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

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第六章 人口与就业21.人口1)总人口指标说明总人口,又叫人口总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我国公布的总人口是年末人口数,即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重要性总人口是最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也是计算人口结构和人均指标的基础。计算人均GDP等指标时,用作分母的人口数采用年中人口数,取前后两年年末总人

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

第六章 人口与就业

21.人口

1)总人口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总人口,又叫人口总数,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我国公布的总人口是年末人口数,即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重要性

总人口是最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也是计算人口结构和人均指标的基础。计算人均GDP等指标时,用作分母的人口数采用年中人口数,取前后两年年末总人口的平均值。

统计方法

总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中国境内半年以上的人口。

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统计分为三类:人口普查、1%人口调查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年份为普查年度,普查对象为普查年度11月1日0时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人口普查力求覆盖所有普查对象,是全国人口基本数据的最主要来源。

1%人口调查在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样本抽取量占全国总人口1%左右,是人口普查的重要补充。

其余年份进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每年11月进行,样本量占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

数据质量

总人口数据由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得到。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中国最广泛的社会动员,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控制严格,普查年度的数据质量较高。非普查年度人口数据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可靠性低于普查年度。

2)人口年龄结构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人口年龄结构用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每五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

抚养比

抚养比是常用的反映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抚养比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少年儿童抚养比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

一般以15~64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但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教育年限的延长,也可以采取15~69岁、19~64岁等不同年龄段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

重要性

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数十年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未来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潜力和储蓄率等指标。

统计方法

分年龄人口根据人口普查、1%人口调查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计算。该指标也反映年末时点的人口年龄结构。

数据质量

分年龄人口统计方法和总人口类似,普查年度数据质量最可靠,非普查年度为抽样调查结果,误差较大。

22.就业

1)就业人数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就业人数指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具体指在调查周内从事了1小时及以上的劳动或由于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调查周内暂时处于未工作状态,但有工作单位或场所的人口。该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

重要性

就业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指标。

统计方法

就业人数来自劳动力调查,年度劳动力调查的调查范围是抽中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城镇和乡村16岁及以上人口。月度劳动力调查的调查范围覆盖65个大城市抽中的城镇和乡村16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力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

数据质量

就业人数不能反映工作时长的变化,尤其是农业就业在不同季节工作时长差异较大。

2)城镇新增就业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等于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减去自然减员人数。

重要性

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发布频率比全国就业人数更高,也是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指标。

统计方法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等于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减去自然减员人

数。

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是指报告期内城镇各类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累计新就业的人数,以及通过各种灵活就业形式新就业的人数总和。既包括初次就业的各类人员,也包括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但不包括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人员。

自然减员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人员和因伤亡减员的人数,包括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就业人员中的离退休人数及在职人员伤亡减员人数。

数据质量

城镇新增就业不等于城镇就业净增量,新增就业只减去自然减员人数,没有考虑失业情况。

3)城镇登记失业率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数与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重要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群,没有进行登记的失业人数未被包括。

统计方法

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需统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包括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

数据质量

失业者可能因为登记手续繁琐、不具备资格、失业救助有限等因素而未进行登记。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4%或略高于4%的水平,不能反映真实的失业率水平。

4)调查失业率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调查失业率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调查对象为城镇常住人口,即在城镇居住满半年,并不要求其户籍在调查所在地。

重要性

失业率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调查失业率比登记失业率更能反映真实的失业率水平。

统计方法

调查失业率的调查范围为全国所有地级城市,抽中的城镇和乡村16岁及以上的人口均纳入调查样本,样本数量约12万户。

数据质

调查失业率比城镇登记失业率更好地反映真实的失业率水平。中国的调查失业率仍然比较平稳,没有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化。原因包括:

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轻易裁员;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劳动力市场形成缓冲。

5)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

Clipboard Image.png

指标说明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报告期内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

重要性

求人倍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指标。

统计方法

求人倍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统计发布。监测中心汇总100多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统计信息,将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和求职人数分别作为有效需求人数和有效求职人数,相除得到求人倍率。

数据质量

求人倍率不代表全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很多就业活动没有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