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市场总是错的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曾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2015年1月22日,乔治·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是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曾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也是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2015年1月22日,乔治·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

索罗斯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眼下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说市场总是对的。我就持相对立的观点,我能假定市场总是错误的,即使我的假设偶尔也会是错的。我还是将它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前提来加以使唤。”本期私木合伙人【思享】栏目为大家带来索罗斯的投资之道,通过几则小故事来感受大师的投资魅力。

Clipboard Image.png

赚钱的道理,就是要建立在别人的谬误上

索罗斯与众不同,而这一个特点不但是他投资致富的关键,也是他落实的人生原则。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这个人生原则来自于他的思想。索罗斯不但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同,而且它能够看到一般人如何思考,然后再刻意地强调他与一般人不同。在理解索罗斯的特殊性格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的想法是什么。

一般人的想法离不开三项原则:一,归纳经验;二,排除风险;三,追求完美。

索罗斯不但不依从这三项原则,还发明一套理论(也就是他的「反射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用来反对这三者。让我们用赚钱的道理来说明,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在市场中,都会依从归纳经验、排除风险以及追求完美,这三项原则。

首先,所有人都想赚钱,但是只有少数人赚得到钱。于是很多人会问,谁最会赚钱?找到这几个人之后,我们会分析他们赚钱的道理,经由归纳,筛选出规律,并认为这些规律就是赚钱的道理。结果呢,我们找到最会赚钱的两个人,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与乔治·索罗斯。

有趣的是,他们两人之间投资的理念差异之大,犹如天南地北。巴菲特强调的是从股票的价值进行市场的评估,而索罗斯则大辣辣地提出一整套哲学做为投资的方向与指引。遗憾的是,没有人能从他们赚钱的实战经验中归纳出发财的金科玉律。

其次,所有人都想赚钱,但只有极少数人赚到大钱,因此我们通常认为这些赚得到钱的人能够避免所有赔钱的风险。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言之成理,不过却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吊诡的事实──完全不赔钱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没有胆量去面对风险的人。风险与赚钱是成正比的,但需要透过知识与胆识来验证;风险越大,赚钱的机会也就越大。

第三,所有人都想赚钱,因此会问,有没有稳赚不赔的知识?这句话听起来好笑,因为假使有,也不会有人告诉你。但问题就在这,许多人对于完美的知识有所期待,认为市场经营的王道就是找出稳赚不赔的道理,然后他们就可以骋驰于市场之中,大赚其钱。这当然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不过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知识、想法与理念中,都不断地告诉我们,完美知识是一个经由不断努力的过程而终将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变成一种信念,相信追求知识的目标终将获得「无错」的知识。

对于索罗斯而言,这三项原则都是严重的错误。

首先经验的归纳,并不能够为我们提供未来做预测的有效知识。原因不难理解,因为归纳的经验都是已经发生过的经验,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会不会改变我们原来的认知,甚至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都会出现错误。因此,对于索罗斯而言,归纳的经验不是重点,「假设经验的不确定性」才是重点。从事市场投资的人必须铭记在心,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而我们只能提出一个常识般的信念,相信市场的不可预测性,严正以待,处处小心。

其次,对于索罗斯而言,投资时,不但应该要坦然面对风险,而且因为我们必须面对风险的事实,所以风险是值得期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所有从事市场投资的人他们都有赚钱的目的,而风险正是使得赚钱成为可能的关键因素。俗话说得好,进厨房就不要怕热,油不烫鱼不会煎得好。如果不想冒险,就不要进行投资。而对期待风险的索罗斯而言,掌握趋势,扩大杠杆,冒最大的风险,赚合比例的利润,是投资人最应该期待的事情。

最后,索罗斯对于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识,以及乐观的盼望,都赋予负面的评价。让他最不能够理解的,就是当代经济学的完美知识模型。这个模型假设: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会自动达向平衡。索罗斯对此极力批判,认为市场的主体是人,包含各种人心与想法,怎么会有一只不可见的手,让市场的供需达到完美平衡呢?

对于索罗斯而言,经济学的假设,是市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泡沫与崩盘的主因。有趣的是,这些泡沫对他而言,是极其肥沃的,因为如果不能够把赚钱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谬误之上,怎么会有赚钱的机会呢?

在黑色星期三,击败英格兰银行的男人

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六日星期三,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拉摩(Norman Lamont),在「捍卫英镑」的原则下,三天以来第五次调整利率。

对于英镑这样的国际货币而言,不断透过提高利率的方式,维持货币价值的做法,是极不寻常的。当然,拉摩的做法也是在一个不寻常的理由之下所做的决定。这个理由就是英镑想要留在「欧洲货币」之中,维持以协议的方式决定英镑的价值。

英国政府在多次宣示要把英镑留在「机制」的决心后,却发现市场上有异常抛售英镑的动作。当时,对这些异常动作掉以轻心的英国政府,还一直以传统维持货币价值的方式,也就是不断地提高利率。最终,英国在五次升息之后,发觉传统的做法并不能够稳定英镑贬值的压力,所以在九月十六日当天,宣布放任英镑贬值,脱离「欧洲货币机制」(Europe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ERM)。

这个脱离的动作,导致英国政府三十三亿英镑的损失,也构成了财经史上一次很奇特的经验,史称「黑色星期三」。从这一天开始,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发觉,民间筹资的力量可以大到让货币贬值,尤其是那些脱离市场机制,刻意以人为方式维持货币价值的情况。

事后传闻,索罗斯曾经在狙击英镑的过程中,获利十亿美元。

拉摩曾经公开表示,英国捍卫英镑的决心要以一百五十亿美金作为代价,但后来因为眼看无效的情况下,所以才做出让英镑脱离欧洲货币机制的痛苦决定。索罗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派轻松地说:「我们在狙击英镑的准备中,刚好也就是准备一百五十亿美金。」

此话一出,举世哗然。大家都非常讶异于索罗斯如此精准的计算。在此之前,极少听说有投机者会与国家货币对作,更不要说是像英国这种金融大国了。索罗斯不但勇于从事这种风险极高的投资,也非常准确地预估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这件事情不但使得索罗斯声名大噪,而且让市场中所有投机客,都将索罗斯的名称与市场中的「金融巨鳄」之间画上等号。

事后,索罗斯在其访问式的自传中,公开他击败英格兰银行的判断过程。他认为,放空英镑获利十亿的案例是标准应用「反射性理论」的结果,因为这个理论告诉他,市场的设计无论宣称在理论上多么完美,但致命的缺失往往会在浑然不自觉的情况下出现,而且谬误会持续出现,导致市场一次又一次经历崩盘的事实。

解读索罗斯放空美元,做多日圆与英镑之役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索罗斯,并不像其他理财专员拥有判断情势的模型、理论与方程式,所以相较于其他人,他陷入讯息并不对等的局面。在当时,他唯一可以与这些理财专员竞争的,只有他平时所坚持的反射性理论。这个理论告诉他──要做出与众人相反的决定!

索罗斯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八日开始撰写他的炼金术日记时,他就认为,美元下跌的日子不远了,主要的原因是政治的干预。那个时候美国里根总统竞选连任成功,新的执政团队在成立之初,马上就注意到,里根上一个任期所留下的贸易赤字是个麻烦的大问题。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贸易赤字,促使美元贬值。

这似乎也是一个市场共识,因为所有与美元币值相关的财经市场,都表现出相同的方向。例如,利率下滑,投机客不愿再拥抱美元。当政治意愿加上利率下跌,形成一个美元下滑的明确信号时,那么美元就有可能迅速贬值,但是在评估美元什么时候下滑的索罗斯,却面对判断错误的风险:说不定美国经济会好起来,说不定利率马上又会上升,而这会导致美元不但不贬值,反而升值的结果……怎么办?虽然这些问题不断出现,但索罗斯依然做出放空美元的决定。在进行经济配合政治的分析下,索罗斯很有见识地大举放空美元。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六日,索罗斯以杠杆大举买进马克、日圆与英镑,总部位高达七亿两千万美元,超过量子基金可运用的资金(多出七千三百万美元)。他认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原有避险基金的原则,并不适用。避险基金的常规是,「不要在单一市场中,针对一个趋势,投入所有的资金」。但索罗斯依照他的思路,修改了什么是单一市场的定义,提高了放空的部位。从一个避险基金管理人的角度而言,这等于完全否定避险的用意。

果不其然,到了九月九日,在索罗斯的日记中记载,「他的投资经验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美国经济似乎转强了,而且量子基金赔了两千万美元」。

这是任何投资人都会遇到的难题:出师不利,立即赔钱。然而,索罗斯发挥自己的见识,认为在资金看俏、银行系统偏弱的情况下,加上他对政治的判断,坚信德国马克看涨已是眼前的事。除此之外,他还认为,美国的利率会维持在低档,因为即使经济转强,但联准会仍然会关注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所以不会调高利息。还有,那些依循旧典范规则的人,相信透过利息的调节可以维持市场的均衡,同时联准会已经获得里根政府的讯号,在要求打消贸易赤字的目标下,现阶段更不会利用调高利息,去增加通货膨胀率。

基于如上见识,索罗斯奋力一搏,加码放空美元,并且做好如果看错,就放弃亿万资金的准备。索罗斯会如此冒险,自然也与他的胆识相关,不过敢冒险不一定就是投资人能够赚钱的原因,真正赚钱的道理就是──投机的基础在于见识的发扬。这个见识就是: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机会,然后依照见识,调高部位,大赚一笔。

在这个过程中,索罗斯清晰地记载他的见识,强调他认为重要的地方,清楚地说出来,然后极其小心地注意每一个有可能出现变化的地方。如果他因为初战失利的小挫折而改变他的看法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将会非常的不同。这种见识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让索罗斯成为全世界最有眼光的投资人──他的量子基金扩大了三五%的规模,他因此大赚了两亿三千万美元。

摘自:《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