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心学

投资,特别在二级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但既是聚合众生因缘,则难逃人性中固有弱点


作者:Skywalker

前言

出于对读者的尊重,也出于想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格隆汇这个分享平台写一点有质量的东西,格隆先生虽屡次约稿均被一拖再拖,如果自己的领悟仅仅一知半解,贸然提笔不仅贻笑大方且有误人之罪。这稿子拖了一年,以自己对心学粗浅的理解结合投资实践勉力写了一点感受,文章有点长,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多多支持格隆汇。(注明:本文列举的任何案例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心学,是一门针对自己内心而不求物外的学问,看透自己的内心,并不源起于物外,心学所追求的是向内心去实现普遍规律的发现,但所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才有所谓的格物致知。王阳明作为心学的首度提出者也曾历经“守仁格竹”的心外求法的阶段,直至龙场悟道,发现“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终得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的大成就。

这些看似高深神秘而不明觉厉的文字对我们的投资活动有什么意义吗?心学不仅仅是一门哲学,更多的,它可以通过发现人心的秘密,人性的规律,调伏我们内心的波动去实现竞争中的胜利,否则也不会有东乡平八郎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后,在庆功宴上那“一生俯首拜阳明”的感慨。投资,特别在二级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但既是聚合众生因缘,则难逃人性中固有弱点的普遍规律。

一、此心不动

我特别喜欢《西游记》里一首诗:“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每一位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几乎都有一个终极梦想:寻找交易的圣杯。很多人甚至不惜花费一生的光阴和财富孜孜不倦,执着不休。有的人苦苦追寻答案,结果却是在怅然若失中一生无解;有的人曾一度坚信自己已经手握胜券,可辗转风云之后,或在蹉跎中方然醒悟或在沮丧中迷失颓废。是的,假如真有这么一只圣杯,那么它将是市场上的点金指和水晶球,可你认为自己真的可以足够幸运可以拥有它吗?我无数次见过市场总是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让投资者积累数年的成功一夜尽散。很多人认识到市场集合了所有参与者人性中的愚蠢,他们称为了乌合之众;也有少数人认识到市场同时集合了所有参与者理性的智慧,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胸怀敬畏之心。

相对于梦想,真实的世界往往是残酷的。水平高超的赌徒和水平差劲的赌徒在市场上最终的结局不会有本质的区别——一把输掉和熬几年分批输掉而已。很多出色的投机者,也无法避免多年成功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功亏一篑。当然,这也包括了让无数交易员奉为真神的利弗莫尔。

无论投资还是生活,真正的风险来源于对事物不甚明了。

因为盲目的自信,大部分来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不认为自己在赌博,所以输得比在赌场还快——因为身在赌场,至少还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弘一大师曾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有多少韭菜正是因为风来的时候飞过一次,正谓“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就以为自己真的长出了一双可以飞越股海金河的翅膀,待一头栽进水里方才悔恨醒悟,可叹年华已逝,华发早生。

交易本身应该体现的是投资的结果,并不是交易使投资成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因果关系,所以你的投资不能超脱于市场之外;同样也正是不能正确认识因果关系,所以你的人生不能解脱于红尘之外。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成功的投资,一直不交易也将是成功的,南非MIH投资腾讯15年几乎没有交易可是取得了近1500倍的收益,创造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Clipboard Image.png

同样,不成功的投资,即便在交易的泥潭里反复挣扎,小心翼翼的建仓,步步为营的止损也无法避免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2015年11月希腊最大银行—希腊国家银行(NBG)被纽交所摘牌(ADS),当时的股价是16美分,可是谁曾想到2007年的时候,其股价曾达到640美元。这其间,不知有多少博反弹的资金灰飞烟灭。

Clipboard Image.png

二、随机而动

腾讯的例子,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是个例,不是规律,毕竟香港市场2000只股票,只有一个腾讯,甚至创始人马化腾当初也曾想把腾讯以极低的价格转手,作为投资人而言,在什么时候投资并拿住腾讯的才算是理性投资的胜利?希腊国家银行(NBG)是另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大的银行,股价跌到被纽交所摘牌也并不常见,1990年沙特王子瓦利德冒着银行倒闭的风险,对深陷淤泥的花旗银行雪中送炭,两次抄底花旗银行总计约15%的股份,随着危机消除,这笔投资成为他最成功的手笔之一,但要是有人模仿这一案例抄底NBG那将是如何的悲催?

伊斯兰《圣训》里说:“内心稍有一点信仰的人,就不会进地狱;内心稍有一点狂妄的人,就不会进天堂。”绝大多数平凡股票的命运或许就与人类一样,总是夹在地狱与天堂之间,随着波浪辗转轮回。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股票从内在质地上来讲仅仅是平庸之辈,投资它们,长期来看就是一种灾难,颗粒无收已算最好的结果,否则,即便是基金经理想跑赢指数也不会那么难,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瞬间的投机价值,只要秉持心学里“随机而动”的原则也不妨碍交易者赚到真金白银。

Clipboard Image.png

2016年11月随着衡量原物料散装航运运费的BDI指数(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大幅上涨,希腊散装航运商DryShips Inc(DRYS)五天暴涨30倍,当然,随着潮水退去,公司配股再融资,随后股价大幅下跌,回复正常水平。

固然,抓住妖股是小概率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美股、港股还是A股,整个航运造船板块均在短期内录得不小的涨幅。

Clipboard Image.pngClipboard Image.pngClipboard Image.png

巴菲特说:“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而纪伯伦说:“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在退潮时,责怪大海的错误。”

三、格物致知

物格而知至,只有明白了市场的格局结构才会有正确的投资逻辑认知,这是知行合一的基础。

诚然,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一部分,但往往正是对企业的了解妨碍了我们对股票的认知。这正是很多业内专业人士灯下黑,频频错过大牛股的主要原因。不要试图告诉我长期,“长期看我们都死了”,股票的核心是企业,但股价变动的本质却是一种流动性现象。从被低估到被市场重新定价,隔着一个市场需求的瞬间爆发,这个爆发会从成交量上反映出来,背后的逻辑是市场的先验预期合力导致对时间产生压缩,市场的效率正是体现在这种对时间压缩的程度上,一年后即将发生的事情,普通市场一个礼拜就会让股价Price in,而成熟市场暴涨暴跌往往一天到位,如果人为降低市场效率,为时间套上枷锁,小资金就会成为被市场掠夺的主要对象,涨跌停板就是典型的例子,涨的时候大个子吃完正好轮到你进来买单,跌的时候大块头堵在门口,跑完了才会轮到你割肉。

无论是整个市场还是每一只个股,定价权始终是一个伪命题,定价权的决定不在供给方,而在于需求方,没有需求就无法形成交易,说到这点,令人痛心疾首的贩卖儿童行为在即便已经迈入现代文明社会的神州大地仍然屡见不鲜,无数人呼吁从重打击供给方,却没有人真正考虑过如何有效消除需求方,《刑法》第241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请注意“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在以往大量的司法实践中,对第六款的司法判定往往是不追究收买人刑事责任。在需求方犯罪成本极低的前提下打击供给方只会抬高交易价格而不会阻止交易发生,抬高交易价格恰恰意味着奖励恶行,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屡禁不绝。

在美国,同样会有儿童失踪的事件发生,但99%的儿童都可以找回来,即便找不回来的也不是被拿去售卖。除了宗教、价值观、领养制度等等因素的差异,没有这样一个肮脏的人口贩卖市场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连我们的孩子都无法保护,不能让他们安全的生活,放心的游戏,喝上干净的牛奶,呼吸上没有雾霾的空气,这不是你我之间运气的差别,而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全体成年人的耻辱,这样的我们即便能建起全球最高的地标,也无法在上面眺望出整个民族的未来。

回到投资,在股票市场,即使货源归边,也不代表你掌握了定价权,你还必须创造需求。只有存在足够需求方的前提下,物才会以稀为贵,对于没有需求方存在的领域,物再稀也不会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香港市场会长时间处于价值洼地,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外资大行手里掌握所谓定价权的几篇评级报告,而是需求方不足;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港股中稳健派息的高息股有明显的价值中枢,而很多小票即使公司一直回购,股东一路增持,股价却死水一潭,甚至节节败退,最后甚至被老千股无情嘲笑。

回顾历史,2006年香港股市引入权证和牛熊证,日均成交量达到五六百亿港元,时至2016年,港股日均成交量和十年前几乎没有明显增长,根据港交所发布最新数据,2016年香港市场日均成交量为669亿港元,大行乐观估计,算上深港通增量,2017年港股日均成交量也就是800亿港元左右。在这些数据中,衍生品交易的头寸远超十年前,可交易的股票数量也几乎翻了一番,由1000余只增加到2000只左右,整个市场交易流动性高度集中于大型股票,同时,市场整体的清淡交易把越来越多资金挤进衍生品这一高度专业博弈市场。对比一下A股十年前和现在的日均交易量,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市值不上百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A股上市。诚然,乐观的方面是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实施并且香港证监会开始清理老千股以及随意低价配额等损害小股东行为,市场在等待良币的复苏。可以预见,当港股日成交量能够上千亿,很多股票都会起飞,有的时候,建立企业估值模型远不如预测市场流动性来的重要。

四、知行合一

《往生论注》里说:“百一生灭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在我们的内心,一念之间就可以生出一个新想法,随着市场波澜起伏我们的内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按王阳明的论述,恰似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当我们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时,我们就被市场控制。追涨杀跌,正是市场波动绑架我们心理所造成的交易行为。正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样,其所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为了纠正自己的交易习惯,我们往往给自己定下操作纪律。

真正的觉者是不需要纪律去约束的,做到自然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戒律就会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否则戒律到最后也会变成一种执念,会阻碍你真正领悟佛法的圆融智慧。

所有的戒律都带有一种强制性,压抑人性的自然欲望,坚持戒律的修行是一种简单但不易坚持的法门,所以也有学者将格物致知理解为用格物(即戒律)来达到最终的致知,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然而,戒律是一种工具,让你先行而后知,因行而知,习惯而自然,自然被习惯改变也就得了形式上的道,但只有真正修证到自然只是欲执之下的本能,你就回到了真正的起点,不执于相,方回本源,这个时候你才得了真正意义上的道,也就到了终点。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哪还有什么起点与终点呢?所谓的起点与终点仅仅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

因知而不行,自然不行就是戒律的终点,到此以后,律行即成相,所以济公禅师喝酒吃肉是不妨碍他成佛成罗汉的,但你大快朵颐就不行,“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因此,大部分人还得修口也修心。在持戒与开悟之间如果没有知行合一的实证,难免最后“虽修行一生,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却总无着力”。

这就是从格物致知到致良知,知行合一则是桥梁,通过知行合一到达心之本体。同样,在投资市场上,你也要分清你的认知与你的能力之间的区别,你读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有所感悟并不代表你具备同样境界的能力,在认知与能力之间,隔着一条实践的鸿沟。作家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句名言“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许是另一种类似的表述。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五、致良知

《王阳明四句教》里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夫良知即是道”,那么市场的“道”是什么?

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可饿汉何尝又知饱汉恼?空头的力量来自多头的颤抖,此消彼长,是谓相克;但多头的重生却正源自空头的疯狂,否极泰来,是谓相生。阴阳之道,相生相克,市场会给你完美的诠释。每一个参与市场的人都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要在阴阳瞬变之间还美于本然,如实观照,不带妄念,是谓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是市场的道。

那企业的“道”呢?我们用资本组织生产要素,通过管理手段不断迭代优化,在市场中建立起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并实现利润最大化,回报员工、股东和社会就是企业的道。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促生牛股的主要动力,不管这种增长是来自于主营业务的连续发展还是行业周期的景气循环,甚至是卖壳重组的后天嫁接。当企业循道而为,就具备了阶段性投资的价值。

Clipboard Image.png

伴随着舜宇光学(02382)股价一路走高的,是主营业绩的稳定成长:

Clipboard Image.png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有一段默默无语,孤独奋斗的时光;每一只大牛股也会有一个无人理会,市场皆涨我独跌的阶段。但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如宿命的必然。”别担心,命运总会把你推向你该去的地方。就像很多优质企业,当下的股价是随机的,但未来的高度是注定的,在其价格合理的时候,是否有勇气去支付这个价格换取价值,并耐心坚持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这里别混淆所谓的“价值从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这个前提必须是企业循道而为,如果仅仅是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出老千,对价格的等待就会演化成对价值的毁灭。

索罗斯认为每个泡沫都有两个组成部分:现实中主导的内在趋势和对这个趋势的错误理解。当趋势与错误理解积极地彼此强化时,就引发了繁荣-衰退的过程。都说买股票是买未来,可是,有的时候,决定市场短期变动的,不是未来,恰恰是过去。

趋势就像《星球大战》里的原力,原力本身是种能量,并无善恶之分,但当有足够能量的人引导原力一致趋同奔向黑暗面时,原力就助纣为虐;奔向光明面时,原力就成就正义之声。

二级市场投资的艺术,需要我们在价值发掘中找到好企业,同时也需要我们在资金的趋势中寻求安全感。

六、此心光明

感谢有读者能耐心看到这里,前面的一番枯燥啰嗦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心生厌倦,投资股票嘛,成王败寇,赚钱是王道,神神秘秘唧唧歪歪说这些没用的干嘛?——但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正是下面这些不同的观点。

投资不是你的生活,而应该仅仅是你一项更好融入生活的技能,我所理解的匠心,就是能把对一项技能的研修与热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也能把对这项技能的执着追求与生活本身轻松区别开来,前者让你专注,后者让你不会因为专注而走火入魔。进得去,出得来,有匠心,无匠气。

成诗在诗外,赚钱应该是正确投资的自然结果,如果仅仅因为想赚钱而去被迫交易,就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平静。人的地位和财富要和自己的内心容纳力相匹配,如果匹配不了,就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南怀瑾先生说人有三个基本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一、德薄而位尊,二、智小而谋大,三、力小而任重。

和收藏不同,投资的本质是用资本结合收益要素进行现金流创造,无论是创办一间企业,还是投资一间企业,否则,你的投资就很容易掉入资产净值管理的陷阱,虽然在特定的时间段,资产净值会有高速增加的账面收益,但大部分时候,波动无常,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在涨潮的时候,竹篮整个没在水里,你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但是退潮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财富如水,来去无踪。所以,无论你是在中国投资追逐市梦率,还是在美国投资参考市盈率,真正能让你安然入睡的,不是平衡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艺术,而是在于你的整个资产结构是否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就算你对价值有再好的理解力、对价格有再深刻的穿透力,但你永远无法完全避免市场的系统风险,你无法预知世界大战、核爆、致命流行疾病的突然发生;即使你预见了普朗特的当选,也不一定能预料华尔街的迅速转身,就算你知道杠杆是危险的,也无法在熔断的时候逃出生天——和地震一样,当市场忽然塌陷的时候,困在里面的资金没有聪明与愚蠢的区别,只有走运与不走运之分,更别妄想自己可以在忽上忽下的政策摇摆中华丽转身(虽然,从历史来看,好企业的确能够在陷入低谷后恢复元气,甚至再创新高,但请不要忽略这一过程对于投资人身心的考验,还有,时间也是投资最重要的成本之一)。

从这点来讲,个人投资者有着比基金经理更多的心理优势。基金经理没有选择,只能一直呆在前线,不断地在各个掩体中腾挪躲闪,在潮起潮落中力争上游,但残酷的现实是只有极小部分人可以保持曲线向上的趋势,大部分人都将成为失败者,长期甚至跑不过指数。但是,即便那极少数的幸运儿只要一天不退出前线都无法给自己画上一个完整的心理句号,长舒一口堵在胸中的郁气。虽然这仅仅是一种职业选择,从职业本身的角度不能因此去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对错,但最终的结果都会刻在投资人或喜或悲的心坎上。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活着,还取决于你的内心是否为自己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在坚持。

除了专业投资者,生活中,还有不少人以股票为生,把自己沉浸在K线的跌宕起伏中无法自拔,虽然任何人无权指责什么,只是换个角度来看,即便这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是成功的,但生活也难免会是失败的。因为本质上股票在用钱消费你,包括你的时间和一去不返的青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光芒万丈的你开始变得软弱暗淡,但愿最后的结果不是连本带利和人一齐还回去。正如《圣经》所云“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一生富一次,可能是对于投资人最好的结果。

工作服务他人,创造价值,获取报酬,而交易的本质是随着市场波动,一部分资本消灭另一部分资本,做出正确选择的资本消灭做出错误决策的资本,Just a game.

人性中隐藏着很多与生俱来的缺点,人生需要多方面的修炼,人类在追求理想中容易受挫,生活中也不会一帆风顺,所以需要学会乐观幽默的对待生活,这不但有助于改善你自己的内心环境也有助于改善你外在的人际关系;生命中除了你执着追求的东西还有很多美丽的东西不应错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阳光空气的美好,甚至是一杯好茶、一壶好酒和孩子的一次开怀大笑,所以,不要因为股票而错过当下的人生。虽似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享受当下的人生并不妨碍你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漫长的修行,赵州和尚正是在吃茶的当下品出了茶的禅味,而西格里夫·萨松从未忘记提醒世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每个人的心里生来孤独,但人类生存的客观基础却是合群而居,分工合作并相互支撑,也正是如此,人心容易受到情绪的相互传染和诸如嫉妒、恐惧、贪婪等等负面情绪的侵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确是懒于动脑,勤于动心的动物,经常按照自己喜怒哀乐的直觉粗暴处理问题。弘一大师对此曾有过很好的开示:“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西方哲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开篇就讲:“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桎梏之中。”我所理解的心学,正是让我们远离臆想杂念,让光明心性从禁锢中得以还原的学问,回到起点,即是终点。希望我的分享有益各位,不管是对面起伏波动的投资市场还是颠沛流离的人生。

祝愿从此洒脱天地间,逍遥得自由;乘风踏浪去,银波享安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