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BAT共同赋能 浪潮抢跑智慧计算的道与术

盯着金矿卖“铁锹”的,绝不是浪潮一家。

作者:懂懂

先有ABC,再有CBD,在对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的思考中,这并非是炒概念,而是不同企业对于战术的理解。

互联网企业喜欢说ABC(AI+大数据+云),是因为诸如BAT都在发力公有云,而且其拥有的大数据和算法优势,恰好是对ABC的全面支撑;而浪潮提出CBD(云+大数据+深度学习),是对智慧计算另一个维度的理解,云计算是计算平台,大数据是认知方法,而深度学习则是高效的工具。

从客观角度来说,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前一段时间对AI的观念之争,也是维度之争。李彦宏曾在公开场合提出算法推动社会进步,但一周前演讲时他也强调,“未来的创新会来自于数据和场景”。 

马云一直坚持“无论是机器智能还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都是海量数据,”而认为马云、李彦宏提法都不正确的马化腾,则指出:“AI的落地主要看场景,更应该能结合到产品里面”。如果加上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的观点,“计算力是实现智慧计算的基础,并为之赋能”,对于AI整体维度的描述,各方的提法至此将之补全。

image.png

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

谁的观点更正确?或许都是殊途同归 

关于AI,懂懂认为出于新闻价值,媒体过多聚焦在了BAT身上。但是互联网头部企业BAT并非AI未来生态的全部,因为计算力也是这其中另一个重要元素。

如果将AI比作金矿,需要工人、测量、选址、运输等各方面因素,那么最基础的“铁锹”这一工具不容忽视。所以我们看到,浪潮、联想、戴尔都纷纷在近期发布基于AI的产品和服务战略,基于计算力的角逐已经开始。

相对于竞争对手,浪潮最早也是最主动地去和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深度合作,占到了领跑的位置。彭震一直坚持这一观点,在他看来,AI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更重要的是,社会计算的变革也刚刚开始,“未来的IT我们更愿意称之为智慧IT。这具备了很大的颠覆性,云计算和大数据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描绘更为广大,智慧计算也将成为浪潮未来发力的重点。”

如果说BAT在AI变革中代表了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力,那么作为国内服务器市场份额第一的浪潮,无疑是希望与这种创新形成合力,与BAT等互联网巨头共同为智慧计算赋能。

那么浪潮是如何看待未来市场变革的道与术呢?

之所有谈到AI变革中的道与术,源自于懂懂对于每一次技术变革对于商业社会推动规律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赢者无不是先悟透了道,再进而在术上走通了商业逻辑,成就了如今BAT领先上半场的格局。而在互联网下半场,TMD崛起的趋势已经出现,胜负之争首先仍是对道的理解。那么智慧计算中,算法、场景和数据都是术的层面,只有掌握了术才能继续摸索道的真谛。

因此,浪潮提出CBD理念之后,我们也希望从彭震的观念中分析出更深层次的道理。或许,就如同支付信用之于阿里、社交化之于腾讯,行业用户面对AI时考虑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铁锹”,是浪潮要解决的核心要点。

image.png

用户是谁,在哪里,需要什么

对于计算力如何赋能用户,全球服务器巨头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也造就了市场的百花齐放。但是用户是谁,在哪里,他们又需要什么,应该是核心的关键问题。

首先,对于智慧计算来说,国内的BAT无疑是跑在最前面的领先企业。而浪潮的做法就是与BAT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共同奔跑,在合作、训练中掌握最前沿的创新理念。“目前浪潮主抓的客户是互联网公司为主。因为目前在这个行当里面走的最靠前的,真正有规模化应用的还是互联网,”彭震坦言。

在他看来,互联网行业对于AI的应用更积极,也更有引领作用,这会把更多经验带到传统行业的客户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行业也在逐步的跟进,它的量在起来。但是AI在互联网行业都是一个创新性问题,所以传统行业遇到的挑战会更大。”

彭震在和互联网客户的磨合中发现了一个核心问题,也希望能通过实践未来让传统行业的客户去了解:“深度学习、智慧计算是一个颠覆性的IT技术,这绝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IT技术更新。它颠覆了IT在传统编程技术里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机器自动学习和理解,带来的创新是无法想象的。”

目前浪潮与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合作,涵盖了包括硬件、软件平台、算法优化等多个领域,“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GPU产品,与业界领先的客户都有合作协议,这里面有很多创新的思路和想法。”

彭震表示,在前不久举行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也着重介绍了与浪潮的联合创新进展,“我们刚发布的SR-AI整机柜服务器,就是和百度一起联合开发的。”另外,在开源软件方面,浪潮也与谷歌有着深度合作,彭震介绍,在Caffe-MPI这方面的开发过程中,浪潮就和Google专门做了细致的沟通,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在MPI层面进行技术的交流,获得双赢。

浪潮从一开始就与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包括BAT和谷歌)一同起跑,目的就是希望在边磨合边训练的过程中找寻AI变革的“道”。

彭震认为未来整个IT是走向互联网、而且是互联网化的。因此浪潮和这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联合创新,使得浪潮在产品上甩开了那些很早就和传统企业坐在一起开发产品的友商,“那些架构多少年都没有变化,我们去看传统架构,这一年服务器有多大变化?几乎没有。”

反观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架构,他看到的却是日新月异,迭代非常快。从这个角度来说,浪潮选择与那些思维领先的,革命革的比较彻底的企业走在一起,是在挖掘未来最符合行业变革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希望用一些革命性的产品去革传统IT的命,这不是要革哪个厂商的命,而是革传统IT的命。”彭震强调,当传统IT的命被彻底颠覆,所有人都走到一个新的平台上,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慧计算这个平台上,浪潮一定是最佳选择。

道的摸索,或许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image.png

与互联网巨头共同舍得、放弃

在传统的服务器行业,用不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和互联网“尖子生”磨合、学习、打拼,浪潮的付出很多。

并非只有浪潮一家服务器企业主动去拥抱互联网行业,但彭震坦言,最终全球能做这件事,能跟得上的没几家厂商。他表示很多服务器企业都试过这个思路,就是拼低价先杀进去,“但是杀进去后,又都慢慢退出来了。”

可以说,这个纷纷入场又不断退出教育了互联网行业。“现在很多大的互联网客户慢慢明白了,实际上双方是要融合在一起做的。”彭震笑称有些大的互联网客户做的产品自己都不知道是行还是不行,但是这些企业都很有创新精神,不断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涌现。

这时候,浪潮要做的是舍得,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陪着互联网企业一起试错,“我们会和他一起去评估和响应,包括和他们一起做实验。”不过,即便如此磨合,实际上很多产品仍然要被放弃掉。“很多时候做了实验后会发现这个产品实际上不行,没有达到预期,那就放弃。”彭震坦言。

不过,从理解术再转而进入道的过程,就是这么残酷。只有学会舍得和放弃,才能知道战术拿出来是不是能解决用户的痛点。

“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造就了我们快速响应的能力,客户首先需要你了解他的痛点,同时快速响应。我们有时候往往给客户先讲一个概念,得到认可很短时间就能拿出样品交付。”这其中,浪潮在服务器硬件、业务管理软件和AI优化软件等很多方面都在进行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彭震称之“逮食”能力。“这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公司的敏捷不敏捷、凶狠不凶狠,只有又敏捷又凶狠,逮食才会快。”

在他看来。有很多公司慢慢吞吞、犹犹豫豫,很多商机就流失了,最后就彻底出局,“他们是甘愿出局的,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公司的基因和AI这件事的效率搭配不上。”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浪潮一面在发力与BAT等企业合作,将总结出的经验复制到积极求变的传统行业;同时也在发力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理念,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融合贯通。彭震将这个理念总结为一个新词——拉通

“对产品规划的挑战,我们内部讲有两个拉通:一个是拉通互联网和非互联网,要把互联网的这些特性怎么样拉到非互联网的产品里面,让大家能够相互的融合和借鉴。”

第二个是指中国和海外的设计。彭震介绍,“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坦率讲多数是基于美国一些领先客户的理念,中国客户可能还没有走到领先阶段。”但是,浪潮的研发团队发现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原来可能美国大概两天做成的,国内需要一年,“但现在可能半年都不到。或许美国的概念刚讲完设计之后,不久国内的客户也都做出来了。”

实际上,浪潮的“拉通”是双向的,就是将中国互联网的经验复制到海外,把海外和客户合作的经验回馈到中国市场;同时也在将互联网的经验复制到传统行业。“这是我们的产品和其他厂商差异化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汲取了更多的行业经验。”

image.png

仍在“临门一脚” 胜负未判

浪潮对于战略和战术的探索,有其自有的逻辑,但是循道施术的服务器巨头们,各有擅场,艰巨的挑战也在后面等待着浪潮。

因为盯着金矿卖“铁锹”的,绝不是浪潮一家。

随着人工智能逐步成为行业应用的热点,金矿的容量被更加放大。有数据指出到202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7%;而在中国市场,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50%。

这其中,作为支持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础之一,强大的计算力赋予了人工智能生命力,市场挑战更可想而知。

相对于国际大厂戴尔、惠普,国内的联想、华为和曙光,浪潮尽管拥有原有服务器市场的优势,但在竞争面前也不敢有丝毫的闪失。

彭震表示,随着浪潮M5新一代服务器正式上市,浪潮将更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核心——面向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承载平台,更适合云数据中心部署的环境。“我们能提供涵盖通用、融合架构、应用优化和关键业务的4大系列、35款产品,希望拿出来的是业界最丰富的场景应用产品阵列。”

浪潮希望通过产品能力告知更多的用户,新世界和旧世界的不同在哪里,“未来的服务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以前我们更追求服务器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易用性和易管理。而未来,AI对服务器空间、能耗、弹性、开放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服务商更聚焦应用场景的极致设计和应用优化增强。”

或许,这些战术的应用将因为战略的方向正确,显得事半功倍。

对此,Intel DCG企业与政府营销部高级市场总监KevinHuiskes表示:“云计算已经是主要的计算形态,而且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他给出了一组数据:在过去的10年,出货的至强处理器有40%用作云计算的部署,目前仅有1%的数据量得到了利用。

image.png

Intel DCG高级市场总监KevinHuiskes

帮助客户挖掘数据的潜力,不是靠硬件的实力。彭震相信这种实力是基于软件层面的创新,或者说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层面。“我们现在这几款产品发布的时候,友商派来很多人拍了无数照片,我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山寨版就出来了。但是,我们未来新的产品也会出来,你只要不断地在核心能力上领跑,别人就只能跟着在后面跑。”

浪潮在关键业务服务器领域目前保持着领先,而未来提出致力于做智能化转型的赋能者和推动者,无疑是希望在这方面继续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但是,市场变革中仍需要领跑者始终保持冷静的心态。

彭震有一句话很清醒,他认为传统的服务器是基于简单能力的划分,未来,服务器基于场景的设计和优化更重要。“我们还处在智慧计算‘临门一脚’的阶段,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的确,所有场内的玩家,都还在由术及道的进程中探究,成败远未到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