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1766.HK)印证需求逻辑,三大需求保驾护航

中国中车(1766.HK)公布截至9月底止首三季业绩,纯利68.0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跌9.4%;每股盈利24分。期内,营业额1406.66亿元,按年跌4.35%,当中受铁路市场的主要产品订单减少影响,铁路装备收入按年跌2.38%至725.35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升37.63%,而新产业业务及现代服务业务收入分别跌7.5

中国中车(1766.HK)公布截至9月底止首三季业绩,纯利68.0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跌9.4%;每股盈利24分。期内,营业额1406.66亿元,按年跌4.35%,当中受铁路市场的主要产品订单减少影响,铁路装备收入按年跌2.38%至725.35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升37.63%,而新产业业务及现代服务业务收入分别跌7.51%及36.63%。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1%,利润增速转正。而股价在上个交易日涨超4%后,今天继续涨超3%,而A股那边,涨幅更加喜人,既上个交易日涨超7%后,今日继续上涨4.5%,对于相对保守的港股都有如此持续的涨幅,正是因为中国中车的三季报业绩正反映了其未来的需求增加的预期,中车的业绩在16年换届的影响逐渐消散后开始释放,股价创了18个月的新高。

1.png

另外,中国中车新签订单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公司在手订单为2412亿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8.2%。其中,机车业务367亿人民币,动车业务362亿人民币,客车业务47亿人民币,货车业务110亿人民币,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1202亿人民币,新产业及其他业务324亿人民币。

以下三大需求将为中车业绩保驾护航:

1、高铁需求方面: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铁路四纵四横演变为八纵八横。2016年7月国务院批准,7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印发。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进入 2017 年,铁总机车、货车招标均出现了大幅增长,下半年动车组招标将继续回升。 2017 年铁总启动了多批次动车组招标,其中“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招标两批次共 154 标准列。今年铁总动车组招标量有望能达到 350 列左右, 2018 年有望达到 400 列左右。铁路总公司作为最大的单一用户,在16年换届的影响逐渐消散后,订单将恢复正常并开始稳步提升,这是中车需求在短期来看最大的保证。

2、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城轨地铁市场正处于投资端和基建端的高速增长期,未来几年需求将传导至城轨车辆牵引系统领域。根据2016年发布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三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投资额将达到1.6万亿。而2013-2015年的城轨地铁市场投资仅8000亿。以此计算,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的计划投资额三年翻倍,折合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截至2016年底,全国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超过5000公里,大部分将于“十三五”期间建成。

2016年,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合计新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新订单42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5%。城轨地铁市场设备的需求增长高峰才刚刚开始。十三五期间地铁建设热潮高涨,预计17年新增通车里程将增长30%以上。截止2016年,我国已经有23个大城市开通了地铁运营线路,累计通车里程高达2600余公里,其中新增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30公里。截止2017年上半年,正在修建地铁运营系统的城市达到35个,另有36个城市上报地铁运营系统建设计划已获发改委等监管部门的审批通过。根据华创证券的测算,地铁通车里程2017-2020年分别为700公里、900公里、1000公里、1700公里,同比增长32%、29%、11%、70%。从三季度业绩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将在18年发力,这会成为中国中车新的增长源。

3、海外业务方面,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中车作为铁路出口团队的核心成员,其2016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达到81亿美元,同比增长40%。截至2017年年9月底,公司国际业务在手订单达到937亿人民币,其中机车业务244亿人民币,动车业务58亿人民币,客车业务30亿人民币,货车业务27亿人民币,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532亿人民币,新产业及其他业务46亿人民币。海外业务在不断增长,现在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但未来拥有巨大潜力。

三大需求,分别在短期、中期、长期为中国中车带来有力而有保障的增长,随着需求来源的增加,中车的需求的确定性进一步提高,这本身就会给中车带来估值的修复,而以现在的估值,如果算上未来的增长,估值也不算高,值得期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