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今年要防范的两大风险点

因为时间关系我比较简短,三个话题:一是中国经济今年可以说开门红,

今天非常荣幸站给各位领导和朋友汇报一下关于宏观经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预测。

因为时间关系我比较简短,三个话题:一是中国经济今年可以说开门红,刚才李稻葵教授讲中国经济大家没有分歧是回暖的,这个回暖我觉得确实像李稻葵教授讲的没有分歧,但是这个回暖来得非常的迅猛,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刚才贾康老师讲到挖掘机周期,我这边也有一个图,这轮周期反弹回暖的力度大大超出预期。去年年初全球投资者在海外交流,都是对中国经济非常担心,去年上半年,特别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心非常强烈的。但是今年一季度,去年IMF出了一个报告说中国经济是去年全世界经济的风险点之一,今年没有任何人提到了,而且人民币非常稳定。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回暖,原因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2017年中国经济的三大亮点,非常强劲。第一个是财政、基建、房地产,肯定贡献很大。第二,消费其实也是很强劲,而且消费的升级换代这个特征非常明显,方便面、啤酒销量不行,但是高端白酒销售特别好,高端汽车销售特别好,小型汽车反而下降。第三个是出口,出口其实还是明显的改善,去年出口对中国GDP增长是负贡献,今年我觉得至少不是负贡献。

两大风险点,今年要防范的,第一个就是金融紧缩,货币政策收紧,去杠杆,还有表外理财产品收缩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压力。第二是中美贸易“习特会”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美贸易战可能性大幅度下降。但是还有一些准备防范的中美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开门红,这个是挖土机周期,刚才讲到经济回暖力度之大,这几张图非常确切,而且非常直观。挖掘机这轮300%的增长,而在2009年的这波,也就到200%多,这次到了300%多,所以这次反弹比2009年还强劲。重卡,现在是150%的增长,你看这个周期的反弹,重卡相对还弱一点,但是挖掘机已经非常强。还有铁路货运量已经上升到20%,也是超过了2009年这波反弹的高度。还有发电量也是U型的反弹。我现在感觉到,这波中国经济的反弹其实已经有点像不是一般的回暖,有点像V型反弹的趋势。

经济反弹的力度之大,如果看到工业企业利润,2015年其实是负的,现在已经到10%的增长,正是有点像U型反弹的态势。刚才我们看到的是V型反弹的态势。我用这张图表现,现在中国最好的指标就是广义货币对GDP的比重,这个是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我们看到2003—2008年,中国货币占GDP的比重是下降的,过去从160%降到了145%,那段时间我们发现,不管任何情况,房价其实上涨非常平稳。但是到了2009年一下子一个跳升,30%的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杠杆上升。后来到2010、2011年做了两年去杠杆,但是最近这两年广义货币占GDP又是明显的跳升,又是30%,房地产贷款占整个新增贷款的比重从平时的二三十个百分点,一下子跳升到53%。所以这一轮还是很明显的带有政策支持,包括房地产,其实房地产的各种图,包括新房开工、土地购买都是V型反弹的态势。刚才教授也讲到房地产是很重要的支撑点。

还有基建、财政政策,像这样的势头,持续的支撑点是财政,财政赤字在上升,而且最核心的地方产业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地方产业引导基金2015年、2016年,过去基本上是没有的,然后一下子涨到1.9万亿,这笔钱到了地方,银行贷款继续可以投到基建项目,所以基建的回暖特别明显。

还有地方债这两年发行规模很大,还有PPP热情很高,主要PPP投向哪里?交通运输、市政工程,这两块是地方投资的主体,所以基建拉动、房地产拉动。

第二个是消费,我想主要是珠宝、化妆品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还有汽车销售,我这张图很有意思,大排量的汽车,2.5到3气缸的汽车这个红线回升到30%的增长,小排量的汽车基本降到0,很明显消费的升级换代,这个财富效应,房地产财富的膨胀有个财富效应,是有一些长期可持续问题,但是问题短期内今年是一个利好,还有网购消费非常强劲,跟刚才贾康老师的一张图一模一样。而且收入的增长也很重要,收入增长是8—9%,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这支撑我们消费的升级换代,保持稳定。

最后一点是海外经济,我们看到海外经济的回暖,美国是1.6%,但是今年对美国经济普遍预测是2.4%左右,而欧洲其实也在1.6%—1.7%左右的增长,也是非常强劲。今年最大的黑天鹅我觉得就是法国大选,法国大选勒庞上台的可能性在下降,所以整个欧美的经济其实在向好。从中国的出口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还是很明显的反弹,去年3月是负7%,今年3月份我们的出口上升到16%,从负7%到正16%,这样一个出口的反转对今年经济也是很明显的利好。

关键在哪呢?关键就是挑战,我们这样杠杆不断的在加,什么时候去杠杆?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今年、明年我觉得可能是去杠杆的开始之年。特别是央行已经开始行动了,对央行加息还有争论,有些人说没有加存款利率,没有加贷款利率就不是加息,我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央行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改变了,他现在是用一种“利率走廊”,像SLF就是利率走廊的上限,都在往上调,这个调的结果就是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三个月银行同业存单的利率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这个上升比加息加25个基点严厉的多,这种去杠杆的进程已经开始,银监会最近也是在清理不合理同业各方面的表外,这方面其实才刚刚开始,我觉得对银行间,过去同业存单大幅度的上升,这样所谓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现在造成了一些金融膨胀,过度的空转,或者是资产泡沫,这些都是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我觉得今年最大的挑战,你在收的时候就会出现风险,怎么应对,我觉得这是今年的关键。

后果也看到了,北京、上海房价、租售比,很多指标反映这个泡沫非常明显。

还有PPI的上升,这也是货币政策要收紧的一个理由。

货币收紧的一个利好,就是对资本流出是一个遏制,中国利率水平在提高,减少了资金到海外去因为美国加息产生的吸引力。包括还有一些非正常流出的管制,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外汇储备反而企稳了,这个就是货币紧缩的利好。这个很有意思,就是买了很多海外的足球俱乐部。这是今年在中国发展层论坛上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做的演讲,他说有这么多中国企业购买欧洲的足球俱乐部,快十几个,这些钱出去其实有很大的不合理成分,这么一控制反而这块企稳。所以我觉得货币紧缩对人民币企稳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我们看到“习特会”最大的几个收获,在经济上面的,特朗普已经公开的承认人民币没有操纵,这对中国是好的方向,他说没有操纵,那么人民币其实还是比较稳定,而且最近弱势美元是对中国最有利的,因为中国人民币跟美元还有一定挂钩,美元弱人民币跟美元一起走弱,跟美元不动但是对其他货币就可以走弱,这样对中国经济还是非常好的发展,就是人民币去年大家最担心的大幅度贬值的压力没有了,这其实对我们稳定金融环境防止资金流出很好。

还有一点也是自己的研究,美元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有巨大的影响,美元强很多发展中国家就会贬值。国内去年对美元非常强,所以美国加息美元就走强,人民币跟着美元没有办法就贬值,甚至有提议大幅度贬值应对。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什么?我看了从1971年到现在美联储7次加息,很有意思,反而跟我们经济学教科书说的正好相反,每一次美联储加息,两年的加息,都是阴影的部分,这几次都是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的时候,加两年息,黑的粗的蓝线是美元汇率,每次加息周期两年之后,第一次加息到最后一次加息美元是走弱,这是过去40年的规律,没有一次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是涨的,都是跌的。这个跟国内的专家大家的印象,美元加息美元就涨了,我们受不了我们必须贬值,那这种想法正好相反。每次美联储加息,包括这次,他之前美元都涨了,包括这次加息之前美元涨22%,一加息之后,我记得之前美元指数100,现在100都不到了,过去一年多也是这个例子,就是美元加息了3次,美元是跟第一次加息前是跌的,没有涨,而且川普要放弃强势美元政策。还有一点他提到,他对耶伦继续留任他持开放态度,那其实对美元是利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美元一定非常强劲,包括刚才李稻葵教授讲的也很重要,他的很多政策根本今年推不出来,现在奥巴马的方案已经不能通过了,很多政策都通不过,所以他很多所谓的减税、基建要拖很长时间,这对美元也不是利好。所以我觉得海外形势其实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在走。

那么中美的贸易战,当然这次我觉得达成了很好的妥协,就是中美之间不发生贸易战,这点我觉得是“习特会”最大的收获,我自己也做了一些研究,美国表面上对中国要制裁,贸易战,但实际上真正打起来对美国伤害也非常大。这个是中国对美国出口非常大,一年1300多亿的电子产品,占美国整个进口的40%。中国出口的玩具占美国全球进口的80%,如果把中国产品降40%,他根本找不到任何替代,美国本国不生产,势必造成美国大幅度价格上升,中国的产品都在美国占30—40%以上的产品,美国93%的雨伞中国进口,如果把中国的产品40%征税那他就自己价格提高,通胀上升,那么打击的是美国中下层的工薪阶层,都是川普最主要的支持者。

美国的企业在中国的利润率特别高,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十年前在中国销售一百万辆车,在美国销售四百万辆车,今天通用在中国销售四百万辆车,而在他的母国美国只销售三百万辆车,所以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市场。中国如果达到三千万辆汽车销售,基本上美国是一千七百万辆,是美国尽两倍。很多重要的产品行业,中国都比美国还要巨大的市场,所以他要打贸易战,实际上做起来他必须思考利益的问题。

还有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美国最大的零售市场,十年前美国的零售市场是中国的4倍,去年年底,美国零售市场只比中国大10%,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市场,这也是中国跟美国达成贸易和解最大的底气。我觉得这样的风险其实是在下降。

谢谢大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