质性的监管层面利空,所谓的利空,仅仅是在预期层面;

第三,海外利率风险近期持续发酵,但从10年美债收益率来看,目前中枢也仅在2.35-2.4%之间,相比较于4、5月份并未出现明显抬升,更何况目前中美利差重新回到150bp左右,美债对中债的影响并不能说很直接。

简而言之,过去一个月,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债券市场确实已经变天。

在情绪、预期主导的市场中,技术分析可能更为有效。

在没有大量实质性利空出现的情况下,预期和市场情绪的边际变化,实际上是这一波利率大幅上行的主要原因。很典型的一个现象是,过去两周时间内,经常发生日内并未出现新增利空,但国债期货却莫名大跌的情况,而“止损盘”也常常被用来解释市场的连续下跌。

可以这么说,在一致预期被破坏,国债收益率突破前高之后,投资者其实已经失去了收益率顶部的锚,短期内价格会在情绪的推动下大幅偏离由基本面所锚定的内在价值。这个时候,专注于价格走势的技术分析可能会比基本面分析更加有效。

两个典型的技术分析应用,“缺口理论”和“两阴夹一阳”。

10月16日国债期货跳空低开出现缺口,由于当时的缺口打破了利率横盘震荡的格局,并且在短期内没有形成有效回补,所以该缺口大概率是突破型缺口,则意味着下跌趋势的刚刚开始。

此外,当出现“两阴夹一阳”这种经典的技术形态时,往往意味着市场的主跌浪还没有终结,结果本周一市场再度向下跳空暴跌,盘中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3.95%的高位。

可以想象的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仅仅依靠对基本面的分析,可能很难预测收益率会上行到什么位置,但是技术分析确实可以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从技术分析角度如何看当前债市?

如果按照前文所说,本轮债市的大幅下跌包含过多预期和情绪上的原因,价格有超调偏离基本面的嫌疑,那么在暴跌后则必有反弹,对于想做波段的投资者,需要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择时。

从技术角度如何抓反弹?两个信号值得关注。第一,本周一再度出现的向下跳空缺口;第二,周二到周四,国债期货触底反弹之后形成“一次探底”形态。

(1)持续性缺口出现,行情的下跌尚未完结。本周一的向下跳空缺口出现在10月16日的突破缺口之后,按照缺口理论分析,这次的缺口可能是持续性缺口或者消耗性缺口,分辨两者的方法在于该缺口在短时间之内是否会出现回补,不回补则是前者,行情继续下跌,回补则是后者,代表下跌行情暂时告一段落,后市会出现反弹。

从目前的行情来看,虽然近日债市有所反弹,但昨日已经明显出现疲态,三个交易日之内缺口并未出现明显回补,意味着该缺口大概率为持续性缺口,下跌可能并未终结,目前不是好的进场机会。

(2)什么时候有机会?等待“二次探底”信号出现。周一之后国债期货的技术性反弹形成“一次探底”形态,但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二次探底”之后的反弹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本轮熊市一共出现过四轮10年国债下行幅度在20bp左右的熊市反弹,分别在16年12月,17年的2月、3月和6月份,但是投资者印象比较深刻,或者参与度较高的,仅仅是3月份和6月份两轮熊市反弹。

回顾当时的技术图形不难发行,这两次熊市反弹在形成之前,市场都给出过两次探底的信号。16年12月份反弹前经历的是一次探底,但随之而来的反弹也非常迅猛,并没有多少投资者能够抓住这种类型的波段交易机会。

image.pngimage.png

为什么“二次探底”的机会更加确定?

“二次探底”形态与投资者交易心理有很大关系,在利空出现之后,空方进攻、多方退缩,随着价格不断下跌,空方力量渐弱而多方力量渐强,最后双方平衡之后形成第一个底部。

但在前期市场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有投资者入场低位吸纳筹码,但市场却持续下跌,上方形成了大量套牢盘,所以在市场稍有反弹之后,可能会有投资者担心再度出现之前的下跌而获利了结,导致价格重新下跌,形成“二次探底”形态。

换而言之,二次探底的过程中便是筹码充分交换市场出清的过程。更进一步,如果第二个底部并未超过第一个底部的位置,往往说明“一次探底”形成的底部会成为新的支撑位,未来出现大级别反弹的可能性会更高。

不过,即使第二个底部超过了第一个底部的位置,根据下跌的速度变化,也可以形成底背离形态,这种形态一旦形成,潜在涨幅空间会更大。有关背离的讨论,后续我们会专门写报告展开论述。

16年债灾时一次探底期间形成筹码真空区域,导致反弹过快,抓取难度很大。

回顾16年四季度债灾,债市大幅下跌发生在持续三年的大牛市之后,投资者都处于高仓位的状态,利空出现时市场恐慌情绪无限放大,导致收益率急剧上行,很多账户都来不及止损,于是便形成筹码真空区域。

期间很少有投资者在下跌过程中试图抄底,所以在反弹过程中也不会有获利盘出逃引发“二次探底”技术形态的出现。在利空因素(如国海事件)消退之后,收益率出现快速反弹,但节奏之快达到匪夷所思地步,让投资者很难参与。

image.pngimage.png

10月份债市下跌与16年四季度截然不同。

主要在于,本轮下跌前投资者仓位明显比16年三季度时要轻,在收益率突破前高上行过程中,不断有投资者入场抄底,所以在收益率出现反弹之后大概率会有获利盘出逃,导致“二次探底”技术形态出现。

我们撰写本报告的初心,绝对不是要推翻债市基本面分析框架。但对于17年的债券市场,大趋势之下不乏大波动,如果想赚到波段的钱,适当运用技术分析预测市场行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基于目前的市场形态,建议投资者不要急着去抄底,耐心等待“二次探底”信号出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